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辣上海行

0

源於一場演唱會的短途之旅與上海 145年的最高溫度紀錄偶遇,意不意外   驚不驚喜
2017.7.21:早8:00,北京南站出發,13:10到上海虹橋站,轉乘地鐵至龍美術館西岸館參觀。
(原計劃:1933老場坊-外白渡橋-夜遊外灘。
此計劃在虹橋站出站的瞬間被高溫霧化,果斷轉場至室內游)
2017.7.22:汗灑衡山路,燒烤世博源,取暖黃浦江,嗨翻在梅奔。
(原計劃:衡山路-徐家匯藏書樓-徐家匯天主堂,上海交大,法租界小資路)
2017.7.23:中午11:00,上海虹橋站出發,16:00到北京南站。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該館位於上海徐匯濱江“西岸文化走廊”的核心位置——龍騰大道3398號,由中國建築師柳亦春(大捨建築設計事務所)負責設計建造,建築總面積約33000平方米,展示面積達16000平方米。於2014年3月29日盛大開館。
美術館主體建築以獨特的“傘拱”結構為建構特徵,共分為四層。地上一層、二層為繪畫、雕塑、裝置、新媒體等當代藝術的展示空間,該大尺度出挑的拱形空間表面由質地細膩的清水混凝土澆灌而成,與原北票碼頭構築物“煤漏斗”改造而成的時尚空間“鬥廊”形成視覺呼應,營造出理性冷靜的工業感與原始感,以及對比鮮明的力量感與輕盈感,同時賦予美術館建築以極具敏銳的當代性和創造性。地下一層為中國古代藝術珍品及民國時期美術作品的常設展示空間,“白盒子”式的矩形展廳突顯中國傳統藝術的歷史傳承與博大精深。
龍美術館(西岸館)不再是封閉內向型的美術館空間模式,在功能設計上更多地容納了具有開放性和公眾參與性的公共空間,如地上兩層有視野開闊的江景餐廳、公共景觀庭院、音樂廳、咖啡廳、藝術品商店等,地下一層設有兒童展廳、圖書館、藝術品修復室、藝術書店等,地下二層有三百多個車位的停車場。這一切使得藝術不再遠離大眾,而是與公眾的日常休閒生活息息相關,這也正是劉益謙和王薇夫婦創辦美術館的初衷和心願。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望:境象
展覽日期: 2017年6月25日— 2017年8月22日
主辦方:龍美術館西岸館
策展人:南條史生
藝術家:展望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看著我,黎薇,2007,玻璃鋼著色,95 X 85 X 30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怎麼了?似曾相識顏石林,2010,玻璃鋼著色,173 X 45 X 60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享受, 李鑫宇,2013,鑄銅化學著色和樹脂,43 X 70 X 23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禮物,向京,2002,玻璃鋼著色,69 X 20 X 43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小璐,向京,1996-2001,玻璃鋼著色,59.5 X 28 X 30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都市戀人,瞿廣慈,年代不詳,玻璃鋼著色,145 X 70 X 40 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好!好!好!,黃鋼,2006,玻璃鋼,16 X 16 X 56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盡頭,向京,2000,玻璃鋼著色,165 X 65 X 55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萬花筒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堂吉訶德的夢,顏石林,2012,鑄銅著色,146 X 250 X 250CM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以下:蔣廷錫《百種牡丹譜》特展
《百種牡丹譜》是蔣廷錫在內廷儤值時所畫進呈雍正睿賞的作品。在正式繪製之前,蔣廷錫先寫好《牡丹百詠》,每種牡丹又分別標明主要顏色的特點,然後再正式作畫。如第一冊第一開《雙頭太平樓閣》,即註明為白色,詩曰:“素雲分影一枝新,對鏡臨波只此身。天上重樓初架玉,海中雙閣總鋪銀。霓裳原不成單舞,姑射如何有兩人。堪笑臭蘭連璧句,未曾吟詠太平春。”描寫惟妙惟肖,可見蔣廷錫觀察之細與愛牡丹之深。

