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聖馬可廣場遊人如織。突然想起曾有詩云:
“很多很多年之後,
當我變得很老很老,
說不動話,
也走不動路的時候,
我會讓我的兒孫們把我送回威尼斯,
在聖馬可廣場的某個角落裡擺一把搖搖椅,
身邊是溫暖而水一樣透明的陽光,
頭頂上空有淡彩色羽毛的鴿群飛過。”
如今,鴿群依舊,而在廣場的某個角落擺一把搖搖椅就顯得有些奢侈了。
被拿破崙稱為“ 歐洲會客廳”的聖馬可廣場儼然已成為世界會客廳,廣場上你可以看到各種種族和膚色的遊客。遠處是聖馬可教堂。
再切換到《茜茜公主》的場景。
在聖馬可廣場,我們把大部分時間留給了弗洛里安咖啡館( Caffe Florian)。歐洲的咖啡館,站著喝和坐著喝的價格是大不一樣的,甚至同一家咖啡廳不同的位置價格都不一樣,打包帶走或許會省下一半的價錢。但是,無論行程多麼匆忙,價格多麼昂貴,在古老的弗洛里安咖啡館坐坐,欣賞華麗的牆面上卡納萊託的威尼斯風景畫,聆聽樂隊演奏的曼妙樂曲,享受舉止大方的侍者周到的服務,絕對是到威尼斯旅行最值得珍藏的記憶。或許你無法在聖馬可廣場上覓一處安靜的角落坐在搖椅上看鴿群飛過,但只需要花上十幾歐就可以在或許是當年歌德坐過的絲絨椅上擁有屬於自己的威尼斯時光。
提拉米蘇、冰激凌、馬卡龍一樣都不能少
馬卡龍的甜仍然讓我有些想說愛你不容易,這也是此行意大利唯一不太喜歡的食品。
咖啡廳的裝飾是華麗的巴洛克風格,紅色的絲絨椅散發著濃厚的十八世紀風韻,三百多年的歷史足夠讓你在這裡做一場時光交錯的夢。
位於聖馬可廣場東側的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它承載了威尼斯的歷史、榮耀、財富和輝煌。這座耗費了工匠們800多年時間建成的教堂,集古羅馬藝術、東方拜占庭藝術、文藝復興藝術等多種風格於一體,堪稱完美的綜合體。教堂供奉的是《馬可福音》的作者聖馬可(San Marco),他是威尼斯的守護神,威尼斯的城徽就是一頭獅子拿著一本《馬可福音》。
教堂正面5個高大的羅馬式拱門的上方是五幅描繪聖馬可故事的鑲嵌畫,金碧輝煌、異常華麗,可惜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入內細細觀賞。
《茜茜公主》裡的聖馬可教堂。
廣場北側的時鐘塔,由一對父子設計建成,時鐘的刻度由十二星座代替,塔頂的露台上有兩個青銅的摩爾人,他們會在整點時用手中的錘子敲鐘報時。據說之前鐘樓的發條必須由看鐘人時時維護,直到1998年時鐘才可以獨立運行。
從這個角度更容易看到聖馬可廣場的全貌。
離開聖馬可廣場,沿著運河的幽深水巷一路尋訪迷人的威尼斯。
威尼斯盛產海鮮,去威尼斯吃地道的墨魚汁面也是必須的美食功課。這家距離聖馬可廣場不遠,位於一座橋頭轉角處,位置很不起眼的餐廳以墨魚汁面而被食客們津津樂道。在Google map中輸入餐廳的名字就可以很方便的找到。
菜單封面的圖繪似乎在低調的炫耀餐廳的悠久歷史
墨魚汁面當然是必點。老實說,麵條的賣相並不好看,而且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一種黏黏糊糊的線狀軟體動物……此處略去一百字。不過,一旦你稍稍克服感官的不適將麵條送入口中,你就會驚喜的發現這果真是值得品嚐的美食:麵條筋道有嚼勁兒,海鮮濃香滿溢而無腥味。
