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hour下的鬥獸場
蜜色黃昏
清晨的西班牙廣場
紅到外太空的許願池
巴黎凱旋門的藍本——君士坦丁凱旋門
威尼斯廣場上被華麗的稱為“結婚蛋糕”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
被米開朗琪羅讚歎為“天使的設計”的萬神殿
貝尼尼60歲時候的傑作—— 聖彼得廊柱上的聖人像
梵蒂岡通往羅馬的那把“天堂鑰匙”
清晨6點鐘的協和大道
巴洛克式廣場的典範——納沃納廣場
貝尼尼的四河噴泉一側
晨曦中的聖天使城堡及聖天使橋
梵蒂岡博物館內的旋轉樓梯
日落中的老城
喬托鐘樓上望見的百花大教堂群頂(有個小頂在維護哦)
遠處的韋奇奧宮
但丁邂逅初戀的老橋——韋奇奧橋
那張只屬於韋爾納扎的明信片
徒步棧道上遇見的科爾尼利亞
上帝不小心打翻顏料盤的布拉諾島
以玻璃製造為名的穆拉諾島
我喜歡你掠過時候帶起的那陣風
莎翁筆下《威尼斯商人》故事的發生地——里亞托橋
斯拉夫人堤岸的佛曉時分與只屬於威尼斯的貢多拉藍
連接總督府和監獄的嘆息橋
落日餘暉下的安康聖母聖殿
酷似藍色清真寺穹頂的聖馬可大教堂穹頂
櫥窗裡的精緻假面
天氣不似預期
但要走
總要飛
……
Mr.Right養成記
為什麼初遊歐洲就選擇意大利呢,最早要追溯到高中時候看過的TVB劇集《衝上雲霄》。劇初就充斥著各種與邂逅、緣分、一見鍾情有關的意式浪漫元素,從羅馬的鬥獸場到許願池,從佛羅倫薩的市政廣場到米開朗琪羅廣場都見證著男女主角情愫的升起;而貫穿全劇的triangle又是出自威尼斯的一家手工作坊,諸多因素讓感性的我一早就對意大利這個國度心生嚮往。現在想想,當時國人在異鄉,每遇上便分外的有深刻印象,再發生點巧合事件就被認定是緣分;而換做現今走在異國街頭,遇見了也只能被看作是同種膚色的路人罷了。在之後的很多年裡,意大利像是被冰封在了記憶裡的某個角落一樣,不再時常浮現;反而像捷克、土耳其、法國這些時常出現在各類電影和節目中的地方更常被記在心頭。
直至今年年初,決定和姐姐來一次跨出亞洲之旅。為了遵循我一次只走一個國家的意願,我們陷入了選擇困難症中。綜合當時的法國恐怖襲擊和土耳其動亂,又考慮到姐姐旺盛的購物慾和我想見到的建築和藝術,就覺得了意大利。可就在臨訂機票的時候她因為一些個人原因,不能同行,也勸說我改短行程並更換目的地,可我就是固執萬分,並迅速定下了機票,開啟了一個人的行前準備。翻閱了很多資料,看了好幾篇遊記後,考慮到各種因素,捨棄了混合希臘和阿拉伯風情的西西里島;捨棄了歐洲最美海岸線– 阿馬爾菲海岸線的自駕;捨棄瞭如同卡拉瓦喬的畫作一樣擁有陰暗面的那不勒斯;捨棄了擁有無限田園風光的托斯卡納;捨棄了意北阿爾卑斯山最美部分– 多洛米蒂山區;最終決定走傳統路線既羅馬 — 佛羅倫薩 — 五漁村 – – 威尼斯,然而只是匆匆走過這些地方已讓我對意大利這個國度心生掛念。要問我是何緣由,一下子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正所謂情不知何起而一往情深。
我旅行是因為喜歡到處走,我享受旅行給我的自由感覺,我很高興擺脫羈絆、責任和義務;我結識一些奇人,他們給我片刻歡愉,有時也給我寫作主題;我時常膩煩自己,以為藉助旅行可以豐富個性,讓我略有改觀。我旅行一趟,回來的時候不會依然故我。——毛姆《客廳裡的紳士》
9.27 香港-羅馬晴天
今天我路過了你們並且賺取了6小時
飛機轉停香港,再次起飛的時候已是凌晨,就這樣開啟了第一次獨自長途夜航。覺得先消遣一會,之後應該可以睡上幾個小時,便拿出攜帶的書翻閱起來,時而也搜索部電影來看,然而腸胃開始隱隱不適,最終幾乎是一夜未眠。
坐在我身旁的是一對暮年日本夫婦,從一開始我的注意力就被你們牽扯直到整個航程結束。
你們非常有禮貌,喜歡小酌清酒,兩頓機餐都是秉著不浪費的原則全部吃完,而且包裝擺放整齊,讓人看了很是舒服。
你們愛玩遊戲,無論是機上娛樂系統自帶的紙牌遊戲,還是隨身攜帶的那本填數字遊戲,你們都可以玩出屬於你們的方式。
你們彼此關懷,時而為對方蓋毯子,時而互相詢問著些什麼,讓我不禁想像你們戀愛時候的情境。
向來清湯掛麵再覆上一臉倦容,不忍直視過境櫥窗裡的自己。很快地取完行李便向經停梵蒂岡站的SIT BUS 3號站台走去。
經過大約1個小時的行駛,車子停在了羅馬高等法院(Corte Suprema di Cassazione)西北方向的Via Crescenzio 2路邊,距離我住的B&B步行大約需要15分鐘,因拖著龐大的行李箱,後又因門牌號上標註的名稱不明確而在那段路上徘徊許久,最終還是撥通主人電話,在她的指引下才到達了目的地。那時已臨近中午。經過簡單的入住手續和洗漱後,便出門開始好好消耗這賺取來的6小時。
今日徒步路線
有人說“ 羅馬是貝尼尼的羅馬 ”,一點不為過。貝尼尼之於羅馬,如同高迪之於巴塞羅那,除了收藏於博物館、教堂內的部分傑作外,貝尼尼的雕塑在羅馬的大街小巷中也是隨處可見。一路沿著梵蒂岡城牆從聖彼得廣場前的協和大道途經聖天使堡再跨過聖天使橋,已經所見頗豐;徑直向納沃納廣場行進,這時候的廣場已經人滿為患,只是短暫一瞥貝尼尼的四河噴泉便迅速離去(就有了之後的起早探訪);又沿著科爾索大道向人民廣場行進,想去人民聖母教堂內看看《天使與惡魔》中出現的拉斐爾設計的齊吉禮拜堂,卻遇到特展而無法進入(這個時候我的內心已經百般火燎)。
沿途路過的你們
沿著Babuino大道途經同樣人多的西班牙廣場(西班牙台階盡是修繕完畢了)去往巴貝里尼廣場,遇見了貝尼尼的特里同噴泉及蜜蜂噴泉;想去附近的勝利之後聖母教堂膜拜貝尼尼的《聖特雷薩的沉迷》,結果卻走錯方向誤進了Sant’Andrea delle Fratte教堂,見到了聖天使橋上貝尼尼親自雕刻的那兩尊天使(手持荊棘皇冠的天使和手拿INRI牌子的天使)的真跡,也算彌補了之前的不盡人意。
巴貝里尼廣場及中央的特里同噴泉
蜜蜂噴泉
而在這一陣瘋狂暴走中,有一條巷弄卻是鬧中取靜,可以說是清新脫俗的,她便是Via Margutta,《羅馬假日》裡男主角喬的家(Via Margutta,51)也在這裡。這條小巷裡充斥著各種獨立設計師的工作坊和文藝餐館,有的正開門營業中,有的則處於closed狀態,但依舊可以從櫥窗裡瞥見各類創意作品。沿路走過幾乎遇不到幾個人也聽不到臨街的嘈雜,更是出奇的幽涼。
回來後查閱維基百科得知她的由來,曾今在位於人民廣場東面的平丘山山腳,有很多以和水泥、大理石切割鑄造和拉馬車為生的家庭和商舖。到了中世紀,一位不知名的藝術家在這裡開了第一間工作室,裡面有最好的羅馬工匠可以畫肖像、切割噴泉建造用的大理石以及鍛造金屬板,為這一帶帶來了新的生機,並吸引了大批國外藝術家例如Flemish以及其他地方的意大利人過來。這些移民的到來,使這裡的棚屋和馬厩逐漸被房屋、工作室和私人花園取代。到了Pope Pius IX統治時期,一個叫Saverio de Merode的比利時閣下預見到了這塊區域的發展潛力,於是買下了這塊土地,並建造排水系統,整合狹窄的街道,展開了他的公共城市計劃。之後有越來越多的知名畫家、作家、雕塑家、演員及導演來這里工作和生活,這條街就成了羅馬的藝術聖地。
想在這文藝氣息十足的小徑中再多呆會,卻意識到該趕去鬥獸場了。便在巴貝里尼站搭上了通往那裡的地鐵,一出站就可以看到氣勢磅礴的鬥獸場,甚至有壓迫感撲面而來,雖有殘缺卻絲毫不影響雄偉氣魄,反而更顯歷史沉澱感。在不停回眸觀望中走上高架橋,也在那裡等待日落,同時換來片刻的休息。
當日小tips:
1、經停梵蒂岡站的sit bus時刻查詢入口:http://www.sitbusshuttle.com/en
2、去熱門景點一定要趕早
3、鬥獸場只亮一層的燈
4、地鐵出站不需刷票直接出
做你自己,因為別人都有人做了。——王爾德
9.28 羅馬-梵蒂岡大晴天
Begin again
喬:“公主殿下對所訪問的城市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呢?”
