意大利and羅馬

0

羅馬,一個包含了太多內容的名詞,關乎人類社會發展的許多重要內容都匯集於這座古城:歷史、宗教、藝術。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羅馬也不是一本專著所能包含的,更何況只是走馬觀花的遊記?即使從旅遊介紹的角度來看,羅馬的內容也太豐富,這裡只能記載一些自己看到的、感到的浮光掠影而已。
羅馬城是一個石頭藝術的大世界。每當我回憶起羅馬之行時,眼前總是浮現出那些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石頭藝術:石柱、凱旋門、教堂、宮殿、廣場、雕塑……無數的石頭建築築的匯總、形成、積澱,構成了羅馬的文明。古羅馬的帝王們喜歡用石頭的巨大去展現君王的威嚴,於是留下了代表性的競技場;教皇們也熱衷用石頭的豪華構建與上帝對話的場所,於是壯觀無比的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全球基督徒的聖地;藝術家們當然也熱愛用石頭的堅硬去表現、留存他們充滿情感的創作,於是滿城的巴洛克石雕珍品等你去欣賞。羅馬被譽為“不朽的古城”,石頭,正可以代表著堅固和長久。在羅馬游覽,一定要沉下心來,才能從豐富無比、無處不在的石頭中感受、體驗千百年來經過藝術大師和工匠們辛勤創造的人類文明的美的感染力。羅馬的石頭藝術主要表現在“四多”:廣場多、噴泉多、雕像多、教堂多。羅馬,就是個巨大的博物館,一個學習古代歷史和藝術的大課堂。
羅馬的“看點”實在太多,不妨為其做個大致的歸類,這樣也好方便理解和遊覽。我把豐富多彩的羅馬分為歷史的、宗教的、藝術的。


歷史的羅馬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非常形像地概括了羅馬帝國在當時和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在存在了上千年的歷史中,古羅馬先後經歷過王政、共和、帝國三個階段。在各位“大帝”的統治下,羅馬帝國的勢力達到巔峰,地跨歐、亞、非三大洲。能夠體現、代表這種巔峰狀態的外在物,就是羅馬城裡那些神殿、凱旋門、記功柱、浴場、水道、競技場以及總長19公里的城牆這些石頭“們”的建築。

競技場或是鬥獸場(Colosseo)到羅馬,人們首奔標就是這座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旅遊景點。這座巍峨壯觀、倒塌了一角的圓形石頭建築,是羅馬帝國的象徵,也是迄今留存的古羅馬建築中最卓越的代表。在火車站買好羅馬卡後,我來到此地時已經是上午10點了,但門口依然繞著長長的隊伍。反正手中有卡心中不慌(憑卡入內的隊很短),於是先繞場一周,沿著外牆逐個角度欣賞一圈。佈滿滄桑的高牆上,由巨石壘起的高大圓拱一個接一個,層層疊疊,堆積出的是力量的強大和藝術的美感。石頭的沉重和圓拱的空靈兩者相交,實現了堅固的物質要求和好看的審美需求的結合。
競技場是羅馬建築成就的縮影和古典柱式的教科書,羅馬建築最顯著的特點幾乎都體現在這棟建築上了:規模宏大、拱劵和各種柱式結合應用。在它的表面,羅馬人巧妙地“貼”上了一層古希臘柱式,它在表面雖然只起裝飾作用,卻起著實際支撐的作用。他們將粗壯嚴謹的多立克柱式放在最下層,讓人感到它們在有力地支撐著上面巨大的重量。第二層婀娜的愛奧尼柱式顯然是一種過渡,它們優雅地舉起競技場的上半部分。科林斯柱式被放在最後一個承重層,它們華麗的儀態使競技場充滿生機,好像花環盤繞在斗獸場的頂部。由多立克到科林斯過渡的順序,被羅馬人恰到好處地發現和運用了。想像一下吧,如果沒有希臘柱式的裝飾,競技場將會多麼單調和乏味,一直被當作“形容詞”來使用的希臘柱式,在這裡具有了“動詞”的意義。羅馬人借助希臘的語言,用羅馬的語法結構表達了自己的思想。羅馬師承希臘文明但有創造了自己的文明——宏大代替了典雅,曲線突破了直線。
人們常說“建築是凝固的藝術”,這可算是個典型的代表。儘管已是斑駁陸離和殘缺不全,看著眼前早已在書畫上熟悉的建築,巨大、宏偉、滄桑,這些詞彙一下子湧上心頭。至於內場設計的宏大、科學、精巧,這就不用我在此贅言了,在裡面繞來繞去地七上八下,你便能盡享其中三味。“古羅馬”是一個歷史名詞。其中包含著太多的內容。這座已經是殘垣斷壁的競技場可以說是羅馬的象徵:它記載了古羅馬攻城略地而成為古代世界中心,記載了古羅馬的科學文化,記載了古羅馬的政治和生活。看著眼下壯觀的廢墟,我感嘆:人類是個很奇怪的生物。人類憑藉著智慧創造出這樣一座技術和藝術的文明結晶,可它的功能卻是製造殘忍的“美麗”的殺戮,至少在興高采烈、群情激昂的看客眼裡,那可是一種享受。都是人,一種是在享受生命的過程,而斯巴達克斯們是在為了生命能夠繼續而扼殺死對方的生命!人類用文明來製造野蠻。從殺戮征服中發展起來的羅馬帝國卻偏偏沒有繼承希臘的人文主義精神。想到此,對同樣是誕生於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就能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以人為本,人,是最神聖的。
交通地鐵藍色B線同名站出來即是。
攝影下午陽光照射到標誌性的半邊圍牆