海鮮意麵樣子好看多了,味道也一樣好。慢慢體會到意麵好吃的關鍵是麵條筋道的口感。
充滿喜感的餐廳服務員即興表演的搞怪片段為我們的午餐增添了歡聲笑語,意大利人樂觀幽默的個性更是深深的感染了我們。
吃飽喝足,繼續用雙腳丈量水城的小巷,充滿歷史感的小店總是忍不住駐足流連,一間小小的店鋪或許傳承著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傳統。
躲開遊人如織的景點,僻靜的小巷更真實的展現了威尼斯的本來的樣貌。
在一個僻靜的小廣場,遇到了我們的貢多拉船夫—同樣充滿喜感的微醺的大叔。不知道威尼斯有沒有酒後禁駕貢多拉的規定,這個面頰微紅的船老大不僅沒有讓我們望而卻步,反而勾起了強烈的好奇心—來威尼斯體會一把酒駕貢多拉。我們用中文跟大叔說“jiujia、jiujia”,大叔竟然心領神會,一路也“jiujiajiujia”說個不停,連岸上的遊人也忍俊不禁,後來才知道意大利語的“jiujia”(不知該怎樣用意大利文寫)是一個“joke”,至於是什麼樣的joke就不得而知了。
船老大的人緣極好,一路都在和朋友打招呼,岸上的帥鍋同行微笑致意,充滿了濃濃的小城風情。
不坐一下貢多拉,你一定無法體會船夫高超的技術。無論再窄的水道也能讓長約10米的貢多拉靈活的轉向調頭。
貢多拉穿行在蜿蜒的水巷裡,一棟棟古老的建築慢慢清晰又漸漸遠去。這時,如果從一扇威嚴的大門中走出一個衣著華麗的貴族,你一定不會詫異,因為除了時間這裡什麼都沒有改變。
時間回到十六世紀,那個自由而強盛的威尼斯城邦,《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正在上演,一部關於慈悲、信義、宗教、報復、愛情的悲喜劇。最初關於威尼斯的印像或許就是來自莎士比亞的這部名著,一幅十六世紀的威尼斯畫卷,除了色彩的些許黯淡,與眼前的威尼斯似乎沒有什麼不同。
安東尼奧乘坐的貢多拉或許正是那時富商們座駕的標準模樣。
阿爾帕西諾扮演的猶太商人夏洛特在水城氤氳的霧氣裡顯得愈發落魄和可憐。順便說一句,他的表演真可謂入木三分,不愧是戲骨。
走出“ 威尼斯商人”的水巷,再次回到聖馬可廣場。貢多拉靜靜地停靠在岸邊,一幅典型的威尼斯畫卷。
日落時分的嘆息橋,雖未看到傳說中情侶的擁吻,但落日的餘暉仍讓窄窄的水道充滿了浪漫的氣氛。這座連接總督府和監獄的橋樑,因為囚犯經過時的嘆息而得名。這座普普通通的廊橋之所以成為威尼斯浪漫的符號,恐怕得益於那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戀人們只要日落時分在嘆息橋下相吻,愛情就會永恆。
喜歡戴安.蓮恩的朋友一定會熟悉《情定日落橋》(A Little Romance)這部電影。少女時代的戴安.蓮恩清新如水,一對相識於巴黎,相約在嘆息橋下的正太與蘿莉的青澀戀情不知讓多少人追憶起青春的歲月。大名鼎鼎的勞倫斯.奧利弗在電影中扮演一個幫助小情侶逃跑到威尼斯的紳士般的小偷。如果你決定去威尼斯旅行,不妨看看這部小清新的影片,尋著電影的足跡,你的威尼斯之旅說不定會更加浪漫。
落日餘暉下的威尼斯愈發充滿迷人的魅力,夕陽把彩色的建築渲染得更加艷麗,粼粼的波光中,水城猶如一幅幅印象派的畫作。
在夕陽的光影中我彷彿看到了莫奈的《日出》
上圖中最左側的橋就是里亞托橋,威尼斯 400多座橋中最著名的一座,被稱為威尼斯的象徵。不過它正在維修,中間打了圍,所以沒有進入我的畫面。我們還是跟著《茜茜公主》欣賞一下里亞托橋的全貌吧。