安妮公主:“每一個城市都各具特色而令人難忘,很難…
羅馬,無疑是羅馬,我會珍惜在這裡的記憶,直到永遠!”
今日路線
因為時差的緣故,天沒亮就醒過來了,推開窗子,清晨的羅馬已是濃濃的秋意,從廚房拿了一塊藍莓撻便出了門。
從Ottaviano站到Spagna站只是兩首歌的時間,一出站沒走幾步,整個西班牙廣場就盡收眼底,直覺認為修繕完畢的西班牙台階就是為了迎接大天朝即將蜂擁而至的旅行團,畢竟赫本在台階上演繹的經典一幕確是眾人爭相模仿的臺本。不過此刻的西班牙廣場還只是個未甦醒的孩童,只有三兩個路過的人及噴泉清洗車在活動,沒有冰淇淋也不妨礙我在台階上小坐一會的舉動。
偶遇被塗鴉包圍的地鐵站通道
清晨的孔多蒂大街異常的安靜
來自老貝尼尼的破船噴泉
隨後便用Google導航去了因1960年的電影——《甜蜜的生活》一炮走紅的特雷維噴泉(許願池),與白天人山人海截然相反的是此刻的許願池只有稀疏的三五群人,各種拍拍拍和許願是必不可少的。我自然也不例外地蹦躂到池邊投了三枚硬幣,只是許下的是同一個願望。
在台階邊坐下,看著這個幾乎佔據整個廣場的許願池,讓我不禁感嘆起老佛爺的高尚逼格,就在今年7月,他將Fendi2016秋冬高定秀場搬來這裡,直接將伸展台架於池水之上,透明T台下方就是流動的清澈泉水,視覺衝擊力直逼當年在長城舉辦的時裝秀。而這個可以與童話場景媲美的勝地,怀揣著池水上方海神尼普頓的凝視,在氣勢磅礴的巴洛克式建築的映襯下,如一篇史詩鉅作,與Fendi骨子裡散發的前衛與先鋒魅力相互碰撞,完美地詮釋了老佛爺這一季的主題“Legends and Fairy Tales”。
圖片來自網絡
經轉Termini站至Colosseo站,此時的鬥獸場已是人聲鼎沸,各路團隊早已佔據大片視野。在斗獸場前排隊買票已然不現實,環顧四周,突然有種暈眩的感覺。眼見聖道上的隊伍也越來越長,從帕拉蒂諾山出來經過身旁的國人告知我可去另一側的帕拉蒂諾山入口購票先入山遊覽,之後可根據自己的選擇進入廢墟或鬥獸場。
雖然來之前看了耶魯大學關於羅馬建築的公開課,可依舊對廢墟提不起什麼興趣;又臨近正午時分(羅馬的中午時分又有夏末的熱度和曬度),氣溫愈發的高了,就直奔鬥獸場的隊伍而去,大約10分鐘後,便過了安檢進入一層。此時的每一層仍是人頭攢動,大家有的聽著導覽器緩慢移動著步伐;有的則跟隨導遊似忍者突然出現在某一個區域;而我則直接上到二層繞圈走著。在視角好的位置也會留下到此一遊的照片,卻無法將其全部收進鏡頭里。
作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他的歷史故事想必大家早就耳熟能詳了。那麼就來說說他的建築風格,從整體造型上來說有著致敬古希臘圓形劇場的意味,三層立柱也都是古希臘元素的集合;但這裡不再出現希臘式的三角門楣元素,取而代之的是專屬於羅馬人的拱門元素。說到拱門不得不提的便是羅馬人對建築工程的重大貢獻,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足以支撐大跨度建築的混凝土。這種材料的出現也使得之後的很多羅馬式建築只靠大拱門、大圓頂就能獨立,而無需像古希臘那樣靠排列的柱子支撐建築。
人本來就是很渺小的物種,卻總是在生活中膨脹到刺痛你的眼。
趁著雲遮住太陽的間隙,順著帝國廣場大道向威尼斯廣場行進,而威尼斯廣場作為羅馬最大的廣場,是五條大街的匯合地。這裡的中央地帶曾是觀光馬車和公共巴士的集散地,顯得髒亂嘈雜,後經過羅馬市政府的的整頓就有了今天的模樣。
直至整個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出現在眼前,你終有被懷抱於這座華美殿堂之感。此時道路右側的圖拉真柱顯得既孤單又渺小。而這個被形象的稱作“結婚蛋糕”和“打字機”的全白色大理石建築早已成功俘獲我的心,說我膚淺也罷,我就是被它的顏值和氣場成功吸引。始建於1870年意大利統一之時的他,最終耗費25年才建成。台階下的兩組噴泉分別像徵第勒尼安海和亞得里亞海,中央騎馬的青銅像就是完成意大利統一大業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而立於16根圓柱形成的弧面之上的兩組青銅像則分別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和“勞動的勝利”。
想要去被米開朗琪羅稱讚為“天使的設計”的萬神殿感受正午的那束光,到達的時候卻已經過了最佳時點,迎來的是限流和擁擠,本就聖神不可侵犯的威嚴在此刻被踩踏到了基礎防線。我想做的就只是仰望這個為世人所驚嘆的穹頂和永遠有新鮮玫瑰供奉的拉斐爾之墓而已。
而從外觀上來說,萬神殿確是現存完整保存的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並且完美得詮釋了他就是古希臘與古羅馬建築承上啟下的產物。
午後3點的我已不想繼續步行,於是就近找了開往梵蒂岡的巴士,打算去觀賞聖彼得大教堂並登穹頂。
尋找巴士站的途中居然偶遇了貝尼尼的《大象與方尖碑》,這個作品豎立在神廟遺址聖母堂門口,並有個很搞笑的故事。所以摘錄過來了,摘自JUN小姐的微信公眾號
論“報復”的專業性
1665年,在教堂的後花園裡,某個修士挖出了一個古埃及的方尖碑,其實也不奇怪,因為這教堂以前是個埃及神廟啊!
眾人大喜,抱著方尖碑屁顛屁顛得跑去獻給當時的教皇亞歷山大七世邀功。教皇看見這麼個寶貝,也很high,立馬決定要把它做成一個雕塑,豎在教堂門口。
於是眾多雕塑家開始競標,”多明我會”的修士Paglia說:大人,把這活交給我吧。
我要把方尖碑豎在六塊石頭上,每塊石頭都有一隻狗守護著。教皇瞬間把這個方案否了,太low!其實也不怪這位修士,“多明我會”的標誌正好是狗狗們。他無非想表達對上帝的忠誠罷了。
教皇最終還是把這個case交給了巴洛克的首席CEO貝尼尼童鞋。並吩咐:他希望這座雕塑展示的是女神的智慧,而並非是對宗教的讚揚。貝尼尼覺得“大象”這種蠢萌蠢萌的物種用來扛方尖碑最適合不過了。(因為當時的意大利人民從來沒見過大象,便覺得它是一種很智慧的物種。而貝尼尼之所以知道大象,主要是通過Poliphil書裡的插畫。)
貝尼尼當時設計的方案是大象馱著方尖碑,肚子下面是空心的。或許是嫉妒項目被搶,Paglia修士這時開始找茬:大象肚子下面怎麼能空心呢?這象徵 不穩定和不長久,大凶啊!