卡拉卡拉大浴場(Terme di Caracalla)看到這裡暫時先轉換一下腳步,去南邊1公里外的大浴場看看。公元206年卡拉卡拉皇帝下令建造了這個大浴場。去公共浴場洗澡是古羅馬人極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即便富豪們有私人浴室也愛到公共浴場。因此,公共浴場是古羅馬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建築之一,修建得富麗堂皇,不但有多個不同水溫的浴池,而且還設有健身房、按摩室、蒸汗室等,甚至有的還有商場。到了帝國時代的末期,公共浴場男女共浴,成為放蕩生活的溫床,古羅馬的滅亡與古羅馬人放蕩的生活方式有關。大浴場裡游客很少,這種空蕩蕩的場景倒是很貼合廢墟的氛圍。不去不知道,雖然如今只剩下殘垣斷壁,但殘存的建築尺寸和規模依然令人驚嘆,一些塌了頂的牆壁高度超過20米。浴場佔地面積有13萬平方米之多,可以同時容納2000多人洗澡,要知道現在中國的許多洗浴中心不過1萬多米而已。一切歡歌笑語都已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如今只能在牆上、地上殘存的馬賽克鑲嵌畫中,想像羅馬人當年的奢華景象。
交通地鐵藍色B線門票每人6歐,中文講解器5歐。

