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笙歌,桂林水城賽過威尼斯

0
山水是桂林的靈魂

 _W3A1923.JPG

6月的桂林一直下雨,環繞的江,流動的湖,完全一個被水包圍的城市。去每一個景點都要打傘,洗的衣褲一直不干,潮濕的空氣讓我的心緒柔軟欲滴。處女座的我,每到一個地方,都喜歡有晴朗的天氣,溫和的氣溫,舒適的環境,還要有可口的美食。但是,正因為這縹緲的煙雨,造就了霧漫桂林、煙雨漓江的獨特景緻,才有了這享譽世界的漓江山水。雨水,是桂林的靈魂。
導遊小龔說:不用到每一個景點,去一趟“兩江四湖”,就可以把桂林從山到水,從古到今收到心底。
晚飯後來到文昌橋的上船碼頭,驟雨突然停了,湖岸被雨水刷洗得清麗如新,華燈初上,出落得如桂林的民族姑娘,穿著鮮豔的服飾一般耀眼。

_W3A1915.JPG

桂林兩江四湖景區,是漓江(市區段)、桃花江、木龍湖、桂湖、榕湖、杉湖構成的環城風景帶,雨水讓兩江水位上漲,暫時停了航。四湖位於桂林城中央,是一個水體相連的連心湖,東為杉湖,西為榕湖,因湖岸生長榕、杉樹而得名。唐宋時榕湖、杉湖、桂湖上舟楫縱橫,遊人如織,興盛一時。元代稱為鑑湖,明代城池擴建,成為內湖,也成了桂林人的心湖。木龍湖的位置在宋代是一排排的兵營,為了連通漓江與內湖,在木龍洞附近開挖了“木龍湖”,形成四湖兩江相連。

_W3A1950.JPG

_W3A1905.JPG

日月雙塔座落在杉湖中,日塔為銅塔,月塔為琉璃塔,兩塔之間以18米長的水下水族館相連,被譽為世界上最高的銅塔,世界上最高的銅質建築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

_W3A1911.JPG

兩江四湖環城水係是桂林城區的靈魂,綢緞似的江,翡翠般的湖,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_W3A1964.JPG

一座橋一個故事

 _W3A1951.JPG

四湖上可觀賞各式精美大小橋28座,有仿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北宋木橋設計的木龍橋;始建於宋朝的青帶橋;特種水晶玻璃構架的玻璃橋;東連湖心島,西接古南門的北斗七星橋;借鑒了圓明園天寶塢橋型的古榕雙橋;雕工細緻,氣宇不凡的榕溪橋;還有迎賓橋、麗澤橋、觀漪橋……

_W3A2006.JPG

觀漪橋的東、西兩端各有兩尊橋頭柱,原型是巴黎塞納河上的“亞歷山大橋”的橋頭柱,是學界公認的“文藝復興時期”經典橋飾。四尊橋頭柱分別像徵杉湖、榕湖、桂湖與木龍湖,細心的處女座發現,柱體和橋拱上刻有四個湖的歷史與傳說及建設過程,遊船從橋下穿過,像穿越古今的歷史長廊。

_W3A1953.JPG

新西清橋橋型設計靈感來源於英國倫敦劍河上的數學橋,是兩江四湖上最為引人注目的橋樑之一,它的奇特與輕巧,就像一個精湛的工藝品。新的西清橋取世界名橋之形,融桂林山水之魂,橋身裝修全部採用名貴的紅松木,色彩醒目,體量輕巧,結構奇特,線條流暢,如一隻飛翔的鴻雁,傳遞著桂林人不斷建設家園的信息。

_W3A1913.JPG

_W3A1918.JPG

麗澤橋是市區通往西山景區、桃花江景區和蘆笛岩景區的要道,中國第一座自錨式懸索橋,設計思想源於美國著名的金門大橋。日暮時分,燈火輝煌。

_W3A2004.JPG

亭台樓閣演繹如煙往事

 _W3A1996.JPG

在天還沒有黑暗時,不要放過遊船經過時的每一處細節。每一個湖的湖岸,都建有一些亭台樓閣,有仿古的酒肆,也有少數民族的廟宇,搖曳的燈光下,麗人綽約,歌舞輕彈,敘述著過往的歷史和桂林府曾經的輝煌。

_W3A2001.JPG

_W3A1979.JPG

_W3A1966.JPG

遊船至漓江口的拐角處,有一個水上舞台,背靠保存完好的宋代古城牆,一場大型的歷史劇,從宋朝演到民國。遊人在遊船上觀賞,彷若穿越時空。

魚鷹唱晚揮不去的漓江風情

 _W3A1925.JPG

桂林漓江上的漁民用魚鷹捕魚已有上千年曆史,漁民撐著竹筏,帶上三兩隻馴養的魚鷹和竹簍,魚鷹時而立在竹筏上,時而潛水抓魚,這種傳統的捕魚方式形成了漓江獨特的景觀。桂湖麗澤橋與觀漪橋之間的水路上閃耀著星星點點的燈火,這便是古時候漓江捕魚的經典場面“打夜火”。

_W3A1935.JPG

“打夜火”是在竹筏前做一個燒火的筐,然後打火點著照亮江中河底,讓魚鷹能看到江中的魚便於魚鷹捕獲,漁民與魚鷹配合很默契,主人一聲吆喝,魚鷹猛的紮進湖中,不一會兒就將魚兒奉獻給主人了。

_W3A1929.JPG

去的時候要坐在船的右邊,這個時候天未黑透,右邊的水域比較開闊,有在漓江上的趕腳。

_W3A1941.JPG

如果魚鷹不小心把魚吞下去了咋辦呢

_W3A1939.JPG

桂林兩江四湖夜景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璀璨的夜景之一,它將桂林山水,人文歷史濃縮到一個小時的行程,給時間不多的遊客提供了一場精緻的旅程,是不是超越了威尼斯水城!

Share.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