貝尼尼怒了:你妹啊!你的職業莫非是神棍?見過我造的四河噴泉沒,那下面就是空心的,也沒見它有什麼問題啊!
正所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教皇自然是上套了,命令貝尼尼一定要在大象肚子下面填一塊石頭。小貝只能聽命,但實在是覺得太醜,便在肚子上蓋了塊毯子遮住那塊石頭。
諷刺的是,這座雕塑並沒有為教皇帶來穩定或者好運。在雕塑完工40天前,他就去世了。貝尼尼也沒有親自動手製作,而是讓他的助理代勞。
只是貝尼尼千叮萬囑:大象的屁股一定要正對Paglia所在的“多明我會”,而且尾巴一定要往旁邊撇,把整個屁股露出來。
所以每次Paglia從窗戶看下去,就是上面這個大屁股。你能毀我雕塑,我就能對你放屁!
來到大教堂的時候已無需排隊,但卻是一樣的人多。進入大教堂的那一刻,整個人體感官系統都好像被打開了,作為世界第一大教堂,他可以容納超過六萬人;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他的設計由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多位藝術家參與其中。
大殿右側圍滿人的便是米開朗琪羅24歲時的作品《聖殤》,小米還在聖母胸前的飾帶上刻上了自己的大名來表明這是他所作,這也是小米的唯一一件簽名作品,實在是調皮又傲氣十足。而吸引我的是聖母衣服的褶皺,如同一件真實的衣服,既柔軟親膚又脈絡清晰。順著人流走到大殿中央,便會看到貝尼尼所製的青銅華蓋及上方小米設計的大教堂中央圓頂,因為此時貌似是教皇正在聖壇前做彌撒,也使眾人都被拒以五米之外而不可近觀。
《聖殤》
《青銅華蓋》
出了大教堂往左後方走便是登頂入口處,我毫不猶豫的買了“電梯+步行”票,儘管有電梯,也必須再登330級台階才能到達穹頂,事實證明我的決定是萬分正確的。之後的步行部分綜合整個意大利行的所有登頂是最讓人有窒息感的,到最後倚繩向上呼吸到自然空氣的那一刻,整個人瞬間有一種滿足感。在還沒有完全緩過來的時候,我已經擠入能見到“天堂鑰匙”的有利位置,鎖定這張只屬於梵蒂岡的明信片。其實除了這個角度,整個360度所見的景緻都是值得一看的。
由於兩重結構的設計,裡層的半透光結構也使得教堂內部顯得明亮通透。
搭乘電梯後到達的高度
聖彼得大教堂穹頂望見的梵蒂岡博物館
下了穹頂出來便是大教堂的出口,在左邊可以看到來到梵蒂岡城不得不看的衛兵,他們個個英俊挺拔、彬彬有禮,身著紅橙藍三色條紋套裝,有的手握長矛,像足了撲克牌上的人物,頭戴藍色貝雷帽,文藝復興氣息十足。
而這些衛兵出自皇家衛隊,他就是梵蒂岡國家的軍隊,據說在16世紀初教皇受到了羅馬帝國的進攻,為了保衛教皇,100多個瑞士衛兵戰死在教堂外,這令當時的教皇非常感動,決定世世代代只僱傭忠勇的瑞士青年來保衛教皇。從此之後瑞士僱傭兵就成了梵蒂岡軍隊唯一指定的軍隊。而瑞士衛兵的甄選條件也是極為嚴苛,首先必須是瑞士公民,其次必須是單身男性,同時又是天主教徒,年齡需在19至30歲之間,身高高於174厘米,必須完成瑞士軍隊的基本訓練並能獲得良好行為證書等。
返回住處小憩後便去了羅馬高等法院前的Ponte Umberto橋看日落。眼見天空中的暖色調逐漸被冷色調淹沒,每分鐘的色調輪換都是如此的轉瞬即逝,相機根本無法捕捉這每一瞬間,此時感嘆人眼的分辨率確是要高於相機千千萬萬。
夕陽西下,沿著台伯河一路走向喬第一次親吻安妮公主的地方,將電影裡兩人在遊艇上翩翩起舞的畫面在腦海裡重現,只是這一次是彩色一幕。
在藍色氣氛完全消失前,一路走到了聖天使橋的另一側,記錄下這華燈初上的一刻。
夜色的羅馬裹著蜜糖,一天的暴走在此刻落下帷幕。
當日小tips:
1、早晨8點前的西班牙廣場和許願池幾乎沒人。
2、鬥獸場的最上層只有VIP團隊預約才能進入。
3、中下午的萬神殿人滿為患,需要限流進入。
4、9點過後去鬥獸場的,就算有PASS或是網上提前購票的也要排隊過安檢,只是相較於排隊買票的隊伍要快很多;現場買鬥獸場通票的可去帕拉蒂諾山入口購買,幾乎不用排隊。
5、坐上bus記得在打卡機上刷票,否則視為逃票。
6、聖彼得大教堂登頂建議放在下午至傍晚時分,一是不用排隊,二是拍照不會像上午那樣大逆光,同時又可以看到夕陽。
7、傍晚建議去台伯河邊走走,很舒服。
在現實中,童話往往會變成普通話。
9.29 羅馬-梵蒂岡-佛羅倫薩大晴天
過路人
我喜歡清晨的單薄簡單明了
我喜歡夜晚的濃重意味深長
今日徒步路線
今天調了鬧鐘所以起的更早了,想再多看幾眼這千面羅馬,卻也總是繞不開這幾個地方。看著窗外搖曳的焦糖色燈光,這一次直接拎上毛衣外套便出了門。
沿著這兩天反復經過的梵蒂岡城牆走,來到幾乎無人的聖彼得廣場,瞬間感覺自己微縮了,人的走動可以用點的移動來計算。然而,這時候卻是可以以各種姿態欣賞貝尼尼的偉大傑作而不被人察覺的絕佳時機。
聖彼得廣場是貝尼尼60歲時候的作品,在他的親自督工下完成,廣場兩側有如張開的雙臂形態就是由貝尼尼設計的4列284根廊柱組成,廊柱頂端的140個聖人雕像也是由貝尼尼和他的學生親自雕刻完成,再一次完美地詮釋了“巴洛克之父”這個稱號。
直到聖天使堡的那一端有暖色微光初露端倪,我便沿著協和大道徑直走去,步入聖天使橋的時候,已經有攝影愛好者架起了腳架,只是在這古老的石板路上,如何架平腳架是永恆的課題。
穿過聖天使橋,很快轉入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大街,幾個轉角過後,就是目的地—— 羅馬最美的納沃納廣場,說他美也許是因為兩位巴洛克大師都在此有所作為。貝尼尼的四河噴泉和摩爾人噴泉與北邊的海神噴泉相映成趣,配以西側博羅米尼的聖阿涅塞教堂,試想你在東邊的露天咖啡館坐下來小憩的時候是怎樣的一種視覺衝擊。相較於大家對四河噴泉的極高關注,我更喜歡阿涅塞的動人故事。
看著陽光將整個廣場建築物的頂部灑滿,梵蒂岡博物館的預約時間也臨近了。
來到博物館的時候,已擁滿了各路旅行團,散客們的隊伍也已排過轉角,雖手握預訂單也逃不過館內人擠人的處境。看著網上提前打印出來的展館導覽圖,開啟了3個多小時的藝術之旅。藏品之多根本不是一天可以看完的,就挑選了喜歡的也是最受關注的拉斐爾畫室和西斯廷禮拜堂作為重點,不出意料的是站無虛席的景象。因為壁畫的巨大,也讓它沒有被任何保護物覆蓋而以原始狀態展現在眾人面前,以至於顏料的厚薄度和乾裂的痕跡清晰可見。
根據人群的擁擠程度就可以判斷你已經來到拉斐爾畫室了,其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代表哲學的《雅典學院》和代表神學的《聖禮之爭》。兩幅作品都運用了他擅長的空間構圖,前者將建築學融入其中,使得橫豎立面的透視感造成了舞台空間的效果,產生了極大的深遠感;後者採用上下反弧形的透視構圖,將對稱發揮到極致。而創作《雅典學院》的時候拉斐爾僅有26歲,這幅畫中的50多位哲學家都如真人比例存在其中,也顯示了拉斐爾的肖像畫才能。整幅畫色調更顯柔和,以代表唯心主義的柏拉圖和代表唯物主義的亞里士多德作為畫面的中心人物,據說畫面中的柏拉圖是以達芬奇為原型作畫,而亞里士多德則是以米開朗琪羅為原型,其中位於畫面左前方握筆倚桌的思考者,則是當時在作畫的拉斐爾跑到西斯廷禮拜堂偷看小米作畫後回到自己畫室根據小米的形象創作完成的。
