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5月7日下午,北京時間16點30分,我們乘坐南航CZ355航班離開武漢,飛往俄羅斯。
領隊劉佳文和我們一行16個人同行。
座位上的小電視屏現示全部航程6426公里。
俄羅斯之旅早已列入我的出行計劃,是我期待已久的行程。
這次由合唱團的朋友為主組成一個出行團隊,是一次難得的旅行體驗。從開始策劃到今天出行已經幾個月的時間了,朋友們把一切都安排停當。小鄧是主要策劃人。從地點選擇、景點取捨,直到預定機票,都安排的嚴絲合縫。我們樂得坐享其成。我心儀的伏爾加格勒(斯大林格勒)由於多數人的時間有限最終被取消,算是一點遺憾。
還是那句話,有朋友真好。
現在,十三天的旅程終於開始了。
此時此刻, 心底曾經激蕩的興奮早已化作一份平靜,偶爾瞥一眼屏幕上的數字變化,久遠的期待即將成為現實。
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俄羅斯有一種難以釐清的特殊情結。
一方面,是中蘇友好時期俄羅斯文化的浸潤。
俄語是我們接觸的第一門外語。上小學時就跟父親學了一些常用的俄語單詞,那時父親跟蘇聯專家一起工作。
進入中學,圖書館大量的俄羅斯文學作品,使我們認識了托爾斯泰、普希金、高爾基、果戈里、肖洛霍夫、奧斯特洛夫斯基等一大批文學大師。《戰爭與和平》、《復活》、《我的大學》、《欽差大臣》、《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等無數部文學作品伴著我度過了六年中學時代漫長的課餘時間,有時甚至在課堂上也忍不住偷偷看幾眼。看小說成為我體育運動之外的最大樂趣。毫不誇張地說,我讀完了我所在學校所有的蘇聯小說。
俄羅斯歌曲更是伴隨我們這一代人的整個人生。《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山楂樹》是那個年代年輕人的必唱歌曲。多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在我唱《母親》時留下熱淚的情景讓我永難忘懷。蘇聯在文化藝術各個領域,從藝術思想到具體藝術門類,對我們的影響都是全方位的。
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俄羅斯戰勝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兩次偉大勝利,這個被稱為“戰鬥民族”的國家更是引起我的深深的關注和敬意。
另一方面,是中蘇交惡後對於“新沙皇”的對立。
在新疆當兵的10年裡,我親身經歷了中蘇邊境緊張對峙的陰霾,親眼看到蘇聯軍隊對我邊防的侵犯。面對武器裝備大大強於我方的蘇聯軍隊,艱苦緊張的訓練成為我們唯一能夠做的事情。時刻準備“早打大打”是激發我們訓練熱情的不盡動力。
在軍校任教的多年,所有攻防演習想定都把那個“ 北方大國”的入侵作為預案背景,這些演習演練無形中強化了這種對立。
可是,當1991年12月25日鐮刀斧頭紅旗最後一次從克里姆林宮降下, 曾經鐵定的一切頓時變成了茫然和困惑。我們失去了一個敵人,也失去了一個盟友——至少我們都是社會主義的信仰者。
當充滿幻想的俄羅斯再一次被西方拒絕,它終於面向東方和中國牽手。這一次,不是大哥與小弟之間的俯仰之交,而是等禮相亢的君子之情了。
