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法蘭克福市中心最大百貨商場考夫霍夫,因為是綜合性的商城,所以東西比較多,一樓鞋包,二樓女裝女鞋,三樓男裝男鞋,四樓家居用品,五樓兒童用品,地下一層是文具,大致是這樣一個佈局。地下一層還有退稅點,可以當場拿現金,不收手續費,用信用卡擔保,去機場海關敲章後寄回就可以。工作人員竟然說的是上海話,周圍有些中國人,突然有種在巴黎老佛爺的感覺。在這裡我購買了所需的物品,跟國內同種品牌相比,真是便宜,又碰上現在德國打折季,太划算了。遺憾的是施華洛世奇小的黑天鵝沒貨了,沒買到。我選擇信用卡退稅,這樣比較安全,7月29日離開的德國,8月27日我的手機短信就提示退稅到賬,很方便。想來我的懶惰症,一個多月遊記還沒開寫,哈哈!馬上就寫。
商場旁步行街,跟國內相似
歐元大廈
看到大紅雙層巴士,我之前看過他人攻略,說乘此車遊覽是不錯的選擇,上車看到配備有中文解說設備,全程約一小時,我是團遊就不必了,拍下紀念。
一家超市門口
超市中的維生素片,德國的保健品比國內便宜許多
夜幕降臨,來到法蘭克福機場,坐奧地利航空公司飛機飛維也納轉機回上海。
法蘭克福在德國大城市當中排名第五,也是僅次於倫敦希思羅國際機場和巴黎戴高樂國際機場的歐洲第三大機場,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
法蘭克福不僅是德國的經濟中心,同時它又是一座文化名城。這裡是世界文豪歌德的故鄉。
奧地利篇
薩爾茨堡——莫扎特的故鄉
喜歡古典音樂的,當然知道莫扎特;知道莫扎特的,未必知道薩爾茨堡。薩爾茨堡靠近德國邊境,是偉大的作曲家莫扎特的故鄉,是奧地利巴洛克古建築勝地。市區面積不大,教堂眾多,非常適合徒步漫遊。美麗的薩爾茨河把薩爾茨堡分成新城、舊城兩部分。一座座各具特色、歷史久遠的尖塔教堂和修道院,綠樹成蔭的園林和千姿百態的噴泉,把薩爾茨堡打扮得格外美麗。這裡吸引遊客的有米拉貝爾花園(音樂之聲拍攝地)、莫扎特出生地糧食胡同、薩爾茲堡要塞、莫扎特廣場和莫扎特紀念銅像等。阿爾卑斯山的秀麗風光與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渾然一體,使薩爾茨堡被譽為全世界美麗的城市之一,被聯合國列為世界人類文明保護區。
德語裡,薩爾茨(Salz)代表鹽,薩爾茨堡就是鹽城的意思。但它憑音樂聞名,除了莫扎特,現代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的家鄉也是薩爾茲堡。鹽吃多了音樂細胞旺盛嗎?
薩爾茲堡新城街頭,有軌電車的電線佈滿空中,早晨這裡很安靜。
悠閒的市民
去往米拉貝爾花園的路上
裹著頭巾的伊斯蘭教婦女,後來在歐洲的十幾天,發現街上有很多穆斯林,不知是不是最近難民的湧入造成的,這裡沒有歧視的意思,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因為遊玩的這幾天,德國發生了四起傷人案,朋友在微信上一直問我安全問題,哈哈,我的行程很安全。
的確,敘利亞難民遍布歐洲,已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部分西方媒體認為,只有徹底解決敘利亞巴沙爾政權,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敘利亞國內動亂,並最終解決敘利亞的難民問題。聯合國安理會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分歧,是導致難民問題的根本原因。我倒是認為,正是由於西方國家不負責任要求幹掉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才導致敘利亞內戰波及無辜,讓敘利亞的平民百姓流離失所。只有敦促反對派放下武器,以談判的方式解決國內的衝突問題,才能減少敘利亞的難民,才能使中東地區的危機得以緩解。我在電視上看到,好多敘利亞難民在本國本來是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他們當中許多是律師、醫生、教師、公務員等,有著令人尊敬的職業,但內戰的爆發,導致他們離開祖國到歐洲避難。德國的社會統計過,敘利亞難民的犯罪率遠遠低於本土德國公民的犯罪率。誰不渴望和平的世界和安寧祥和的家園?電視上的難民受訪者很不好意思地說:“我本來應該作為遊客來歐洲遊玩的。”聽後令人唏噓啊!