《聖禮之爭》
《雅典學院》
隨著靜謐肅穆氣氛的逼近,神聖的西斯廷禮拜堂也越來越近,來到入口處的時候你已經能感受到那逼人氣焰,絕非誇大其詞,這裡確是米開朗琪羅大神的驚世之作。在這個長40.25米,寬13.41米,高20.73米(據資料)的禮拜堂內,除了地面,其餘5個面都是壁畫,震撼程度確可以令你瞠目結舌。其中的祭壇畫《最後的審判》及穹頂畫《創世紀》就是來自於米大神,至於擅長雕塑的米大神為什麼會畫了這幅天頂鉅作可從首頁分享的鏈接裡得知。人群中有拿望遠鏡觀賞的,大部分則是像我這種仰頭長視到酸痛,休息片刻後繼續的。難怪6年後完成此畫前米大神就已無法直起脖子。
(此處無圖,可到網絡上查看)
最後想要從圖書館的旋轉樓梯出博物館,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也許是因為看懵了,順著人流就從禮拜堂的右後方直接出去了。心裡還在惦記旋轉樓梯何時出現,卻已經來到連接大教堂登頂的入口處附近(博物館其中一個出口),快速返回至有工作人員的地方,解釋一番後得以重返禮拜堂經由左側出口出去,以至於沒有錯過旋轉樓梯。
午後的羅馬讓我彷佛回到了夏天,拖著行李箱到達Roma termini的時候已是一身大汗,等待電子屏幕給出的站台信息後,又是一陣狂奔至既定的座位坐下,正式開啟了下一個城市的旅程。一路上,隨著車窗外托斯卡納景緻的片段式播放,佛羅倫薩的氣息也愈漸濃厚。
到達佛羅倫薩的時候,太陽已溫和了許多,但空氣中的濕度明顯高於羅馬,竟有點悶熱。這一次很快找到了住處,是緊鄰百花大教堂的B&B,因為過了check-in時間,便拿出一早打印好的說明,順利地拿到了主人留給我的鑰匙。稍作休整後,便向米開朗琪羅廣場出發,一路走過市政廣場,穿過烏菲齊美術館,很快便來到了老橋。此時的老橋熙熙攘攘,未作停留便一路上坡,放棄了相對平坦寬闊的阿諾河沿岸,而是選擇石板結合階梯的Costa S.Giorgio路行進。
大約半小時後,便來到了這塊視角絕佳的高地,此時的觀賞台階及拍攝平台早已擠滿了人,生怕錯過了這風情萬種的日落一刻。伴隨著手風琴聲的悠揚起伏,廣場上的人們彷彿都沉浸在異國情調裡任由時間的走失。隨著天際線的顏色逐漸由橙紅變為粉紫,整個老城的瓦紅色屋頂已漸漸失去原有的層次而沉淪在夜色中,唯獨百花大教堂的群頂依舊色彩分明,錯落有致。
從天亮到天黑,從羅馬到佛羅倫薩,
我只想路過,不想停留,
因為此刻的我,尚沒有勇氣等散場。
—《把你交給時間》
當日小tips:
1、清晨的納沃納廣場真的是另一種景象。
2、出西斯廷禮拜堂的時候要注意,否則將錯過旋轉樓梯。
3、火車站去的早真心沒用,綜合之後的幾趟發現出站台號的時間一般在發車前三四分鐘,推著行李一路狂奔是必須的。
4、米開朗琪羅廣場要去得早,否則不但觀賞夕陽的階梯沒有位置,連平台上拍攝佛羅倫薩全景的位置也擠不進去。
你有著緋紅的顏色就像落日餘暉
9.30 五漁村多雲-晴-雨-陰-晴
漁囧之烏雲背後的幸福線
每一塊烏雲都鑲著金邊,
所以,遭遇才會特別明顯。
當世界對你關上一扇門,
不要生氣,那是讓你練習面壁。
也許,每個人都是孤單的史努比。
也許,一上場隊友就變成了對手。
可是,勝利有時候不是因為戰鬥,
只是因為學會了,
勇敢地舉起白旗,和自己握手。
——吳夢知
“ 五漁村 ”位於利古里亞大區拉斯佩齊亞省的沿海山間,是個依山傍海的小漁村,她俯瞰著地中海的北岸。1997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因此也可以稱它為“懸崖上的世遺產物”。乍聽她的名字有些俗不可耐,卻可細分成蒙特羅索、維爾納扎、科爾尼利亞、馬納羅拉及里奧馬焦雷五個獨特的名字。
她是第勒尼安海灣上的一顆明珠,作為意大利幾個讓人嚮往的國家公園之一,她以海為主打,同樣擁有海灘和飽和度極高的太陽傘群、擁有遊艇帆船和刺眼的波光、擁有海鷗和分不清海天的湛藍,不同的是這裡更跌宕,擁有棱角分明的礁石、擁有色彩錯落的小屋、擁有那定時穿越黑暗與光明的山間火車。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她跟南岸的阿馬爾菲相似,在遊歷的時候通常也是二者取一,可我更喜歡這裡的孤獨而燦爛,喜歡徒步棧道上的汗水與微笑。
清晨,頭頂的路燈尚未退去,便搭上了去往拉斯佩齊亞的火車。一路上霧氣瀰漫,直撲車窗而來,有些擔心目的地的天氣。
當列車進站的時候,太陽終於露了臉,於是快步走進information centre排隊購買五漁村卡,卻隱約聽到工作人員正在跟前面的遊客解釋說今天村落間的火車罷工,須換其他方式完成穿梭,表示不相信的我又諮詢了一遍,得到的就是那個讓我無法接受的答案,畢竟之前只准備了火車這一種方式。心裡邊怨念著“我居然真碰到火車罷工這件事了,還是在時間有限的五漁村日”,邊往bus站旁的售票點走,那裡早已圍滿了人,諮詢得知下一趟車的位數已滿,就算買了票也要再等一趟,這個時候的我只是楞在一旁,腦子裡盡是今天的行程泡湯了的想法。期間有三五個國人迎過來,大家開始互相交換信息,有人提議與其等不如坐回比薩遊玩,但是又都言不從心。小敏(互相介紹後得知)機靈的問了停在後排的taxi司機,得知可拼車前往最近的那個村落而且只需35歐,眼神意會默許的我們便開啟了漁囧之行。
途中得知他們有的之後要避開人群去多洛米蒂思考人生,有的則要去往米蘭看球賽,各自都有自己的心之所向。閒聊間,車已停在了里奧馬焦雷的斜坡道上,司機告知我們如果想坐回程可call當村的taxi,並遞上了名片。此時,我們的情緒已平緩許多,便開始說笑著往村子裡走,很快得來到了地勢最低的村落碼頭,看到屬於地中海的利古里亞海被礁石及村落的彩色房屋包裹進倒三角區域時,紛紛在各個角落按下快門。此時天氣更晴朗了些,就如同我們的心情。得知有船去靠海的另外三個村時,我們便迅速決定放棄最北的蒙特羅索,先去韋爾納扎,隨後hiking去科爾尼利亞,最後去到馬納羅拉看日落。
等船間隙,又是小敏和一群美國佬開起玩笑來,主題竟也離不開意式英語,更出乎意料的是美國佬帶了意大利朋友過來專門負責交流。上了船,我們便默契地跑到二層圍欄邊的位置坐下,此時一片厚重的烏雲正籠罩在我們的上方,間斷著有大顆雨滴砸落,我們卻也只顧著合影和聊天,得知大家都是同齡人後便放得更開了。只是期間發生了小插曲,我的相機掉落在甲板上,鏡頭蓋滑落入海裡,索性不是相機也就沒有太在意,至少留了一樣東西在這裡留作紀念。
船向北駛進,先停靠在了馬納羅拉,這一站上船的人略多,停靠時間超出了我們的預想,隨著風浪的增大和船艙發出的陣陣油味,我們陸續暈起船來,直到快駛進韋爾納扎看到標誌性建築及崖邊顯眼的乳白色太陽傘餐廳時才回過點神來。
逃離船後,在沙灘邊稍作休息後達成一致,決定上去那個風景無敵的餐廳用午餐,而明信片裡的視角就在去餐廳的途中。此刻沒有人可以抑制住內心的欣喜若狂,頻頻感嘆這個村來對了,前面的陰鬱已化為烏有。猛按快門後的我們迅速進了餐廳,服務生應我們的要求讓我們合桌並面朝大海。此時,小Q感慨很想坐上一下午,也是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出乎意料的是食物的味道完全低於我們的預期。期間,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經歷,給我很大鼓舞的是小Q曾工作三年後辭職去了新西蘭 working holiday,回來後做著與專業毫無關係的工作。她說距離上一次旅行已經過去一年多了,所以這一次尤其興奮。