翁同龢評其作品:(蔣廷錫)嘗著《牡丹百詠》,依譜繪圖,綴句綺艷而不歉於骨,刻露而不掩其華蓋,運際昇平,一卉一木之微得雨露涵濡,無不啟華吐秀以發抒其奇而生其間者,又以籲謨密勿之才,作為歌詩鋪張盛事,後之覽者,有餘慕焉。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以下:
十年(1979-1989)龍美術館藏中國當代藝術展
1978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期。“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起到了喚醒和推動作用,人們的主體意識得以回歸,藝術的創造精神得以被激活。思想的解放,人性的複蘇,對“文革”的反思,對真實生活的追求,猶如一股清新的春風吹遍了藝術界。1979—1989年是中國當代藝術啟蒙的十年,傷痕美術、星星美展、鄉土現實主義至“85新潮”構成了八十年代風起雲湧的藝術圖卷。人本主義思想將藝術家的視線引向少數民族和鄉村場景,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則鼓勵藝術家大膽自由地去探索前衛藝術語言,直至1989年現代藝術大展的落幕,中國當代藝術的現實主義探索階段劃下了較為完整的節點。

“十年(1979—1989)龍美術館藏中國當代藝術展”選取了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意在向觀眾呈現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最初十年的情景。它們既反映了80年代的時代背景,也啟發了90年代的藝術創作,是值得被記錄和研究的。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

永樂大帝的世界——御製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
展覽詳情
繼“朱見深的世界—成化鬥彩雞缸杯特展”、“盛清的世界—康雍乾宮廷藝術特展”之後,龍美術館於2017年4月28日推出“永樂大帝的世界—御製唐卡暨永宣文物特展”,這是龍美術館中國古代宮廷藝術“世界三步曲”中的最後一章,用來呈現龍美術館重量級的永宣文物館藏。
本次特展共計展出十五件文物,全系龍美術館館藏,包括一張唐卡,四尊佛像,九件瓷器,和一套鄭和寫經冊頁,力圖通過有限卻精彩的文物,簡要勾勒永宣時期這段恢宏的帝國歷史。展覽依然延續前兩次特展的思路,力度將文物欣賞與歷史認知結合考量,重新發現文物的時空價值,從一個更宏觀的歷史視角來反思文物內涵與賞析維度。
傳世精彩永宣文物大多在兩岸公立文物收藏單位,市場流通本就不多。本次展出的作品全系龍美術館館藏,因為主題之需,部分館藏作品並未列入。可以說,是次展出全以“質取”,不以“量勝”。我們希望觀者可以透過文物現場的展陳,充分感受藝術自身的魅力,與每一件作品對話,回到歷史現場。
(下圖為龍美術館官網截屏圖)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燭台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明永樂 青花波濤紋小罐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明永樂 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明永樂青花折枝牡丹大折沿盤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明宣德 青花折枝靈芝紋石榴尊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
明宣德青花礬紅彩「海獸圖」高足杯
口徑: 9.9厘米足徑: 4.6厘米高: 8.9厘米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雙圈楷書款

高足杯為受蒙藏地區民族器物影響的飲酒器,亦為祭祀禮器。明初永宣兩代皇帝均篤信藏傳佛教,亦曾命官窯燒製禮器賞賜於藏傳佛教寺廟。成書於漢代的《山海經》由劉向父子編校,東晉時郭璞又為其附圖作注,內容從科學到動植物,從醫學到考古,包羅萬象。十五世紀時,《山海經》重又盛行。此類高足杯皆繪飾九匹海獸,這些奇異海獸的描述可見於《山海經》。台北故宮藏有十四件飾有海獸紋的高足杯,每一個杯心都飾有九字一圈的梵文禱語,說明海獸杯與藏傳佛教的關係頗為密切,應為用於佛教儀式的祭祀禮器。

除了青花礬紅彩高足杯之外,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館亦收藏了不在少數的永宣時期的釉里紅、礬紅、青花、白釉等多種品類的高足杯,紋飾包含雲龍、團龍、蕃蓮、鳳凰、松竹梅、八吉祥、藏文等,足見此類小巧玲瓏的高足杯頗受帝王青睞。唯青花紅彩高足杯存世少量,極為珍稀。