來到了大名鼎鼎的:米拉貝爾花園。米拉貝爾花園是薩爾茨堡一個漂亮的景點,它集聚了宮殿、雕塑、噴泉和花園,它不僅美麗更有浪漫的由來。這本是主教沃爾夫·迪特里希為他生了15個孩子的情人所建造的宮殿和花園,當時以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為”阿爾滕奧宮”,沃爾夫·迪特里希的繼任者馬爾庫斯·西蒂庫斯為了抹去這段不光彩的故事,將其改名為”米拉貝爾宮”,”米拉貝爾”是個意大利女名,意思是”驚人地美麗”。
電影《音樂之聲》中,瑪麗亞和孩子們唱著《DO-RE-MI》的那個場景,最後一部分就是到了米拉貝爾花園。在回程的奧地利航空的飛機上我又看了一遍《音樂之聲》。
看到一批統一著裝的拿著器樂的男孩女孩,難道他們是莫扎特音樂學院的學生?看年紀,應該還沒上大學,不愧為莫扎特的同鄉。
出了米拉貝爾花園,來到了美麗的薩爾茨河,薩爾茨河流經薩爾茨堡,是地跨奧地利和德國的因河最長和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緩緩流淌的薩爾茨河,美麗而又優雅,早已成為音樂創作的源泉。尤其是斜橋墩上的人行橋是遊客必經之地。
傾斜的橋墩,“斜橋墩”矗立在薩爾茨河中,猶如音樂的符號!
橋上的情人鎖吸引了金發小女孩的注意,她想到什麼?
竟然拍到了四隻起飛的飛鳥,像四架迷你小飛機。
當時我在想這河流最後和多瑙河並流嗎?大白有時的抓拍還不錯。
又不欠你,別玩深沉,笑笑不會啊,討厭!
糧食胡同是薩爾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它之所以出名,是因為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就出生在這條街上的9號,莫扎特的父親雷歐波得·莫札特在1747年租下了這棟樓的第3層,莫扎特一家在這裡一直生活到1773年離開薩爾茨堡去了維也納,現今莫扎特出生的樓房中是莫扎特博物館,遊客絡繹不絕。
糧食胡同並不長,都是一些商舖。我這個路盲竟在這迷路,後來碰到同團團友,像見到親人,哪知人家也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我們這個團,每天的自由活動時間較多,自己安排行程,我行前未做功課,總是方向不明。太自由了也不好,尤其在語言不通的國度。後來是和別人講莫扎特,比劃9這個數字,才回到莫扎特出生地糧食胡同9號集合點。別笑話我,以後到那你去試試會不會迷路,長得都好像的。
莫扎特廣場上的青銅像,寄託著人們的哀思。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至今死因不明。
創立於1920年的薩爾茲堡音樂節可以說是全世界水準最高、最富盛名的音樂節慶,每年7月底到9月初演出,表演的內容包括意大利歌劇、話劇、電影、音樂會、芭蕾舞等項目。其中,薩爾斯堡音樂節的傳統主秀,一是莫札特的音樂會,一是名為Jedermann的話劇表演,這是一種流行於15、16世紀的道德勸說話劇,每年固定在薩爾斯堡舊城的大教堂前面表演,平常這個教堂廣場是開放的,但在表演當天,會場四周都會封鎖,只有持票者才能進去。因為臨近音樂節開幕,這裡被圍起來,在裝修中。我和大白跨越欄杆偷跑到裡面瞅瞅,慌亂中,拍照手抖,快速離開。我倆逗比總做這事,哈哈哈!