特別鹹的開胃前菜
大多數時候,讓你覺得累的不是做這件事本身,而是當中的情緒。
當你際遇一拍即合的人的時候,所有的壞情緒都會反轉成為繼續這件事情的動力。
而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人。
結束漫長的午餐後,氣溫已經升至那個時刻該有的溫度。我們便開始了五漁村最長棧道的hiking,起點處有工作站人員收取徒步費用,整條棧道雖只有4千米,卻是較為起伏和費力的,因此在幾乎沒有停頓的情況下花了將近1.5個小時才來到了兩村交界帶。
我爬得越高,眼前的風景就愈發迷人–《砰然心動》
沿途的景緻是最好的禮物,就像驚喜和考驗總是一同不期而至。
進入科爾尼利亞的首要任務便是去information諮詢去馬納羅拉的bus時刻,得到的回复讓我們再次受到打擊。這一次的遭遇是是否接受坐地起價與時間賽跑。這個時候又得知火車復工的時間是21:00,然而這對於我們並沒有什麼卵用。此刻的我們已無心遊覽,村民們眼中的我們就像無頭蒼蠅,Harry他們決定步行前往馬納羅拉,由於兩村之間的30分鐘棧道被封,目前徒步需要2個小時,讓其餘人放棄了跟隨。我則跟隨了小敏和小Q的hitchhike計劃,幸運的是我們都很快地搭上了去往各自目的地的車。
載我去馬納羅拉的是一家人,他們住在科爾尼利亞,開車的是個中年爺爺,正要送夫人和女兒去拉斯佩齊亞,女兒更是補充道她一早就看到小廣場上手足無措的我。一路上因為山路狹窄時常會有來回方向需要避讓通行的情況,有時因為來車的迅猛,爺爺還會搖下車窗嗆聲幾句,像足了電影裡的情節。在我默默佩服爺爺車技的時候,他解釋說今天因為火車罷工,村里的車子才會特別多,如此暖心地道的待人方式是否是這裡的特色呢。期間還詢問我最喜歡哪個村落,由於隻大致遊覽了里奧馬焦雷和維爾納扎,就選擇了後者,女兒則選擇了自己的村落。中途還好心的在坡道上的觀景台示意我下車拍照,並被告知很多人扛著機器來這裡,我只是謝過,並未下車。最終,他們把我放在了公路與村落的交叉處,我知道最後的道別一定會特別簡短,就算內心波瀾也是面露平淡。
沿下坡一路來到的是馬納羅拉的火車站,眼前的景象彷彿讓我置身神奈川江之島沿線,鎌倉高校前站櫻木與晴子第一次相遇的情景隨著片頭曲一起湧現。回過神的時候發現整個站台上坐滿了人,以為是在等待太陽低落海平面的那一刻,卻聽見黑洞里傳來火車行駛的轟鳴聲,周圍的人也都起身走向黃色警戒線附近。慢跑過來的國人說著:“上車吧,火車復工了”。腦短路狀態的我竟跟隨上了火車,在下一站下車才發現自己又回到了里奧馬焦雷並且逃票了,甚至遺忘了一定要來馬納羅拉的目的。
街邊的炸海鮮味讓我回過神來,想到還在步行的Harry他們,立刻微信告知,而得到的回復是步行途中他們已經聽到山間火車穿梭的聲響,此時正好印證那個很生活化的“坑爹”二字。既來之則安之,買了一份炸海鮮便在街邊的斜道上坐下,笑看自帶延時效應的村民和遊人往復。
返回拉斯佩齊亞的火車延誤了20分鐘,也讓我邂逅了飽和度滿分的晚霞,只是這山間清爽的風吹得我瑟瑟發抖又嘴角不自覺上揚。
當日小tips:
1、強烈建議在五漁村住上一晚,避免趕行程又錯過幾個村落夜景。
2、維爾納扎—科爾尼利亞的山邊棧道是最值得走的,既可以回望遠處的蒙特羅索及漸行漸遠的維爾納扎,又可以看到前面的科爾尼利亞和馬納羅拉,並且在途中看非臨海的科爾尼利亞比馬納羅拉的明信片照更美,色彩更豐富。
3、官網各段徒步介紹:
http://www.cinqueterre.eu.com/en/footpaths-cinqueterre
小時候對海的嚮往一直很深,而現在對山的眷戀遠高於海。
10.1 佛羅倫薩多雲-晴-小雨
晃動著被世人側目的藝術搖籃
今日徒步路線
這裡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祥地,是美帝奇家族的誕生地,這裡誕生瞭如達芬奇、但丁、米開朗琪羅這樣的文學藝術大師,而拉斐爾、波提切利等大師也曾在這里居住。這裡更被徐志摩先生文藝的稱為“翡冷翠”。
伴隨窗外整點的鐘聲醒來,是幾天裡起的最晚的一次,注定翡冷翠是讓人慢慢享受生活的。
這時候的街巷裡已有遊人,他們或是張望櫥窗或是對景拍照。至於我則目的明確,徑直走去喬托鐘樓Z層買了大教堂套票後開始登鐘樓,中間會有固定幾層供休息和觀賞,只是都被鐵絲網加固的密不透風,對於想把鏡頭伸出拍攝的人製造了困難,頂層的露天觀景台亦是如此,而處在晨霧籠罩又大逆光的老城高處,遙看對面的大教堂穹頂觀景台,卻是開闊很多。所以對於“二選一”這道題目,我永遠在不斷拉高自己在錯誤那方的百分比。
想著日落時分再登教堂穹頂,便開始漫無目的的穿街走巷起來,這時候的老城已被人群淹沒。一路來到被稱為“露天博物館”的市政廣場,以韋奇奧宮為轉折點,從右邊的長形廣場開始,依次豎立著柯西莫一世騎馬像,轉角的海神噴泉、舊宮入口兩側的大衛像(此處為複製品,真品藏於學院美術館內)及海格力斯和凱克斯、側面傭兵涼廊裡的珀爾修斯和美杜莎的頭顱(此處為複製品,真品藏於巴杰羅美術館內)、強擄薩賓婦女、大力神海格力斯與半人半馬像等。除了世人到此必關注的大衛像外,我的關注點落在了美杜莎的頭顱上,關於美杜莎的故事有幾個版本,總的來說就是因為她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而惹來了一系列的遭遇。烏菲齊美術館裡就保存著卡拉瓦喬畫在盾牌上的美杜莎,那是極度痛苦猙獰的神情;而現在看到的被珀爾修斯斬首的美杜莎,呈現的是趁著美杜莎沉睡的時刻,可以避開她的雙眼迅速將她斬首的一幕,所以相對平和而無掙扎。據說,達芬奇也曾畫過美杜莎,而且把自己的父親嚇的不輕。想必意大利品牌范思哲用美杜莎的頭像作為品牌LOGO也是因為該品牌設計的獨特潮流藝術所帶來的致命吸引力吧。
時間尚早,一路從市政廣場往回穿過但丁故居,經過聖羅倫佐大教堂來到中央市場;看過了這裡的人們日常生活的樣子,嚐到了不得不吃的牛肚包,在Gucci博物館裡偽文藝了一把,又在韋其奧宮前見證了一場意式婚禮。
因為連日意式餐點的轟炸,決定用中餐安撫下抗議許久的胃,來到了五漁村小伙伴極力推薦的Dim Sum,是一家裝飾極簡的粵菜館,店內就餐的竟都是當地人。由於趕著烏菲齊美術館的預約時間,只是簡單的點了蝦仁炒飯配以熱茶水,入口的那一刻確信是出自廣東師傅手藝,只是以歐元計算的價格讓人以為吃到了米其林餐廳的餐點。
去美術館的路上發現All’Antico Vinaio店門口依舊排著長隊,看來被稱為“永遠排隊的三明治”是正確無誤的。這個時間的美術館迴廊裡已是人山人海,迅速完成既定環節後便開啟了短暫的藝術之旅。烏菲齊的藏品之豐,必定花上一天時間也全然不夠,更何況我預留的一下午。
