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季以大航海之名–安達盧西亞愛在西元前
下下一季以大航海之名–巴塞羅那你是我的眼
對一個曾執迷於大航海時代4的人來說,伊比利亞半島意義非凡
從巴塞羅那或塞維利亞一船船運出火器,去其他港口換取珍珠,荳蔻和咖啡,賺取巨大的貿易差價,用來不斷擴張軍事力量,以期成為海上霸主乃至稱霸全世界……
二次元時代,一大半地理歷史知識來自於光榮出品各款遊戲……咳咳,所以打遊戲這事,總有兩面性
清楚地記得,遊戲裡刷完大部分的結局,始終沒有能改變以巴魯迪斯為代表的西班牙勢力被戰敗的命運。貼吧里常年置頂著一篇—大航海時代是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所開闢,為什麼最後卻讓英國占了先機,成為日不落帝國?大神們隔三差五搬出幾條理論,每每看得人熱血沸騰,然而誰也沒能說服對方。
呵呵,強權與征服,勇氣與夢想,或許飛躍9000多公里,只為了帶著我的少年一起來尋找這個答案。
以大航海之名!2017
名詞解釋—大航海時代
1990年,光榮製作了一款前所未有的航海遊戲,帶領玩家回到了冒險的15世紀,上演關於金錢,權力與夢想的人生活劇。它看起來就像是光榮所拿手的模擬遊戲,卻又多了人情;像是當時流行的RPG,卻又多了嚴肅。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他夢中的大海。
沒趕上土豪航空的大促,東航的直飛又太貴,糾結一天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速在法航官網上買了來回的機票,順帶一鼓作氣booking上訂齊了所有的酒店。
第一次乘坐A380的大灰機的激動和要去戴高樂機場轉機的焦慮正好兩兩相抵。因為空中管制(半夜12點的空管,我也是醉了)晚出發了50分鐘,機長空中追回20分鐘。落地巴黎,迷迷糊糊坐著小火車從2e轉去2f,連出關也是那麼隨隨便便,差不多到了登機口才想起來這是進入了歐盟呀……
2e沒啥好逛的,店不多,因為下一站還是歐盟,所以買包包都不能退稅,於是刷牙洗臉塗了香香,便傻坐在登機口了。
巴黎室外溫度零下6度,路過長廊時深深地一哆嗦。下次下次,我要從法國南部,翻越比利牛斯山,步行到達聖地亞哥,完成西班牙的朝聖之旅。
我的第一次法蘭西之旅便是這樣的了……
兩個小時的飛行從巴黎來到馬德里。這一天啊,從黑色沉沉飛到黑色沉沉,終於在馬德里看到了太陽。一段綿長的跨越亞非大陸之旅,屁股都快坐爛了。
這回都沒有海關了,甚至檢查機票和證件的工作人員也沒有,出關太快,等行李的過程變得格外漫長。馬德里機場的格局和他歐洲第三大城市的身份完全不符啊,哈哈哈!
話音未落,就被打臉了。我們要從T1去T4坐Cercanías Renfe,先是T1步行到T2,搭上免費bus去T4,這一站大約有我們公交車的3-4站遠,馬德里機場簡直大到沒邊了。
T4和隻飛歐盟航線的T1完全不同,各種高大上,可惜標示不清,一路問了無數人,在差不多要放棄投降打出租的時候,終於找到地下又地下的Renfe。整部列車就我們三張亞洲臉。
從機場到sol站,三人7.8歐。當中要換乘一次,去掉尋找車站的時間應該是機場到市區最快最節省的方式了。
Cercanías Renfe:是馬德里市內或近郊的小火車,速度比地鐵快很多也更舒服。
先搭坐機場穿梭巴士Bus lanzadera(24小時,免費運送)
行程T1-T4:T1、T2、T4(T3不停靠)
到達T4後–搭乘Cercanías Renfe
途經站:Príncipe Pío,Pirámides,Delicias, Méndez Álvaro ,Atocha……
到達Atocha後換乘坐CA4或C4B到達sol站步行250m到達TOC.(寄存行李的酒店)
馬德里是在歐洲僅次於巴黎和倫敦的第三大城市。他不似巴塞羅那般色彩絢麗,不比倫敦那樣歷史悠久,亦沒有巴黎的無限繁華,可能在更多旅行者的期待裡他是蔡小姐帶著歡快節奏的不思意:
火紅的舞衣旋轉在綠蔭小徑
連腳步都佛朗明戈的聲音
懸在窗櫺小酒瓶晃的輕輕
對著風溫柔回應
原來愛可以寂靜
馬德里不思議突然的想念你
…..