這個大金球上站著一個人仰望薩爾茲堡要塞,非常醒目。其實,這是一座大型現代雕塑,寓意引人產生無數遐想。
高處是薩爾茲堡要塞,一個風景如畫的城市,如果沒有個能登高望遠的地方,總覺得是一個的缺憾。考慮後面的行程中還有登高眺望的地方,我們放棄登要塞。逛逛商店,吃吃小食,長椅上坐下休息,不失好的休閒方式,人生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曾經覺得不完美的東西或者有遺憾的事也讓我們感覺很愉快。缺憾也是一種美,促使我們進步,追求完美。
坐在長椅上吃著零食,上網搜索著薩爾茲堡要塞的介紹,無意發現個空城計的故事,導遊也沒講過。原來在中世紀時,羅馬教皇意圖控制薩爾茨堡市,要求有權任命薩爾茨堡主教,遭到薩市拒絕。薩市為防禦敵人建築了這座要塞。那年農民起義,大主教逃到要塞上躲了三個月,彈盡糧絕,圍軍不散。後來想出一計,叫人將一頭黃牛拉上城頭遛,第二天給牛刷上白色再遛,第三天刷上黑色繼續遛……圍軍一看全散了,以為要塞內牲畜、食物充沛,還能堅持許久。這是奧地利的“空城計”。頓覺好有收穫。
街頭畫家,藝術無處不在。
無意中看到一扇打開的門,街邊弄堂裡還有櫥窗展示。
下面是薩爾茲堡的店面櫥窗圖片
大名鼎鼎的莫扎特巧克力,聽導遊說包裝有一個捲髮和2個捲髮莫扎特巧克力之分,只是生產的廠家不一樣,說不上哪個更好吃。夏天天熱,就不帶回國了,當場消化,就是巧克力味,球形的里有酒心。
莫扎特無處不在,音樂無處不在,吃物也被做成了小提琴和五線譜。
哈爾施塔特——美麗的世界自然遺產小鎮
哈爾斯塔特是奧地利一個美麗的湖邊小鎮,一個風光秀麗的村莊,這裡坐擁湖光山色,有優雅的教堂、古老的旅館和美麗的村舍。因為景緻得天獨厚,每年,有近80萬遊客來到這個僅有900多居民的小村莊參觀。
由於晚上入住的是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附近的特色酒店,昨晚沒空漫步湖區遊覽。早上我和大白早早起床,想趕在9點出發哈爾斯塔特前先去沃爾夫岡湖看看。沃爾夫岡湖是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最有名的湖,而沙夫山則是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之一。
早餐6點半就可享用,匆匆吃完回屋收拾一下。從3層陽台往下看,樓下空空沒人,我們的大巴車停在樓下。
穿過酒店走廊,我們出發了。
我們行程中一路乘坐的大巴。
周邊還有類似的酒店,最高都只有3層。
路邊擺拍一張,今天的頭髮好怪,起得太早,眼睛也是腫的。
哇!好激動啊!看見紅色的小火車了。這可是沙夫山小火車啊!
1893年開始運營的沙夫山小火車之所以出名,一方面是因為電影《音樂之聲》里瑪利亞帶孩子們上山去郊遊的時候,有他們乘坐這趟火車的鏡頭;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登山火車現在仍然由蒸汽動力機車或傳統的柴油機車牽引的齒輪小火車,鐵軌也是1893年造的,全長5.85公里,從沃爾夫岡湖邊一直到達海拔1783米的沙夫山山頂,行駛時間35分鐘。天氣晴朗時,在沙夫山山頂可鳥瞰薩爾茨卡默古特14個湖的全景。
上沙夫山山頂看湖是沒時間了,讓我和沒有遊客的小火車玩會兒。
離開小火車,向前走5分鐘就是聖沃爾夫岡湖。拍照是第一要務,旁邊這兩位奧地利朋友就這樣盯著我看,一點也不避諱,只好把他們的影像一起攝下,我高興我的,你看你的。
無意中拍出的效果。
應該是醜小鴨和天鵝,運氣真好,它們也不怕人。
背光處也來一張吧,我們還要趕回酒店了。
天鵝下水,湖水清澈!
我們離開沃爾夫岡湖,回途時小火車開始運營了,遊客排隊檢票。
遊客們陸續上車,急著趕回酒店,哎!老毛病犯了,我又拍糊了,疊影重重。
下面的照片才是哈爾施塔特的。
在去往哈爾施塔特的路上車中拍攝的路邊風景,藍天、青山、綠地、紅瓦,美極了!