整個展館呈U字形展開,這裡曾是美第奇家族辦公的場所,而Uffizi正是意大利文“辦公廳”的意思,故美術館的命名由此而來,所以這裡可以說是美帝奇家族的私人收藏館。裡面收藏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及其他各畫派如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波提切利、提香、卡拉瓦喬、喬托、倫勃朗、魯本斯等的作品。
美術館走廊裡望見的老橋
喬托——Badia Polyptych
喬托—Ognissanti聖母
波提切利—— 雅典娜與人馬怪
波提切利——三博士來朝
波提切利——持老科西莫徽章的青年
老科西莫頭像的徽章感覺可以用手觸摸到
弗蘭切斯卡——烏爾比諾公爵夫婦
看了n久確定珠子是畫的
米開朗琪羅——聖家族
拉斐爾——教皇利奧十世像
卡拉瓦喬——美杜莎的頭顱
提香——維納斯與丘比特、狗和鵪鶉
剔腳刺的男孩
出行前便查閱了相關資料及拜讀了幾篇博文,對佛羅倫薩畫派的代表人物—-波提切利的幾件畫作垂涎已久。來到專屬於他的展廳的時候,便先直奔我最喜愛的《春》而去,比較遺憾的是出於對畫作的保護而用玻璃面板裝置起來,導致不同角度觀賞時都會有些許反光,不過依舊不影響眾人在此佇立許久而不肯離去。我喜歡這幅作品的點在於:一是美惠三女神和森林女神的透明外袍,據說當時波提切利在傳統蛋彩顏料的基礎上加入了鉛白,使得羅珊的細節更凸顯質感;二是草地上盛開的幾百朵花朵分屬將近200個品種,而每一朵花都像一幅小的肖像畫。至於這幅畫的主題一直眾說紛紜,就像個謎,卻依舊光彩炫目。
《春》
《維納斯的誕生》
另一幅吸引我的是《誹謗》,版面雖沒有《春》及《維納斯的誕生》龐大,卻融入了更多人物,畫中的“無辜”與“真理”均以裸體示人,與一眾壞角的華麗錦袍形成鮮明對比,顯示了前者的純潔。整個畫面佈局以手勢動作互相聯繫,顯得和諧而情節豐富如一出逼真的舞台劇。
欣賞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藝術家都以“聖母聖子”、“博士來朝”、“天使報喜”、“基督受禮及受難”等題材創作,而三傑之一的達芬奇也不例外,早期的兩件作品–《基督受洗》和《天使報喜》便以此為題材完成。其中的《基督受洗》雖只畫了一位跪著的天使,但神態及柔和的色調已明顯超越師傅韋羅基奧。
而現存最早的由他獨立完成的《天使報喜》則是有別於其他同題材作品,這幅畫的色彩明顯凝重很多,每個顏色都自帶黑灰度,就如現今流行的霧霾色;整幅作品裡的所有元素包括兩位動態人物都以橫豎基調來作畫,更加重了莊嚴神聖感。
來到接近出口的幾個畫室時,遇見了提香及卡拉瓦喬的畫作,不知為何並沒有看到《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卻見到了中期的傑作《花神》。提香是文藝復興晚期威尼斯畫派的代表人物,畫風柔美和諧,極度重視色彩的運用,富有質感的筆觸往往傳遞了豐富的內心情感。而《花神》整體色調以貼近人物本身的自然色調為主,整幅肖像畫看不到明顯筆觸,細膩到嫵媚微羞情緒盡顯,竟也嗅到一絲浪漫的氣息。深深覺得後來的浪漫主義印象派受到了他的影響。
而卡拉瓦喬雖不屬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卻是在諸多大師逝世後燃起的一顆新星。由於曾在米蘭師從提香學生,繼承了意北現實主義的畫風,同時也受到威尼斯畫派的影響,後成名並活躍於意大利中南部。早期作品微醺的《酒神巴克斯》就是極度貼近生活,整幅作品色彩鮮明,細節刻畫無處不蘊藏深意,其中頭戴葡萄藤冠卻身披浴衣長袍的年輕男孩、未拿穩的酒杯以及右下方熟爛的水果都表現了享樂、放縱的生活。而與《花神》展在臨近位置,更讓人覺得兩幅作品有良多相似之處,無論是從筆觸刻畫到人物的膚質色調。
剛出展館就遇到一位路人大叔,詢問我在裡面觀賞的時間,當聽我說將近4個小時的時候淡然地告知我只看了將近3%的作品,得到回复的我表示難以置信,也確信了再來一次的決心。
趕到百花大教堂的時候錯過了最後進入時間,這時候天空中也開始飄起細雨,秋雨來勢不兇,落在身上卻有讓人發抖的本事。索性加快腳步進了一家能吃到T骨牛排的餐館,坐在室外的玻璃房內,配上一杯紅酒,看著華燈初上,此時的街道、行人在霧氣中只剩下簡單的輪廓。
當日小tips:
1、百花大教堂套票48小時有效,包括喬托鐘樓登頂、大教堂登頂、地宮、洗禮堂及大教堂博物館,不過要注意各個部分的開放時間。
2、喬托鐘樓登頂建議放在黃昏,而百花大教堂登頂則放在早晨,避開逆光。
3、老城比較小,整個白天都會相對擁擠。
4、T骨牛排必吃,順帶配上一杯紅酒。
美好的事物從不會主動去尋求關注 ——《白日夢想家》
10.2 佛羅倫薩-威尼斯小雨-晴
一顆鑲嵌在長靴靴腰上的水晶
因第一次獨自遠行而放棄托斯卡納小鎮的我一直耿耿於懷,以至於在這座被眾人視若珍寶的城市遊走的時候,有些心不在焉。
本不太喜歡下雨天,可經過一夜雨水洗禮的佛羅倫薩卻更配得上徐志摩口中的翡冷翠三字,顯得尤為詩意和靈動。清晨六點的街巷還只有幽藍與鵝黃二色,櫥窗裡的精美裝置成了此時的唯一亮點。
雨後的石板路泛著油光,古老神秘的氣息愈發濃重,再一次來到市政廣場,此時的廣場竟也披上了中世紀的色彩,恍如穿回吸血鬼時代,還記得暮光之城二部曲——新月的取景地,便是在離翡冷翠2小時車程的托斯卡納小鎮蒙特普爾恰諾(Montepulciano)。
穿過烏菲齊內廊,來到阿諾河邊,再看看但丁與讓其傾慕一身的比阿特麗斯相遇的老橋,又是因為美帝奇家族讓原本市井氣息濃重的老橋成瞭如今珠光寶氣的步行街,與之前在夕陽下見到的不同的是此刻的阿諾河連帶老橋都籠罩在暗灰色的晨霧裡,顯得有些暗淡無光。
本想再去看看清晨的米開朗琪羅廣場,可惦記百花大教堂的觀賞及登頂,便開始折回,而在這裡重複發生的錯誤還在繼續,週日上午教堂不對外開放這件事讓我再一次與之失之交臂。為了值回票價,便去了旁邊的“小蒸籠”洗禮堂及另一面的大教堂博物館。
週日的巷道定義了生活,少了旅行團的人聲鼎沸,少了商舖裡的應接不暇,多的是舉家出行的日常,陽光灑進手推車裡,模糊了孩童的五官,卻留下了本能抬起的那雙稚嫩小手。
午飯後從主人那裡拿了寄存的行李準備去往下一個城市,臨進電梯,他詢問我接下來會去往哪個城市,當我說出威尼斯的時候,他用fantastic回應了我,也讓我對威尼斯保有更多的幻想。
在望向窗外風景的列車裡,不自覺地掏出手機刷起威尼斯的天氣,我有一個小習慣,喜歡在手機裡預存一堆想要去往城市的天氣,每當在路途中,就會左右滑動著翻看,彷彿行駛的列車帶我不斷穿越那些城市,想像不同季節下的景緻氛圍。
在列車駛近Santa Lucia火車站的距離裡,水城的氣息已漸隱漸現,直到走出站前廣場,終有被懷抱於這座浪漫水城之感。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她的描述是:
威尼斯始建於5世紀,由118個小島構成,10世紀時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海上力量。整個威尼斯城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築傑作,即便是城中最不起眼的建築也可能是出自諸如焦爾焦內(Giorgione)、提香(Titian)、丁托列托(Tintoretto)、韋羅內塞(Veronese)等世界大師之手。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的威尼斯四周環海,位於意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托省,從地圖上看,威尼斯彷彿一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