古羅馬
用這個詞很不准確,因為羅馬城裡“古蹟”太多,這裡專指從競技場到威尼斯廣場之間一大片古代羅馬的核心區域。羅馬城的傳說是建於“七山”之上,就是這片地區。靠近競技場的這頭是一座叫做帕拉提諾(palatino有人翻作帕丁山)小山丘,在一大片東倒西歪的石頭廢墟中聳立著一座鬱鬱蔥蔥的山坡花園,倒也奇特。傳說中的被狼奶哺育養大的兩兄弟羅姆陸斯(romulus)與雷慕斯(remus)爭奪王位勝出而在此山建立了新的城市——羅馬的由來。如今的山上還剩下一些當年王宮的遺址,石頭的建築也難抗歲月的摧殘,倒是廢墟上的鮮花在陽光下生機勃勃綻放,生命不息啊。
山下是一條當年石塊鋪就的大道,串聯起一片“古羅馬”:從南到北是(競技場到威尼斯廣場)羅馬廣場、馬梅爾蒂尼地下監獄、凱撒廣場、奧古斯都廣場、圖拉真廣場和市場、卡比托利歐廣場 ……這些建築陸續建於公元前42年至公元112年間,分別為帝王們彰顯政績的紀念物。參觀這個滿地殘柱和破碎大理石的巨大廢墟需要發揮你的歷史知識和想像力,因為這裡畢竟不是廢棄的採石場,曾經是古代世界的中心——羅馬帝國的行政中心。如果歷史也可以像錄像機那樣回放,在這片廢墟上,你會看見一座座輝煌的教堂、元老院、法院、凱旋門等等。就是這麼小小的一片區域,猶如一隻蜘蛛,張網控制著地跨三大洲的龐大帝國。這片“古羅馬”區域的另一頭是卡皮托里歐山,山上也是一堆古蹟,其下的卡皮托里尼博物館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國家博物館,“古羅馬”中的許多寶物都存放在裡面。中國有句俗話,帝王家中無小事,家事即國事,此話用在這裡一樣具有典型性。這些殘破的古蹟可都是承載著厚厚的世界歷史啊。古羅馬帝王的一些作為,具有影響人類歷史發展軌蹟的四兩撥千斤的意義。

君士坦丁凱旋門凱。競技場邊上的君士坦丁凱旋門,是“古羅馬”中保存得最好的一座凱旋門,巴黎的就是以它為藍本的。這位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3年頒布了影響世界歷史發展的“米蘭敕令”,給基督教徒以信仰自由,結束此前的迫害時代,自己也加入基督教。從此,基督教在中世紀統管了西方社會(新教是後來從中分裂出的),並曾多次發起十字軍東征。還是這位君士坦丁大帝后來搬遷去了小亞細亞即如今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成立了東邊的教會,後來發展為統領東部歐洲的東正教。

提圖斯凱旋門坐落在帕拉提諾山下。公元70年,提圖斯攻占了耶路撒冷,滅了猶太國,從此,猶太人走上長達近2000千年的流散路,導致後來發生的歐洲迫害猶太人、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6次中東戰爭。提圖斯把從耶路撒冷聖殿中搶來的猶太人祭祀上帝的聖器七枝燭台鑲在凱旋門上,成為猶太人永遠的痛。
元老院制度影響到如今西方社會的參議院制度。
……
在這裡,走一步、轉一下身,身邊就是一座古蹟、一段歷史。往往要用“連篇累牘”來描寫的“歷史”就這樣直觀地濃縮在這一小片地方,就在你的腳下!羅馬的建築成了意識形態的武器,帶有強烈的政治性特徵,都是突出宣揚國家偉大這一主題。雖然羅馬人的審美效法希臘,但與希臘建築還是有很大區別。隨著千年帝國的崩潰,一切從這裡開始,也在這裡結束,只剩下幾根不甘的石柱高高挺立在在一大片倒塌的石頭中向世人證明當年的羅馬帝國,告訴你什麼是歷史。我們常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古羅馬”得到很好的體驗。
從“一地雞毛”的古代走出來後,你突然“穿越”到了近代,會被威尼斯廣場上的一座潔白的大理石建築驚艷,“從前”的碎片與“現在”的完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是為了紀念埃馬努埃萊二世(emanuele Ⅱ)國王而建的紀念堂。龐大的羅馬帝國崩潰後,經過長達千年的混亂分裂,這位國王於1871年統一了諸侯林立的意大利。16根巨柱圍成半圓形,形成環抱型長廊,氣勢非凡,不愧于他的統一大功,這位國王就騎在馬上佇立在堂前註視著他的子民們。不知是巧合還是偶然,從古羅馬走出來就到了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堂,猶如閱覽了漫長的意大利歷史。