進入哈爾施塔特小鎮,小鎮只有這一條通道,右邊是哈爾施塔特湖。
這裡是天鵝湖。
小鎮的中心位置,左側的是三聖一體柱。三位一體柱之所以聞名於世,除了它傑出的建築美,還因為它的宗教含義。三位一體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之一。基督教宣稱上帝只有一個,但還包括了聖父,聖子,聖靈。三者各有格位,卻完全完全具有同一個本體,同為一個真神。在歐洲的許多城市都有三聖一體柱。
上山還有座骸骨教堂,這是小鎮的特色。哈爾施塔特土地稀少,墓地不足。因此當地風俗是,埋葬10-20年後,將遺骨撿出,再埋另一具遺體。撿出的遺骨,就收藏在納骨堂。此處大約擺放著1000個頭蓋骨,上面寫著此人的出生年月日,還刻有玫瑰花或葉等。有團友去參觀了,我克服不了內心的恐懼,沒有進去。看了他們拍的照片,我心裡不太好受。
小鎮的房屋依山而建。
小鎮到哪都能看見這尖頂的新教教堂,就在中心廣場邊。
新教教堂內景
這是飲水處,不是洗手的。
湖邊依山而建民居.錯落有致
露天就餐處,大多數是中國人。
小鎮不大,自由活動時間好長,我們也坐遊船遊湖一圈。
湖中天鵝浮游尋食,這是真正的天鵝湖啊!
高山峽谷之中的哈爾施塔特湖像一條寬闊的綠色綢帶,飄揚在大山的懷抱之中,湖水清澈見底,兩岸青山及教堂高塔的倒影映在湖中。
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
即將離開,再次留影。哈爾施塔特的湖水、遠山、天空、雲朵的色彩都太過豐富了,也因為它們分分秒秒都處在變化之中。
出口處有一個背著一個大木鹽桶的鹽礦工人雕像,似乎告訴遊客過去鹽礦業的發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紀念品商店
哈爾施塔特的”Hall”可能源自於古克爾特語的”鹽”,得名於村莊附近的鹽礦,歷史上這一地區就因鹽而致富。為了展示當地精製細鹽的雪白與潔淨,人們把它裝進用土法精緻燒製的彩色玻璃瓶裡,成為最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讓它帶著鄉土的味道走向世界各地。
新鮮的空氣、清澈的湖水、美麗的天鵝、蔥蘢的樹木、嬌豔欲滴的鮮花,在阿爾卑斯山的映襯下,這個世外桃源地方,所有的東西濃郁得讓人們久久回味。
梅爾克修道院
明黃色的梅爾克修道院高居山頂,俯瞰多瑙河。修道院堪稱巴洛克式建築的傑作,遊人可以登上裝飾豪華的皇帝台階,沿著長約200米的長廊前行。修道院內同時也是座博物館,擁有11間宗教相關的文物展示室。裡面最著名的是它的圖書館,據說當時為了重修修道院,龐大的資金只需要賣掉裡面的三本手抄本便可以籌到。
長廊的牆上掛滿了奧地利歷代君主畫像
旋轉的樓梯蘊含多少的皇家風範,古典而唯美,西方建築藝術的傑作!