殘陽如血,拉上夜的帷幕,晚安,Venice。
5月5日:掉進上帝的顏料盒
今天的目的地是Murano和Burano,也就是通常所稱的玻璃島和彩色島。這兩個島是威尼斯的離島,用威尼斯通票也可以前往,不過先要搭巴士到聖馬可廣場轉船。
清晨的威尼斯,運河上的船隻已經開始忙碌起來
船行約四十分鐘,先到玻璃島。開滿鮮花的窗台是玻璃島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美麗而充滿生機。
玻璃島顧名思義因盛產玻璃而聞名。十世紀時威尼斯人就開始製作玻璃和水晶,但是製作玻璃有很大的火災隱患,於是在十三世紀時,這些吹製玻璃的作坊被搬到穆拉諾島。據說為了保證吹製玻璃的秘密,那些可憐的工匠們會在離開穆拉諾時被暗殺掉。即便是現在,島上出售玻璃的店鋪也是禁止拍照的,因為這裡的每一件玻璃製品都是獨具匠心的藝術品,這些設計是不能被複製的。
這是我唯一可以拍的玻璃製品
作為威尼斯的守護神,獅的形象無所不在。
離開玻璃島,繼續乘船前往彩色島。色彩斑斕的布拉諾島不愧為上帝的顏料盒,赤橙黃綠青藍紫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把每一種顏色的房子都拍到。彩色島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隨便找一面牆、一扇窗,凹一個造型,就是一張美美的皂片。
陽光灑進窄窄的小巷,四周瀰漫溫暖的橙色。接下來,我們的“御用模特”將奉上一組色彩的盛宴
莊重的紅
明豔的黃
冷豔的藍
青翠的綠
嫵媚的粉
最後在夢幻的紫色中結束我們的“彩色大片”
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對“模特”漂亮的彩色島裙子表現出十二萬分的喜愛,還特意找來會講英文的鄰居當翻譯,表示自己也想擁有一條這樣的裙子,哈哈,可愛的老太太,好想送她一條
都是裙子惹的禍,這兩位男士也表示想拍照留念。
走在彩色島的小街上,你會發現幾乎每家的窗台上都會擺一盆鮮花,鮮花與窗台的色彩互相映襯,每一盆都獨顯主人的匠心,展示著主人的喜好,但是,無論什麼樣的造型,都是一個主題:對於生活的熱愛。
陽光下的午餐。依舊是披薩和意麵,在意大利,你甚至無需費力收羅美食指南,隨便找一家餐廳也不會令人失望。
食客們都樂意享受春日的陽光,餐廳裡空無一人。
繼續行攝在彩色島的小街上,午後熱辣的陽光讓本就艷麗的色彩變得更加炫目,這種肆意揮灑的熱情恰好是意大利人生活態度的寫照。
不知是明文規定還是約定俗成,小鎮居民會自覺的粉刷自己的房屋。這個刷牆的小哥對於我們在這面藍色的牆壁前凹上半個小時的造型表示出善意的無法理喻
一群在陽光下嬉戲的少年,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沒完沒了的作業和補習班,單是擁有這樣肆意追逐的快樂時光就足以讓天朝的孩子們艷羨。
布拉諾曾以製作手工蕾絲而聞名,用來裝點歐洲貴族的禮服。後來隨著二戰時經濟的衰退,昂貴的手工蕾絲逐漸退出時尚的舞台,布拉諾的手工蕾絲作坊漸漸不復存在。現在我們在小鎮上看到的蕾絲製品都是機器加工的。
蕾絲的桌布,面具成功搶鏡
夕陽把最後一抹濃烈的色彩毫不吝嗇的留給了彩色島,感謝陽光的盛宴,讓我們擁有如此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