在我搭上水上巴士去往住處的時間裡,看到的最多的是大運河兩旁數不清的木樁,它們有的以原始木質形態展露,有的則被裝飾的五彩繽紛與風格各異的建築相互呼應;它們有的用作纜船,有的用作護堤,有的甚至成為橋的一部分;而它們正好印證了威尼斯的另一個稱呼——木樁之城。這些密密麻麻的木樁是先人們為了建造房屋先打入水下泥土中的,然後在木樁上鋪上一層厚厚的伊斯特拉石,隨後則可在石上砌磚建屋,所以常常有人說威尼斯城水上是石頭,水下是森林,也是花了400多年的時間才建起這座人間天堂。
放下行李後,便開始遊走在這暫時還分不清方向的水巷間。威尼斯有“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的美譽,城內的小巷全是水道,連接各個部分的是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樑。她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沒有汽車的城市,這裡沒有尾氣;人們出行除了靠步行就是各種船,有被稱作“ 水上巴士”的基礎交通工具——渡輪,有水上 taxi,有專屬於自家的汽艇,最聞名於耳的自然是貢多拉,它曾經是貴族奢靡生活的象徵,現今基本只作為遊覽觀光而用,並且價格不低。它製作考究,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內飾精美奢華,造價昂貴。船夫們都身著黑白相間的條紋上衣,頭戴一頂紅色帽箍的草帽,伴隨他們高亢悠揚的歌聲欣賞水道兩旁大師們的傑作,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
穿過蜿蜒的水巷,已走在了被拿破崙稱為“ 歐洲最美客廳”的聖馬可廣場上。此時的廣場因人群的充斥已顯得躁動不安,加之廣場上各種拜占庭式的建築群及時而疾飛的群鴿讓我頓生眩暈感。在斯拉夫人堤岸的台階上坐下,盡情享受日落餘溫下的親膚海風不失為一種上選。此時的貢多拉已漸漸回岸,一整片的“貢多拉”藍成了只屬於威尼斯的獨特色彩。真的覺得這世間有太多種藍色,他們相互包容又各自矛盾,時而被扣上冷漠、陰鬱、心碎的頭銜,時而又伴隨文藝、新生、深遠感而來。
聖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為護城神,其標誌為獅子。
待到海天一色的時候,走去一早就想好的那家triangle購買店,只是又因為時間問題而吃了閉門羹。眼巴巴地望著櫥窗裡精緻的人偶與面具,在燈光的照耀下,她們的眼神恍惚間有種攝魂感。
說到面具,不得不提的便是每年冬末春初持續兩週的威尼斯狂歡節,狂歡節上最大的特點除了華麗服飾,就是面具藝術。這一傳統可追述到1700年前,權貴和窮人可以通過面具融合在一起。在面具的後面,社會等級、年齡差異暫時被消除。在浮誇而略帶悲傷的面具下,人們互相尊敬地打著招呼,肆無忌憚地享受著此刻的歡愉。
期間也經過了連結總督府及監獄的嘆息橋,它的造型屬於早期巴洛克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大運河一側有兩個小窗。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裡,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據說戀人們在橋下親吻就可以天長地久。
拜倫曾在《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中這樣詠嘆息橋:“一邊是宮殿,另一邊是囹圄,我站在威尼斯的嘆息橋上。“
隨意進了對面的酒吧式小餐館,因為室內滿座而坐在了露天靠牆的位置,不過正合我意。由於海鮮塔組合售罄而選了墨魚麵配啤酒,有點古怪的搭配卻也出奇的清爽可口,滿足感倍增的我決定明天再次光顧。
夜色裡的聖馬可廣場,成了樂隊間互相PK的好場所,少了白天的熙熙攘攘,多的是此起彼伏的鼓掌與叫好聲。據說這裡的樂隊演奏從早到晚從不間斷,演奏水平也是參差不齊,你可以逐個聆聽,也可以一眼就辨別出哪支更勝一籌,只要看到圍著最多人的便可直奔而去,而我則選擇了前者。
當建築遇上了音樂,這種從視覺與聽覺同時升起的曼妙感讓我愉悅萬分。都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兩者都在追求幻想與繪畫式的道路上行走。而此時廣場上的建築融合了巴洛克與拜占庭的風格,在高低承轉的演奏聲中,顯得更富戲劇性,那種誇張的凹凸與音樂聲中的激揚情感完美融合,直接牽引觀眾的情緒起伏變化。
失落的時候 請跳支舞吧
當日小tips:
1、看清楚與大教堂相關的周日的開放時間段
2、購物請不要放在周日,中央市場、藥妝店和奢侈品店大部分關門。
3、建議購買威尼斯交通卡
4、那家因為《衝上雲霄》中的triangle而出名的店舖是Magie di Carnevale
官網地址:http://www.magiedicarnevale.com/contatti.asp?lang=en
當人以自己身份說話的時候,便越不是自己。給他一個面具,他就會告訴你事實。
——王爾德
10.3 彩色島-玻璃島-主島晴
心之所向就是你該去的地方
翻開我的衣櫥,幾乎找不到黑灰色系的衣物,長此以往裡面的色彩便越來越豐富了,以至於每次心情低落的時候,只要用指尖劃過她們帶起一陣彩色微風,嘴角就會自動上揚。
迫不及待地想見她,於是在前廳拿了兩個剛出爐的羊角麵包便出了門,威尼斯的清晨已是深秋的氣溫,涼風混著海水味沁入臉上的每一寸肌膚,清新卻也冰冷無比。穿橋走巷後來到空無一人的Fondamente Nove碼頭。時間尚早,第一趟去往布拉諾島的水上巴士還未靠岸,此時的另一側似有暴風雨來的徵兆,暗藍色的天空被深灰色烏雲及粉紫色閃電壓得愈發的低了,海面被映襯的已完全看不出昔日的碧綠,此刻站在碼頭上忽有種好萊塢大片的即視感。
當晨曦艱難刺穿雲層在這一片浩大的冷色調天空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時候,12路船在岸邊停靠下來。船上的風比之前更大了,人們紛紛躲進船艙。很快的,先在穆拉諾島停靠,又上來一群人後便開始了將近30分鐘的海上航行。因為太冷,我也進了船艙,喝了熱水取暖,戴上耳機循環起臉紅的思春潮的歌。駛離主島越遠,天空也越明亮,直到有一段大概是阿爾卑斯山的踪影出現在海天之間,我便再次走出船艙,這時候整個視野範圍被均勻得分割成三塊,中間因為太陽照射反射在山峰及雲層裡的橙粉色在墨藍海水與灰藍雲層間顯得榮耀萬分。期間,一架飛機正衝上雲霄,很想大聲喊出:“天氣不似預期,但要走,總要飛。”