教堂的穹頂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美的穹頂”
大教堂中的金神壇
維也納——世界音樂之都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是聯合國的四個官方駐地之一。它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樂之都”的盛譽,又有以精美絕倫、風格各異的建築而贏得的“建築之都”的美稱;以歷史悠久被稱為“文化之都”;以精妙絕倫的裝飾而被稱為“裝飾之都”。
美泉宮:被稱為維也納的象徵,是茜茜公主的夏宮,歐洲最美的巴洛克式的宮殿之一。美泉宮的名字來源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傳說1612年他狩獵至此,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為“美泉” ,此後“美泉”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1694年由瑪利亞 ·特蕾莎女王下令修建。整座宮殿佔地2.6萬平方米,稍遜於法國的凡爾賽宮。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美泉宮及其花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拿破崙曾兩次佔領過維也納,兩次都居住在這裡。
對國人來說,熟悉美泉宮是因為美麗的茜茜公主,其實她在此居住時間不長。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匈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出生在美泉宮,他是弗朗茨二世的長孫,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童年和青年的夏季都在美泉宮度過。1848年他和茜茜公主繼任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后,美泉宮又經歷了一次輝煌的時代,它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最喜歡和居住時間最長的住所,直到1916年在美泉宮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旅程。
美泉宮大門口矗立著一對仿古埃及的方尖碑石柱。方尖碑本是古埃及的傑作,是他們崇拜太陽的紀念碑。我曾在法國協和廣場、莫斯科勝利廣場看到過方尖碑。
美泉宮售票廳,團內一對小夫妻就是在這裡發生錢包被竊的事,好在錢包內只有2百多歐,女士的錢包還在,出門要當心。如今歐洲小偷都盯上中國人了。
在宮殿後面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大花園,百花盛開之際,園中奇花異卉芬芳怡人,令人留連忘返,更增添了皇宮之美。
美泉宮的最高點有一座凱旋門。
氣勢磅礴的宮殿和巴洛克式花園,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
美泉宮和新天鵝堡一樣,給遊客提供了中文解說器,同樣這裡是不允許拍照的,或許劣根性使然,我還是偷拍幾張,慌亂中幾張又拍糊了。
瑪利亞 ·特蕾莎女王女兒的照片。這位女王不簡單,她是歐洲丈母娘,一共生了16個孩子,其中11個女兒,5個兒子。儘管其中5個孩子少年早夭,可在長大成人的11個孩子中,兒子們不是當國王就是做皇帝,女兒們嫁到歐洲各國,不是當皇后,就是做女王。
女王(歐洲丈母娘)畫像(左),女王一家大小天倫之樂。
瑪麗婭·特蕾西婭執政時期是奧地利歷史上的鼎盛階段。她加強了中央集權,廢除了王家領地的賦役,促使出現自耕農,還推行了義務教育,為奧地利奠定了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奧地利人尊稱她是“ 奧地利之母”。精力旺盛的瑪麗婭·特蕾西婭巧用善用聯姻和結盟的“哈布斯堡獨門暗器”,把女兒們嫁往歐洲各國,既為自己贏得了“ 歐洲丈母娘”的美譽,也維繫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
茜茜公主的老公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9世紀下半葉,奢華的帝都維也納有一位英俊的年輕帝王,統治著歐洲第二大帝國,他血統高貴,是600年曆史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傳人,他異常勤奮,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洗冷水澡,睡行軍床,能熟練運用他的子民的八種語言,還有一位異常美麗的王后,他們過著王子公主童話般的生活。可是等到他68年的統治生涯結束時,一切都恍然如夢,他的弟弟被人在南美槍殺,妻子在日內瓦被一意大利人刺死,兒子年紀輕輕就自殺,選定的繼承人又被黑手黨刺死,他為此發動的報復性戰爭,1914年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把奧地利和德國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因肺炎發作逝於維也納,終年86歲。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數千萬人倒在血海中,也使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帝國風雨飄搖,這個人就是奧匈帝國的悲劇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皇家宴會廳
茜茜公主畫像,剁手啊,給我拍糊了。
我給大家補上說明書中茜茜公主照
符合你記憶中茜茜公主的形象嗎?
下一站:奧地利議會大廈
議會大廈前的高達4米的噴泉雕像是雅典娜女神。基座旁的塑像象徵著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摩爾多瓦河。奧地利的議會大廈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國會大廈。
導遊說三角簷上雕刻的是弗蘭茨一世皇帝向17個民族頒發憲法的場景。我現在放大看,有些疑惑?就這樣頒發憲法?
下圖是奧地利市政廳
典型的歌特式建築,細膩又豪華的尖頂和雕刻。
市政廳外牆面在裝修,與在俄羅斯見到的一樣,他們裝修時會把外牆面用畫布畫出與原建築面一樣的效果圖,考慮的很周到,不影響美觀度,頗為藝術,遠觀很難看出在維修之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歐洲人的文明素養。中國這方面應考慮學習。
市政廳旁街景
議會大廈和市政廳都是可以免費進入參觀的,導遊說可以去裡面看看。但陽光很強烈,大家興趣不大,反倒是被路邊蔭涼處的街邊公園吸引,在前2個地方拍了幾張照片就到公園逛了。
公園內的飲水處
現在才發現有個豎大拇指的小伙,難道他看見我在拍照了?