呵呵,可是,蔡小姐這部美輪美奐的馬德里不思議,實際拍攝地卻是匈牙利的布達佩斯。
同樣蔡小姐唱過“我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
這裡的“布拉格廣場”指的是捷克的舊城廣場,踏遍所有及目四望這裡也沒有歌詞裡的許願池。
當我們推開市場的玻璃門,踩著古老的石頭路,不遠就來的一個氣勢磅礴的廣場,試了下相機,定焦鏡頭退後退後再退後也拍不出一個角,趕緊換上超廣角。也終於明白在西班牙語中,“馬約爾”就是“大”和“主要”的意思,馬約爾廣場也就大廣場的意思。
馬約爾廣場是西方被寫入建築史的幾個頂尖著名廣場之一,有著獨特風格的四方形,橫向128米,縱向94米,由4層高的建築圍成。大仲馬則將馬德里湛藍的天空比作馬約爾廣場“最美麗、繪畫最精美的屋脊”’。他的確比我見過的任何一個歐洲廣場要更大更空曠。
booking訂的這家馬德里公寓是全程唯一需要在出發前一周提前扣款的。付錢後公寓發來郵件說沒有前台我們必須在三點後才能入住。因為是中午的航班到達,郵件反复溝通答應讓我們把行李放在公寓附近他另一個酒店的前台。結果前台小姐太用力,在我們出發前一天的凌晨,北京時間5點就打來電話,當汪先生瑟瑟發抖穿著小短記下內容後,電話又響起,前台說喔,你們要寄存行李的吧,那我們會見面,不用再郵件護照了……出發前最後一個懶覺就這麼毀了。
火腿差不多是西班牙最流行或者最昂貴的一種食物。其中伊比利亞火腿則類似陽澄湖大閘蟹,受到極其嚴格的原產地認證和保護,是用西班牙最接近野豬的品種伊比利亞黑蹄豬製成。這種豬自小在指定山區自然放養,吃野生的橡果長大,產量極其有限,加上用天然的海鹽醃製,在西班牙南部獨特的地中海和大西洋交界處的氣候下風乾成熟,純天然且帶有橡果的風味,而且越陳越好吃,令西班牙人為之著迷了好幾個世紀。
我之前在冬哥家買過伊比利亞豬肋骨,大約一公斤105元,冬哥說吃野生橡果長大,哈哈哈,表示未知可否。不過比愛森好吃那是肯定的。
西班牙火腿分為兩大類,ibrico和serrano。中文翻譯叫伊比利亞火腿和塞拉諾火腿。伊比利亞火腿是由75%以上血統的本地黑蹄豬(pata negra)製成,塞拉諾則是白豬或其他混血豬。前者較少,製作更講究,也更貴。比較有名的廠家常見級別的伊比利亞火腿,按大小不同一整條價格在350-600歐元左右。典藏級別的大概在1500到2000歐一整條。非de bellota級別的Jamon iberico大概在200歐元以下一條。這個價格是原產地的價格,在西班牙大城市或者旅遊區的價格會要高得多。在國內則更貴。889樓下的超市大約是800-1300一斤左右,標著伊比利亞火腿。
如果有認證的火腿師現切最好,直接生吃,或者搭配麵包。配酒的話,建議搭配冰鎮的干雪利酒或者Rioja wine。配水果吃的是Serrano火腿和意大利的prosciutto,伊比利亞火腿沒有這麼搭配的。