萬神殿(Pantheon)
在羅馬這樣偉大的城市,你可以感受聖彼得教堂神聖的氣氛,可以細品梵蒂岡博物館無價的珍寶,可以想像鬥獸場血腥的前世,可以陶醉於許願池華麗的情調,但是必須見識一下萬神殿無可匹敵的滄桑。如果說,有一座建築能夠完整地承載古羅馬的歷史的話,萬神殿當仁不讓。這種“完整”,既指外觀的完整,也指是前後承繼的完整,從古羅馬早期神話傳說的諸神,到晚期基督教一統人們的精神世界。
萬神殿始建於公元120年,一座有著近1900年曆史的完整的建築,歷經地震而不倒令人匪夷所思,何況有著一個完美的半圓穹頂。巨型圓頂(Dome,意大利各地的大教堂一概稱之為Dome)由花格鑲嵌而成,這個圓孔是哈德良皇帝奇思妙想的產物。可以說,這就是全世界穹頂的開山鼻祖,也是羅馬建築風格的典型。穹頂直徑長44.4米(比聖彼得教堂那個的大圓頂直徑還長),與神殿的高度相等。為減輕穹頂整體重量,自下而上是用了不同材質的材料,越接近穹頂,土層越薄越輕。巨大的穹頂,充滿了和諧之美,很難想像2000年前的古人在沒有現代儀器的幫助下興建瞭如此完美的建築。那時候工程師們只能靠大膽的設計,這是真正的創新,是需要一種精神的。如此寬大的穹頂,會產生巨大的水平推力,古羅馬的建築師用厚厚的牆來抵擋,這個建築這麼多年穩如泰山,牆體也沒有沉降,不能不說是奇蹟。萬神殿外貌平平,但走進裡面則美麗無比,內部裝飾很有韻律感,是典型的三段式節奏。建築師用兩道腰線把牆體和穹頂分成上中下三層。這裡有拉斐爾和意大利開國國王埃馬努埃萊二世的墓,民族的精英長眠在歷史的精華中。羅馬人在建築方面有兩項最偉大的貢獻,一項是結構方面建造了大穹頂,另一項是發明能夠建造大穹頂的水泥,從而為後世的建築樣式提供了放飛想像的翅膀。所以說,萬神殿是所有古建築中最經典的建築。

提示
古羅馬地方還是不小的。我是從競技場經過古羅馬再到威尼斯廣場,最後參觀旁邊的卡皮托里尼博物館(musei capitolini),這一天下來很累。如果你對古羅馬的歷史不熟悉也不想了解,那就匆匆一過或是乾脆放棄直奔博物館或威尼斯廣場。
埃馬努埃萊二世紀念堂裡可以免費參觀意大利歷史展覽,裡面還有教堂,非常華麗。在紀念堂後面可以花7歐(羅馬卡謝絕)坐電梯到頂上俯瞰羅馬市景。下午太陽照到紀念堂的正面。

有興趣有體力的人可以連續作戰,繼續拍攝夜幕下的競技場。
許多人會把羅馬卡的頭兩次參觀用在競技場和卡皮托里尼博物館,一是二者靠近,二是這兩個場館的門票貴。


宗教的羅馬

宗教的羅馬,首先自然是因為梵蒂岡國。自公元三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米蘭敕令”後,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君士坦丁東遷西亞建立東羅馬帝國後,教皇還留在羅馬,逐漸成為號召歐洲的精神權威和世俗生活的最高統治者。今天,梵蒂岡依然是全世界基督教的聖地,如同麥加之於穆斯林信徒。構成梵蒂岡聖城的建築物有三:教廷(含教皇的宮殿)、博物館、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最能體現梵蒂岡物質和精神的載體,莫過於聖彼得大教堂。基督升天之後,大徒弟彼得前往羅馬傳教,後來被以殘忍而聞名的尼祿皇帝害死在梵蒂岡高地。信徒為紀念他,在此蓋起了教堂。後來幾經拆、建、加蓋,集合了數位大師的創造,於是有了今天這座無與倫比的大教堂。
老遠的,你就會望見大教堂巨大的穹頂高昂在羅馬的眾城之上,宣示著教皇的無上權威。望著穹頂、順著筆直的協和大道,你脫離了塵世的喧囂,首先來到巨大的大教堂廣場。兩邊兩條半圓形由4排共計284根多立克巨柱構成的長廊環抱著廣場,用以代表天主的慈愛,擁抱來此朝聖的信徒。廣場造型和諧、場面恢宏,石柱長廊頂上共立著142位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在色彩和風格上與大教堂融為一體,質樸而莊嚴的廣場極大地烘托出大教堂的氣勢,產生的效果是尚未進入大教堂已被震撼。這是一代大師貝尼尼花費了11年心血而建成的巴洛克式建築瑰寶。