長椅上休息,自拍下
來到了霍夫堡花園,歐洲國家的景點大多不收費,真好。
霍夫曼宮前的英雄廣場,拿旗子雕像是成功抵禦了拿破崙的卡爾大公爵像。
英雄廣場,國會大廈,市政廳三者相近,遊客可以租輛馬車環遊一番,但我們是靠徒步的。
半弧形的新霍夫堡皇宮展開兩翼擁攬著英雄廣場,似乎象徵著皇家對於那些對祖國和民族有貢獻的英雄們格外厚愛。
霍夫堡皇宮外門是弗蘭茨一世皇帝時代的產物。它由彼得諾比勒設計,並完全是由士兵們動手建造的。一八二四年,這座富麗堂皇的大門專門選在萊比錫大會戰(盟軍第一次從拿破崙軍隊手中收復失地)的紀念日落成,以此為弗蘭茨皇帝敗北雪恥。
行走在歐洲,總有有軌電車搖曳而過,時而有雙驅馬車嘚嘚跑過,馬脖子掛著的鈴鐺一路悠揚。這裡是奧地利維也納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
在廣場中央豎立著奠定哈布斯王朝基礎被稱歐洲丈母娘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傳奇女王的瑪麗亞·特蕾西亞像,圖像兩側分別是女王的兩員大將,台階下面的則是莫扎特,即使在一個王朝的鼎盛時期,不僅僅是帝王將相,音樂家也仍然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哈布斯這個血統高貴的王朝在他們統治奧地利的700多年中,許多歐洲國家都離不開打打殺殺,可這位丈母娘好像在說:讓別人都去打仗吧!我們結婚吧!
這輩子沒機會做丈母娘了,就和這位強權人士合下影,沾點霸氣吧!
我身旁是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因為跟團遊,沒有時間進去參觀,對我這樣一位對歷史有著濃郁興趣的人來說頗為遺憾。聽人說,這裡面能逛上一天,可見展品之多。
下面都是在徒步遊覽中拍下的維也納街景
這裡是奧地利國家歌劇院門前,穿著紅色服裝的是售賣歌劇票的人員,在維也納到處都看見這類人,聽音樂會在這裡是生活的常態。
奧地利國家歌劇院
國家歌劇院前地鐵口
歌劇院旁邊就是維也納最繁華的步行街克恩頓大街,3小時的自由活動,逛街購物吃飯。
又看到莫扎特巧克力,這裡都是一個卷的
大街中心為不規則的十字通道,與鄰街四通八達,建築林立,商舖比比皆是。走到這條步行街上看建築風格,賞藝術品味,品潮人時裝,嗅美食飄香。
2.5歐的冰激凌吃起來,比莫斯科的貴多了,口感也不如俄羅斯的。
在步行街上走著走著就來到了斯蒂芬大教堂。維也納的斯蒂芬大教堂,位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芬大教堂是維也納的象徵,它坐落在維也納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 維也納心臟”之稱,教堂塔高136.7m,其高度僅次於科隆教堂和烏爾姆教堂,居世界第三。
大白一直幫我背著包
又拍到2個飛鳥
入內參觀
步行街結束後,導遊帶我們去自費50歐的金色大廳參觀。我們這個團是純玩團,不進購物店的。大家都去過很多國家,見得也多,購物遊玩都很理性。我們也知道金色大廳只是中國人熱捧,維也納最著名的應該是國家歌劇院。我們國家歌劇院去不了,晚上也沒時間聽歌劇。在維也納當地人心中,金色大廳真的只是這個城市裡眾多可以欣賞音樂的演出場所之一。導遊說7月到9月不是演出季,是沒有大師演出的,這期間晚上的演出已經越來越旅遊化,我們今天維也納時間多,可以自己逛街。如想利用這時間去參觀,每人50歐,因為她還要付費給當地解說,司機等,自己賺些小費。既然說的這麼白,我們中大多數人還是報名參加這活動,來也來了,就去看看唄!