哈哈哈我不止一次在見過網紅美食達人用伊比利亞火腿配蜜瓜啊!每每還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胸有成竹的給粉絲介紹。
馬約爾廣場附近的Sobrino de Botín餐館建於1725年,據稱是世界歷史最悠久餐館的吉尼斯記錄保持者,在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弗雷德里克·福賽思的《眼鏡蛇》裡都可以發現它的踪影。
少年提問這怎麼會是第一家,起碼武松打虎在景陽岡喝酒的那家是北宋中後期吧,妥妥比這家早,於是我們覺得應該是留存於世一直開著沒關張的第一家吧!這也是我全程唯一在出發前兩個月就預定的飯店[呲牙][呲牙]lp上的大熱,也奇了怪在周圍一堆生意蕭條的飯店就他家擠爆了。也是我吃過位置擺的最擠的飯店了,我們還在感慨前胸貼後背,少年說出一句感人肺腑的話–這算什麼擠壓,我們學校食堂比他擠兩倍……
西班牙在地圖上是比倫敦格林威治0時區還要往西的國家,時間竟然是跟著德國走的。話說當年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人把整個歐洲的時間都改成了德國時間。大戰結束後,幾乎所有國家都把時間換成了自己該在的時區,唯獨西班牙人,竟然順其自然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於是我們在馬德里痛苦的過起了法蘭克福的時間。八點天還是全黑的,接著是10點早飯,2點午飯,8點下班,晚餐最早八點開門營業……
老年人倒個時差好辛苦……
D3,7:50出門,馬德里8點的街頭一片黑沉沉,走在街頭有種三班倒工人去上班的感覺。先步行到sol站,購買10次地鐵票,12.5歐。第一個人用完後,機器打卡再傳遞給後一個,以此薪火相傳,第一次使用難免呆若木雞,原來是這樣啊!
塞哥維亞(Segovia)是西班牙中部城市,距離馬德里西北方大約100公里。
據神話傳說這裡也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故鄉。公元前1076年建造的。經歷過羅馬人、凱爾特人、摩爾人統治的塞哥維亞後幾經易主才最終回到西班牙人的掌控中。
塞哥維亞的主要亮點就是三大景點一大美食。羅馬大渡槽+塞哥維亞主教堂+阿爾卡薩城堡+烤乳豬。
從大巴下來並沒有見到任何旅游標示,和幾乎佔了1/3車的韓國遊客一起茫然的站在街頭,來來回回走了幾遍才確定對馬路不顯眼的玻璃房是大巴站,於是折回去拿著來時的車票先換取回程票。
把車站在Google maps上做了定位,這才放心朝著隱約可見的大渡槽挺進。
說好的是大航海之旅,怎能不講點歷史?再怎麼帶著少年跋山涉水,也得裝得很有文化的樣子。
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大致經歷過以下幾個時期:古羅馬統治時期,西哥特統治時期,穆斯林占領期以及至今的西班牙王國時期。縱觀歷史這也是一個風雨飄搖,歷經磨難痴心不改的苦難民族呢!