靠近布拉諾島碼頭的時候,一對夫妻正帶著一群孩子趕船上學。這裡竟已有初冬的意味了,落葉滿地,薄襖裹身。初見彩色房屋的時候,她們還籠罩在陰雲裡,顯得有些暗淡。這時候的小島仍處於沉睡狀態,周圍的一切都是靜止的,唯獨有海鷗快速掠過的身影和發出的叫聲。
等待陽光的時間裡,我從小島的一頭漫步到另一頭,確信這一切的確是上帝無意間打翻顏料盤所致,相鄰人家的房屋顏色都是錯落的,每家窗台上的擺設也不盡相同,曾有人稱這些為種滿幸福的窗台。
每條運河兩側依次停放著各色小船,說是童話小鎮,卻又更加利落與雅緻。就如色彩攝影大師皮特· 特納的作品,利用簡單的幾何線條和飽和度極高的色彩衝撞就能讓整個畫面初見時就奪人眼球,釋放人們廣袤的幻想。
隨意找了處台階坐下,實在喜歡這樣人少又陌生的環境,適合發呆,適合做夢,適合異想天開,村上春樹曾說過深刻並不等於接近事實,所以偶爾簡單、膚淺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這時候,陸續有居民出來活動,他們或晨練,或趕路、或遛狗、或採購,這個時間點路過我這樣的陌生面孔也會隨口問個早安,表示一點點的驚和一點點的喜。
厚重的雲層漸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澄淨的天空藍,淡淡的太陽光線也時不時地灑在彩色房屋上,拉升了她們的飽和度,水面也漸現倒影,彷彿所有事物瞬間都有了各自的影子。愛默生曾說過“日光是首屈一指的畫師,在他的色彩濃豔的筆下,再醜陋的東西也會變得媚態百生”,更何況這本就明麗動人的童話世界,猶如擰動發條的玻璃音樂盒,開始持續變換。
按下最後一次快門的時候,已徹底放晴,陽光也有了正好能溫暖人的溫度。島上開始湧入越來越多的遊人,是時候該離開了,兩小時的白日夢足矣。
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爛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之後,會覺得其他人都只是浮雲而已 ——《怦然心動》
去往穆拉諾島的途中,想好好看看那一整片水藍色卻被海面上的鑽光刺的睜不開眼,聞著海風帶起的衣服上鼠尾草與海鹽的香味忽覺如此的滿足及安全。到達的時候,玻璃工藝廠裡的工匠正在燒打某樣物件的雛形。來到主水道的時候,不禁覺得色彩的神奇,與彩色島有著相似的房屋,卻少了那份明動,少了做夢的契機;多的是生活,是寫實。
我並沒有逗留太久便返回了主島。到達的時候已是午後時分,無論是廣場上、小巷裡、水道中,都是忙綠萬分。一路徑直來到昨晚的餐館,依舊坐在了那個露天靠牆的位置,如願點了啤酒配海鮮塔,平時滴酒不沾的我,連日里餐餐必有一杯酒,竟也開始上癮,覺得有恰當的甜度,又不那麼澀口。
飯後開啟主島閒逛模式,說是閒逛卻也只在聖馬可區來回,想好的建築雙年展及文化香奈兒展也未去觀摩,卻是被行前應允的幫購打亂陣腳。
掐準時間趕到鐘樓入口,卻再次被拒之門外,這一次是因為限流。跟工作人員周旋了一會後依舊無果。無奈在門口的石欄邊坐下小憩,卻見證了另自己十分歡愉的一幕,四五個有年齡差距的孩子在夕陽中與泡泡為舞。斷斷續續被吹出的泡泡在陽光的照射下顯露出鑲著金邊的彩色形態,好似不定期連載的童話故事。
沿著大運河一路來到學院橋的時候,夕陽已經退到安康聖母聖殿的穹頂,我就是喜歡有著金橘與緋紅顏色的日落餘暉,以至於會挑選自己喜歡的角落,看遍所到城市的每個日落時分。
10.4 主島-馬可波羅機場晴
182個小時的過去將在這裡消失了
來到這趟旅行的最後一天,從時間上來講實在不能把這趟旅行歸結為長途旅行,也就不帶人們常說的那點失落感;而空間上的轉換確有一種魔力,讓我回想到達羅馬那天的情景,回想米開朗琪羅廣場上的日落時分,回想五漁村遇見的那群人,回想聖馬可廣場上的演奏樂……
突然覺得旅行就像一場化妝舞會,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成為不同的自己,他或美好或邪惡。期間,我們可以假裝更年輕、更浪漫,更玩世不恭;我們棋逢對手,互相尊重,或許一見鍾情;卻永遠不會遭人指責。在這場盛宴結束的時候,我們回歸原本的生活,而在那裡面領略過的風景,遇見過的人都將烙印於心,也就不會依然固我。
早早的穿上箱子裡最厚的衣服就出了門,這時候的天色如同日落後的片刻,不同的是此刻靜謐萬分的水巷卻出乎意料的好認,很快便再次來到聖馬可廣場,這裡依舊呈現夜晚的金碧輝煌,不同的是此時的廣場只有寥落的鴿子打破沉靜。
來到碼頭邊,望向海平面的那一端已有微弱的晨光,等待陽光刺穿公爵宮廊柱的時間裡,寒風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凍得我瑟瑟發抖,在視線區域內來回踱步想提升身體的溫度卻不怎麼奏效。隨著天色的漸漸明亮,出現了架起腳架的攝影愛好者,出現了拖著行李箱匆匆趕來的人們,出現了掌握絕佳拍攝時機的一眾群體,自然也有出來晨跑的本島居民。
陽光透過公爵宮的廊柱漫射過來,廣場四周的建築群頂猶如被淋上金橘色果醬的蛋糕撻,顯得過分柔美而甜蜜。光真的是自然界的最好著色物,有了光,大自然的一切如山、海、天空,如人為的建築甚至是人物本身都會被賦予不同層次的情感色彩,如同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般主觀。
在威尼斯鐘樓未開門的時間裡,我返回住處打包了行李,享用了早餐,用一小杯espresso驅寒。重新回到鐘樓下的時候,已經排起了二三十人的隊伍,索性鐘樓登頂用的是直達升降梯,使得隊伍驅散的速度不致讓其成為一道風景線。
無論在哪裡,高處的視角永遠讓人驚喜不已,甚至欣喜若狂。
這一次俯瞰的是威尼斯城和潟湖全貌,紅藍二色匯聚成此刻的主色調,溫柔的海風和透明的陽光成了此時的主旋律。曾經有多少金子一般的人群生於、離開並路過這座熠熠生輝的水城?
作為旅行家的馬可波羅從這裡出發,沿著陸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
從提香、喬爾喬內到丁托列托,威尼斯畫派成為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最後的光輝,他們的畫法甚至深深影響之後的巴洛克藝術;
生於威尼斯的天才音樂家維瓦爾第在這裡創作了聞名於世的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而拜倫、狄更斯、海明威這樣的文學巨匠都以寵愛之心描述這座獨一無二的城市;
…………
如今,我也身處其中,流連於她精緻、靈動氣場的同時,不禁擔憂,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非洲板塊不斷滑落等因素所導致的亞得里亞海平面不斷上升,這座水城將會在多久之後消失殆盡?
下鐘樓返回住處的時候已臨近中午,簡單的結完賬便拖著不可重負的行李奔赴Fondamente Nove碼頭,在那裡搭上了去往馬可波羅機場的船。
那時,正是她慢慢揭開面紗的時候。
Ciao 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