金色大廳一點也不醒目,就在一條轉角小巷內。
售票員
查到是奧地利作曲家戈特弗里德·馮·艾內姆
當時也不知是哪位大師的簽名?後來回去查了下,德國人威爾海姆·富特文格勒,20世紀偉大指揮家之一。
我們的導遊把我們交給一個長得很像白岩鬆的中國男人,由他帶我們入內參觀。進去後由一名肥胖的奧地利女士給我們介紹金色大廳的歷史和發生在這的故事,再由冒牌白岩松翻譯,感覺翻譯又添油加醋加了許多,冒牌白岩松跟我們說和朗朗是好朋友,朗朗每次來都給他留票,也不知真假。總體感覺聽聽講解還是不錯的,了解了許多未知的事情。
介紹還是實實在在的,包括基本場租是兩三萬歐元就能在非演出季搞定演出,中國在這演出只有朗朗是大師級的,是院方出錢邀請的,其他的中國人演出都是中國贊助商出錢的。朗朗的第一次演出時救急演出,有位大師臨時不能演出,但票已出,無法改期,是那位大師推薦朗朗頂替,並保證比自己還要出色。也就是那次演出引起轟動,讓更多人認識了中國人朗朗,使他在演出市場一炮而紅。
我們除參觀金色大廳還參觀了其他的小廳。照片中前後有金屬豎琴狀的是金色大廳。
我們知道了金色大廳的椅子都是活動的,可以拆除,一年這裡有3次辦舞會的時間,一次是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愛樂樂團舞會;一次員工舞會;還有一次什麼我忘記了,應該是某個重要節慶。
維也納之行在金色大廳落下帷幕,再見!奧地利 !
匈牙利篇
自東歐劇變後,匈牙利經濟快速發展,到2012年,匈牙利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已經達到1.27萬美元,這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坦白說,它在我本次行程中是經濟最落後的國家,還未加入歐元區,貨幣是福林。但她的人民最友善、最熱情、最樂觀,布達佩斯多瑙河兩岸景色讓我最驚艷。我很喜歡這個東西方混合氣質的國家,他們的姓名順序和我們一樣,這在整個歐洲獨此一家,或許他們是我們古匈奴民族的一脈。我願意以後自由行,與這個國家和人民更近距離的接觸,多領略她的美景,這是一個山河秀麗,建築雄偉恢弘的國家。
匈牙利英雄廣場
我們入住酒店的門口
我們酒店左前方就是布達佩斯火車站。
下面幾張照片是布達佩斯街景
布達佩斯——美麗的多瑙河
早上9點半來到多瑙河邊,就在這裡漫步、呆坐、上橋,駐留了2個多小時,當時雲層比較厚,否則更美。看到景色,後悔沒有拿上單反。
我曾在電視看“藝術人生”時知道一個故事,當年,大概是50年代,陳佩斯的父親陳強隨中國青年藝術代表團到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訪問演出,這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也許是紀念,也許是驚艷於布達佩斯的美,此時正逢陳佩斯的哥哥出生,於是,陳強就將大兒子取名為“陳布達”,又過了幾年,二兒子出生了,順其自然就叫了“ 佩斯 ”。
黃色的瑪爾吉特橋
坐落在多瑙河畔的布達佩斯國會大廈,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式建築群,它是僅次於英國議會大廈的第二大新哥特式建築,被人們稱作世界建築藝術中的珍品。國會大廈是布達佩斯最宏偉、最壯觀的建築之一,外觀的尖頂、雕塑、飾紋、浮雕,所有的外表裝飾都可以用“極盡華美”這個詞來形容。
早上,我的眼睛有些腫
一些鐵質鞋子,是否寓意注意安全,不要下水?
我奇怪這獅子的舌頭怎麼沒看見?