而今天要看的的塞哥維亞大渡槽,正是在古羅馬統治時期圖拉真皇帝那會兒建造的。
渡槽用土黃色花崗岩乾砌(不用灰漿)而成,堅固異常。全長800多米,分上下兩層,氣勢非凡。
話說作為侵略者的羅馬人也是掏心掏肺的建設伊比利亞半島。這裡誕生了三位羅馬皇帝:圖拉真、哈德良和狄奧多西一世。大哲學家塞內卡、詩人馬蒂阿爾、昆提良和盧肯等都出生在這裡。西班牙現今的語言、宗教信仰及法律基礎等也都來自於這個時期。
如果拍成電影,這應該是伊比利亞半島之大航海風雲前傳之前前傳。
塞哥維亞主教座堂,建築於是卡洛斯五世統治時期,加上火災前後建造了200年完成。
全稱叫聖母升天暨聖弗魯托斯主教座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 y de San )擲地有聲的名字啊!教堂有“大教堂中的貴婦”的美譽,我理解是雍容華貴,在堅硬的哥特式教堂中它更偏陰柔美。的確除了哥特式標誌性得尖塔、飛扶簷塔樓它更有美麗的圓頂構成了優雅的輪廓,修建時間跨度太長,建著建著就隨著時代變遷從哥特式向文藝復興風格偏離。
舊版的LP西班牙那本的封面就是它,在兒圖這本書一共被我借過6回。
阿爾卡薩城堡坐落於Eresma河與Clamores河的交匯之處,位於西班牙塞哥維亞城西端,城堡所處的位置正好是當時西班牙北部城市卡斯提爾(Castile)的要塞上,臨崖而建的塞哥維亞城堡,因戰略考慮,擁有絕佳的視野,入口還有10多米深的護城河,以防範敵人。
1862年,整個建築被大火燒毀,後經過了幾個世紀的不斷改建,現在整座城堡已經成為一個融宮殿建築和軍事防禦建築為一體的古典建築。據說裡面最著名的是裝飾著392個鳳梨形狀的鐘乳石排列而成的飾品。以及國王廳內的石柱上三維立體雕刻作品講述了西班牙失地收復運動中52位國王浴血奮戰的場面。
因為要趕去爬鐘樓,古堡內部最終被我們放棄了。
從塞哥維亞回馬德里的長途bus一個小時車程,暖氣開的很舒服,正好補一個覺。車廂坐滿,幾乎一半是棒子。去年的藍色大海傳說,在韓國把西班牙旅遊帶熱,走到那裡都是烏啞啞的斯密達。少年問我你怎麼可以分清,韓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hk人呢?看韓劇美劇國產電視劇及tvb,看多了自然一目了然唄。
大巴到站,換地鐵打算去格蘭大道逛逛。才出地鐵完全傻了,這是什麼情況?
寒假玩西班牙最大的問題是天亮的時間短以及倒霉避開了所有有趣的節日,聖誕節新年不說了,連熱鬧的三王節也趕不上[流淚]沒想到……
馬德里王宮,從公元9世紀開始建造,開始只是一座防禦性的堡壘,16世紀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將這裡改建成一座文藝復興風格的城堡,但在1734年聖誕前夜毀於一場大火。
時任西班牙國王的腓力五世決定在此重建一座宮殿。和維也納的美泉宮一樣,在凡爾賽皇宮長大的腓力五世執意要用它向太陽王致敬。主體工程於1764年10月竣工,國王卡洛斯三世於同一年正式入駐,從此這裡成為歷代國王的居所。
此後隨著不同君王的入住,路易十三的意大利風格被改為法國風,維多利亞風格。總之,每一任國王都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裝飾這座宅邸。說到這裡不禁聯想,西班牙在大航海獲得巨大財富以後,不像英國投入建設,而是被任性的君主用於奢侈的宮殿建造之中,這也是它迅速沒落的主要原因吧!
2014年6月剛剛卸任的老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此前並未居住在這裡,而是住在馬德里郊外較小的薩爾蘇埃拉宮(Palaciode la Zarzuela)。這裡只用於國事活動,並在沒有正式活動時向公眾開放。
原本我計劃跳蚤市場呆一上午,然後下午去索菲亞美術館,結果逛市場在上午十點不到就結束了,憑空多出好多時間,於是我們去了伯納烏。
馬德里和巴塞羅那是西班牙最重要的兩個城市。
伊莎貝拉女王為代表了卡斯蒂利亞具有內陸性,而她丈夫斐迪南代表的阿拉貢地區則是鮮明的海洋性。兩個城市被這兩種迥然不同的性格所影響,此消彼長,相互制約。
慢慢的卡斯蒂利亞語成了西班牙語,阿拉貢的加泰羅尼亞語受到排擠…….
這一場雙城記好比北京之與上海,一個是政治中心,一個是文化中心
當然西班牙的雙城有皇馬和巴薩啊?我們呢?
我們也有啊,國安和申花,哈哈哈哈哈
好吧,伯納烏我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