歷史就是這樣安閒隨意的被造物主把玩著。
現在,我們正飛向這個曾被“鐵幕”遮蔽的國度。
經過8個小時的航行,飛機於莫斯科時間20點30分在莫斯科機場降落。一路順利。
辦理入關手續後, 地陪小張在機場接到我們,驅車前往貝斯特韋斯特酒店。
當晚沒有安排。休息。
凌晨三點,我們早早醒來。這不是由於興奮。莫斯科時間和北京時間相差5個小時,算起來已經是早上8點鐘了。生物鐘的惰性比時鐘要頑強得多,那可不是調一下表針就能夠解決問題的。好不容易熬到開飯時間。呵呵,早起的不止我們倆。
7點早飯。豐盛的俄式早餐。
我們的遊覽就從莫斯科開始了。
第一站,克里姆林宮。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陌生的地方。
克里姆林宮10點開門,我們9點鐘乘車離開酒店。
到達克里姆林宮大門時,等候入場的隊伍已經排了一百多米。隊伍裡我們的同胞佔了一多半。
遺憾的是從早上起來就陰雨連綿,在我們到達時反而下得更大了。天氣預報顯示,這兩天莫斯科將迎來雨雪降溫。今天的溫度只有零度,我們身著羽絨衣仍感覺寒氣逼人。我們的運氣不好啊。還沒有進入克里姆林宮,大家身上已經濕了一半。我們和所有排隊的人們一樣,只能耐心等待。
10點鐘,隊伍開始向前蠕動。安檢很快。
通過庫塔菲婭塔樓下的通道,踏上護城河上的三聖橋,再穿過特羅伊茨克塔樓(也被稱作三聖塔),就進入克里姆林宮院內。
踏上護城河橋,前方是特羅伊茨克塔樓。
特羅伊茨克塔樓
特羅伊茨克塔樓是我們見到的第一個塔頂上帶有紅星的塔樓。
在這裡我才知道,克林姆林宮的紅星不是一個,而是五個。以前一直沒有註意。這些紅星都是用烏拉爾地區出產的紅寶石裝飾,裡面還裝有光源照明。這就是克里姆林宮的紅星!它們曾經是全世界無產者翹首仰望的地方。
這座塔樓是遊客進出克里姆林宮的通道。
穿過塔樓, 右手邊是一座現代風格的建築。它是赫魯曉夫時期建設的克里姆林宮大禮堂( 議會大廈), 內有六千個座位的會議廳。蘇共二十二大以後的歷屆黨代會都在這裡舉行。這是克里姆林宮內唯一的一座現代建築,給人的感覺怪怪的。
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一座劇場,常常會在這裡舉辦演出。
據說,普京總統和夫人就是在這裡看了一場歌劇後去辦理了離婚手續。不知後人是不是還願意雙雙到這裡觀看演出。
議會大廈
和議會大廈相對的黃白相間兩層樓是總統衛隊駐地。
總統衛隊宿舍
再向前就是總統府。
淺橙色和白色相間的三層樓房大約有近百米長,黑色穹頂上一面俄羅斯國旗高高飄揚。普京同志應當就在樓內。明天的勝利日閱兵是他的頭等大事,此時他應當不會遠離。他大概也正在為淅淅瀝瀝的雨水發愁呢。
遊客可以這樣近距離的接近俄羅斯總統是我沒有想到的。
普京同志工作的總統府
總統府前方是著名的斯巴斯克塔樓,也稱救世主塔樓。這是俄羅斯最著名的鐘樓,是莫斯科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塔樓總高71米,塔身四面都安裝有自鳴鐘,它們與俄羅斯天文台的校時鐘相連,是俄羅斯最準的時鐘。它顯示的是最標準的莫斯科時間。小張特別強調“沒有之一”。我們熟知的“克里姆林宮的鐘聲”,就是從這裡發出的。它的外面就是列寧墓。
在沙皇時代,這些塔樓的頂部都是安裝著象徵羅曼諾夫王朝的雙頭鷹標誌。蘇聯政府將其中的五座塔樓換裝了紅寶石材質的五星。
第一顆紅五星就安裝在斯巴斯克塔樓上,後來又陸續安裝了其它四顆。