布達佩斯多瑙河上,共有九座橋。自北向南分別是:新佩斯鐵路橋-阿爾帕德橋-瑪爾吉特橋-鍊子橋-伊莉莎白橋-自由橋-裴多菲橋-拉吉馬紐什橋-厄塞哥得鐵路橋。每一座橋的造型和式樣都不一樣。我最喜歡的是鏈橋、伊麗莎白橋和自由橋三座橋。
白色的伊麗莎白橋,是為了紀念奧匈帝國皇后——伊麗莎白(即茜茜公主)所建。
歷史上,茜茜公主對匈牙利這個國家,乃至於布達佩斯這座城市,都是有非凡意義的。在茜茜公主嫁給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以後,在維也納生活的時間並不多,而是長時間離開丈夫,居住在布達佩斯的皇宮裡。茜茜公主對匈牙利似乎有著特殊的偏愛,這便使匈牙利在奧匈帝國時期受到格外重視,並得以快速發展。匈牙利人更是十分喜愛這位傳奇皇后,因此,今天的布達佩斯留下了很多以她名字命名的建築和廣場,這座大橋便是最著名的紀念物之一。
鏈橋,意為多瑙河母親胸前美麗的項鍊,是布達佩斯的標誌。兩端的橋頭堡上各有2尊巨大石獅雕像鎮守著,四頭雄獅的爪子緊緊抓住兩岸,象徵著布達和佩斯緊緊相連。
綠色的自由橋(原名費蘭茨橋,即以奧匈帝國皇帝、茜茜公主丈夫的名字命名)
西側的布達皇宮
遠處城堡山上的是馬加什教堂和漁人堡
匈牙利的自由女神像,距離太遠,拍的不清,小小的。
西岸的布達皇宮
國會大廈
下面是布達佩斯多瑙河的夜景
布達佩斯是一座充滿靈氣的城市。我為她的秀美、精緻而讚歎不已。布達佩斯被稱為“ 東歐小巴黎 ”。然而,從城市整體看,我認為布達佩斯的美猶勝於巴黎的美,布達佩斯多瑙河的美更勝於巴黎的賽納河。
馬加什教堂、漁人堡
下午1點參觀馬加什教堂、漁人堡。大巴穿過鏈橋,來到布達城區。
今天恰巧碰到漁人堡有重要外事活動,衛兵著裝等候迎接,我們如果晚15分鐘到達,將停止售票參觀,運氣不錯。這些帥哥起碼185公分身高,他們的指揮官哈有腔調,酷!
上了漁人堡,就見到這位,手裡支撐的不知是否老鷹?
站在漁人堡上,觀看下面的歡迎儀式,也就5分鐘時間。
漁人堡是一座兩層的白色建築群,融合了新哥特、新羅馬式以及匈牙利當地特色的建築風格,面朝多瑙河和國會大廈。正午時分,藍天白雲,俯瞰多瑙河兩岸景色,景色無敵啊!
我手機的成像效果真不好,湊合看吧!
漁人堡上層是城牆的頂部,有女兒牆遮護。底層是遊廊,由漂亮的拱形門洞連接、回環曲折,並輟以雕飾。有七座椎形塔起伏跌宕,南北呼應,一氣呵成。這裡底層不收費,二層要付費買票進入,我們團遊包含門票。
在抵達之前,我一直以為漁人堡會是一座堡壘,是個四面有牆的建築。而事實上,漁人堡只是一座沿山勢而建的觀景平台,有著奶白色的石頭外牆和充滿童話風格的圓錐形尖頂,和防禦工事完全無法聯繫到一起。
陽光實在受不了,不得已戴起墨鏡。
馬加什教堂內景
漁人堡和馬加什教堂的中間是聖伊斯特萬的銅綠雕像,他是匈牙利第一個天主教國王。國王雕像的馬頭正對著馬加什教堂。
漁人堡上的門
歐洲的景區賣藝人很多
硬撐著不戴墨鏡,陽光刺照眼睛,害得我這表情,大白快拍,留念吧!
聖三廣場是布達城的城中心,廣場中心矗立著一幢巴洛克風格的“聖三一體柱”。
山丹丹、維謝格拉德、埃斯泰爾戈姆
去往匈牙利著名三小鎮的途中所見一望無際的麥田和電力風車,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多瑙河中游平原,是匈牙利重要的農業區,素有“穀倉”之稱。風能、太陽能,被稱為最廉價的電能。發展風電業,已是歷史的必然。
我們的第一站是聖安德烈小鎮,聖安德烈,距布達佩斯 20公里,是匈牙利著名的旅遊地,匯集了各種手工藝品博物館、藝術畫廊、教堂和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小店、特色餐館。小鎮還有一個中國名字—— 山丹丹,是最早在匈牙利開餐館的中國人叫出來的。這名字聽起來就很溫馨啊!
一進小鎮就看見一家花邊店,手工編織花邊是匈牙利的特產。
這位店主老奶奶還拿出花邊布讓我拍照
小鎮裡有好幾座教堂
小鎮中心的教堂
餐館
匈牙利民族特色的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