大教堂要細說那可是一本書,其意義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範圍,對眾多非教徒來說,它是一座非凡的“凝固的藝術”品。這裡只能簡要地介紹大教堂的幾個最顯著的特點。如果說前面幾經建設都只是平平而已的話,1547年已經70歲的雕塑大師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大穹頂使其脫穎而出,圓頂本身的外部曲線優美而富有生氣,體現了米開朗基羅固有的雄偉有力的藝術風格。在殿內仰望123米(有40層樓高)的穹頂,真像天穹一般,成為當時羅馬全城的最高點,從而使大教堂成為文藝復興的經典建築。日後歐美各國的大教堂和政府大廈的圓頂建築均來自大師的這一里程碑式的設計。
從大門到祭壇的一段長長的走廊式建築是後來加上去的,這是個三跨廊的巴西利卡式(發源於希臘的有頂棚的長廊式建築)大廳,門廊的增加使大教堂從原先的希臘十字型(方)拉長為拉丁十字形,擴充了大教堂的空間,也極大地增強了天國的氣度。
大教堂成為各路大師垂名青史的場所。晚輩意大利巴洛克雕塑大師貝尼尼貢獻了另外兩件傑作。一是高達29米的青銅華蓋,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撐,其下是彼得聖墓,其上是祭壇,只有教皇才有權登壇。陵墓、祭壇和華蓋構成了大教堂的心臟,鏤金錯彩,最為華麗,填補了之前內部顯得空曠的缺憾。另一件是教堂盡頭的聖彼得寶座,也是用青銅鑄成。寶座椅背上方兩個天使圍繞著金光四射的榮耀龕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的三重冠,一隻和平鴿在金色的雲霧中飛翔,把你帶往美麗而神聖的天國。

大教堂也是一座藝術博物館。人們一走進大教堂裡,就會被琳瑯滿目的各種藝術品弄花眼睛,高聳的頂棚、兩邊的雕像壁畫、五顏六色的大理石牆壁和石柱、一個個華麗精美的墓龕,簡直是一座豐富多彩的藝術博物館。你得收收神,定下心來仔細欣賞。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進門右手邊的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聖殤》。因反對教皇和教會腐敗,薩伏那洛拉被判火刑處死,心懷悲憤的米開朗基羅拿起錘子和鑿子,為聖彼得大教堂創作了大理石群雕聖母憐子像——《聖殤》。作者有意把聖母表現得比他死去的兒子還要年輕,用聖母青春常在的形象寄託人文主義關於人性崇高和不朽的理想。但他那雕刻線條之優美和人物形象之逼真,使人們很難相信這一傑作是出自一個二十四五歲的青年之手,米開朗基羅不得不在聖母衣帶上刻下“佛羅倫薩人米開朗基羅作”幾個字,這是他唯一的一次在自己作品上署名。作品表明,米開朗基羅藝術能力不僅是雄渾大氣,精細柔美一樣得心應手。
就這樣,從筆直的協和大道一路行來,穿過恢宏的廣場,步上高高的台階,通過巨大立柱撐起的門廳,踏進大殿,你已被其宏偉、莊嚴、華麗而震懾,繼而仰望高聳的穹頂、華蓋、金碧輝煌的寶座,“彼岸”的氛圍越來越濃,你的情緒也在肅穆中逐漸地昇華。當彌撒開始,隨著那穿透心靈的聖歌在迴響極好的大殿裡繞樑,你的精神將不由自主地投入主的懷抱,隨著聖歌一起飛翔——阿門。

(五彩的地面大理石)

Share.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