這座塔樓是俄羅斯總統、政府官員和貴賓出入克里姆林宮的主要通道。
由於天氣和時間關係,我們沒有能夠近距離的欣賞這座塔樓。只能遠遠拍照後就匆匆離去,甚至沒有拍一張大鐘的近照。
斯巴斯克塔樓
克林姆林宮內的教堂廣場是遊客最集中的地方。廣場周圍有四座教堂,即聖母升天大教堂、天使大教堂、十二使徒教堂及聖彌額爾教堂。這些教堂是14至17世紀東正教活動的中心。
小張帶我們進入聖母升天教堂裡面參觀。教堂內不准拍照。
聖母升天大教堂是一座東正教教堂。這座教堂的內空並不大,但它的地位卻非常重要。1547年到1896年,俄國歷代君主加冕儀式都在這座教堂隆重舉行。
教堂內天頂和四壁全部被精美的壁畫覆蓋,沒有一點空白。壁畫多被金色裝飾,莊重而又華麗。
我感覺俄羅斯的東正教堂和歐洲天主教堂主要有幾點不同。
一是它的外部通常都有被稱為洋蔥頭形狀的穹頂。
二是教堂規模普遍偏小,沒有歐洲那些著名教堂動輒幾百年的建設過程,我們所見的通常為幾十年的建設時間。
三是許多教堂沒有基督受難的十字架雕塑像,而以壁畫或東正教十字架為主要參拜物。
四是教堂內沒有座椅,大廳裡空空蕩盪,信徒多站立在各個畫像前畫十字、鞠躬致敬。
五是東正教的十字架下方有一個斜向交叉的短橫,或者是在十字架上裝飾各種花紋。天主教的十字架通常比較簡潔。
這些印像是後來的參觀過程中不斷累積形成的。
五個金色穹頂是聖母升天大教堂的標誌
聖母升天教堂側面
在俄羅斯許多教堂都不許拍照,其實拍照本身就是一種宣傳,人的記憶憑藉照片能夠加深。
沒有了照片,小張講的那許多歷史故事和宗教故事就都忘得無影無踪了。
發幾張照片交差吧。
從聖母升天大教堂出來,分散活動。我們沒有時間再進其它教堂, 只能匆匆跑向另外幾處景點。力爭按照導遊規定的時間趕到集合地點。
聖母領報大教堂
天使大教堂
教堂廣場上最高的建築是高81米的伊凡大帝鐘樓,它曾經是莫斯科最高的建築。鐘樓建於16世紀初,外貌呈八面棱體層疊狀, 樓內懸掛著十幾個大小古鐘。每一個棱面的拱形窗口都掛有一口鐘。
鐘樓旁邊有一口大鐘,這就是號稱世界最大的鐘——號稱“ 鐘王”。
“鐘王” 建於1735年,全重202噸,高6.14米,直徑6.60米。
相比之下,早它兩年鑄造的永樂大鐘只有46噸。
“鐘王”建成後,鑄造大鐘的作坊不幸失火。工匠們在滅火時也朝被大火燒熱的大鐘上澆水,致使大鐘出現多處裂紋。大鐘上掉下來一塊殘片就重達11.5噸。
可憐的鐘王沒有被敲響過一次。但這也並不影響它作為世界鐘王的地位。
美國的《世界百科全書》曾嘲笑這口大鐘為“ 一次也未被敲響的鐘”。說這話的作者應當想想,那時的美利堅合眾國在哪裡。
伊凡大帝鐘樓
冒雨和大砲合影,我容易嗎
砲王
精美的砲架
“ЦАРЬ-ПУШКА”——“沙皇大砲”
克里姆林宮裡還有許多地方陳列著青銅古砲。那都是在歷次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
這些大砲是1812年俄法戰爭繳獲拿破崙軍隊的
總統衛隊樓前的大砲也是戰利品
看過“砲王”再來看這些小傢伙,心情就平和多了。
克里姆林宮裡的花園部分面積不算很大,但很優雅。有一點法國園林的氣息。我們只是一帶而過,沒有仔細欣賞。
發幾張照片。
普京專用的直升機坪
花園
中間那個花瓶狀的雕塑是典型的法蘭西風格。
小道
換個角度看鐘樓
綠化帶
評論
遠望總統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