撇口,弧壁,高足外侈,平底露胎。胎骨勻薄,白釉瑩潤,青花濃艷帶結晶斑,紅彩鮮麗。外壁上下飾五海獸與四海獸悠遊於奔騰的海浪波濤中,另三海獸遊於高足波濤仙山之上;盃體內壁無紋,杯心青花雙圈線內書“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宣德時期瓷器二次燒成工藝得到發揚光大,此高足杯之裝飾技法,先以鈷料繪飾海獸、仙山及線圈,經高溫一次燒成後,再於外壁留白處以青礬填繪波濤紋,低溫二次燒製而成。礬紅為低溫紅彩,以氧化鐵做色劑,所用原料為青礬,故稱“礬紅”。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
明宣德青花魚藻紋十棱菱口大碗
口徑: 23厘米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雙圈楷書款
侈口,深壁,矮圈足。青花髮色濃郁艷麗,帶黑褐色結晶斑,釉面滿佈大小氣泡,胎骨質堅細膩。器身通體呈十棱。外壁繪蓮花塘水藻,游魚四尾,碗心青花雙圈內繪蓮花、水藻及游魚二尾,口沿內外各飾青線一道,圈足三道,底部青花雙圈內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無論紋樣、畫工、器形、尺寸,舉世無雙。此器形創始於永樂,傳世品中繪相同魚藻紋之宣德碗,只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兩例可資媲美,然尺寸皆較小。

宣德時期的魚藻紋多繪鯖、鲌、鰱、鱖游魚四尾,諧音寓意“清白廉潔”。此碗繪鯖、魴、鱖三種游魚,與蓮花相組合,寓意“清廉”、“廉潔”,代表儒家思想中正直君子的完美形象。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也是清白、純淨的象徵。又魚與餘同音,為富貴有餘的象徵,與蓮塘組合含“連年有餘”之吉祥寓意,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特有的吉祥文化。

龍美術館西岸館

下圖:
明永樂青花纏枝牡丹紋淨水瓶
高: 21.3厘米

此瓶造型秀麗,胎體輕薄,紋飾纖細。盤口,束頸,垂腹,腹上有一細長流,無手柄,下承高足,足底外敞。通體飾青花紋飾,腹、頸飾纏枝牡丹紋,流飾纏枝花紋,高足飾變形迴紋及蓮瓣紋。景德鎮珠山御窯遺址,明永樂早期地層,白釉淨水瓶與白釉僧帽壺等殘器一同出土,可推測應與永樂早期朝廷的佛事有關,或作藏傳佛教祭祀禮器之用。景德鎮御窯珠山宣德地層裡,亦出土過帶“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年款之宣德青花淨水瓶。

淨水瓶非日常使用之器,於宮廷中亦僅作禮器之用,惟可見於少數重大祭典場合,其造形不同於茶酒執壺,亦與一般的流口粗短的軍持迥異。此獨特器形,窄頸寬腹,細流纖長筆挺,反映永宣時期景德鎮御窯造瓷水平之精妙高超,然燒造成功者鮮少。傳世品中紋飾、尺寸與本器相同者目前僅知兩例,其一為清宮舊藏,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藏於私人機構。

龍美術館西岸館

衡山路

衡山路始建於1922年,由過去的法公董局修築,曾是當時法租界著名的貝當路。在繁茂的法國梧桐間,歷史文物建築與西式花園洋房、名人故居與酒館咖啡館並肩而立,舊與新在這裡碰撞,傳統與現代在這裡融合。
地處衡山路這樣一個新舊交替、中西融合的環境,《新浪漫TheNewWave》也以古今中西並存的元素為創作基礎,《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剪影、上海市花白玉蘭、維納斯雕像還有像從老上海女子旗袍上飛出的鳥兒,都在這百米圍牆上相映成趣。
林子楠在創作壁畫時意圖將一些舊元素以現代的方式來闡釋,“我們這個壁畫的風格比較現代,裡面的元素有很多取自上海特別是衡山路的歷史,像是百代唱片、良友雜誌都是我們的取材對象。”
除了林子楠團隊的這一作品外,還有兩組藝術家將在此進行創作,並會加入互動裝置、音樂、燈光等元素。每個藝術家的作品會在牆上停留三個月左右,整個項目為期一年,結束後圍牆上的作品會被移入生活藝術中心作為展示。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衡山路8號

世博源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世博文化中心)
Share.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