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施塔特——美麗的世界自然遺產小鎮
哈爾斯塔特是奧地利一個美麗的湖邊小鎮,一個風光秀麗的村莊,這裡坐擁湖光山色,有優雅的教堂、古老的旅館和美麗的村舍。因為景緻得天獨厚,每年,有近80萬遊客來到這個僅有900多居民的小村莊參觀。
由於晚上入住的是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附近的特色酒店,昨晚沒空漫步湖區遊覽。早上我和大白早早起床,想趕在9點出發哈爾斯塔特前先去沃爾夫岡湖看看。沃爾夫岡湖是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湖區最有名的湖,而沙夫山則是電影《音樂之聲》的拍攝地之一。
早餐6點半就可享用,匆匆吃完回屋收拾一下。從3層陽台往下看,樓下空空沒人,我們的大巴車停在樓下。
穿過酒店走廊,我們出發了。
我們行程中一路乘坐的大巴。
周邊還有類似的酒店,最高都只有3層。
路邊擺拍一張,今天的頭髮好怪,起得太早,眼睛也是腫的。
哇!好激動啊!看見紅色的小火車了。這可是沙夫山小火車啊!
1893年開始運營的沙夫山小火車之所以出名,一方面是因為電影《音樂之聲》里瑪利亞帶孩子們上山去郊遊的時候,有他們乘坐這趟火車的鏡頭;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登山火車現在仍然由蒸汽動力機車或傳統的柴油機車牽引的齒輪小火車,鐵軌也是1893年造的,全長5.85公里,從沃爾夫岡湖邊一直到達海拔1783米的沙夫山山頂,行駛時間35分鐘。天氣晴朗時,在沙夫山山頂可鳥瞰薩爾茨卡默古特14個湖的全景。
上沙夫山山頂看湖是沒時間了,讓我和沒有遊客的小火車玩會兒。
離開小火車,向前走5分鐘就是聖沃爾夫岡湖。拍照是第一要務,旁邊這兩位奧地利朋友就這樣盯著我看,一點也不避諱,只好把他們的影像一起攝下,我高興我的,你看你的。
無意中拍出的效果。
應該是醜小鴨和天鵝,運氣真好,它們也不怕人。
背光處也來一張吧,我們還要趕回酒店了。
天鵝下水,湖水清澈!
我們離開沃爾夫岡湖,回途時小火車開始運營了,遊客排隊檢票。
遊客們陸續上車,急著趕回酒店,哎!老毛病犯了,我又拍糊了,疊影重重。
下面的照片才是哈爾施塔特的。
在去往哈爾施塔特的路上車中拍攝的路邊風景,藍天、青山、綠地、紅瓦,美極了!
進入哈爾施塔特小鎮,小鎮只有這一條通道,右邊是哈爾施塔特湖。
這裡是天鵝湖。
小鎮的中心位置,左側的是三聖一體柱。三位一體柱之所以聞名於世,除了它傑出的建築美,還因為它的宗教含義。三位一體是基督教的基本教義之一。基督教宣稱上帝只有一個,但還包括了聖父,聖子,聖靈。三者各有格位,卻完全完全具有同一個本體,同為一個真神。在歐洲的許多城市都有三聖一體柱。
上山還有座骸骨教堂,這是小鎮的特色。哈爾施塔特土地稀少,墓地不足。因此當地風俗是,埋葬10-20年後,將遺骨撿出,再埋另一具遺體。撿出的遺骨,就收藏在納骨堂。此處大約擺放著1000個頭蓋骨,上面寫著此人的出生年月日,還刻有玫瑰花或葉等。有團友去參觀了,我克服不了內心的恐懼,沒有進去。看了他們拍的照片,我心裡不太好受。
小鎮的房屋依山而建。
小鎮到哪都能看見這尖頂的新教教堂,就在中心廣場邊。
新教教堂內景
這是飲水處,不是洗手的。
湖邊依山而建民居.錯落有致
露天就餐處,大多數是中國人。
小鎮不大,自由活動時間好長,我們也坐遊船遊湖一圈。
湖中天鵝浮游尋食,這是真正的天鵝湖啊!
高山峽谷之中的哈爾施塔特湖像一條寬闊的綠色綢帶,飄揚在大山的懷抱之中,湖水清澈見底,兩岸青山及教堂高塔的倒影映在湖中。
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
即將離開,再次留影。哈爾施塔特的湖水、遠山、天空、雲朵的色彩都太過豐富了,也因為它們分分秒秒都處在變化之中。
出口處有一個背著一個大木鹽桶的鹽礦工人雕像,似乎告訴遊客過去鹽礦業的發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
紀念品商店
哈爾施塔特的”Hall”可能源自於古克爾特語的”鹽”,得名於村莊附近的鹽礦,歷史上這一地區就因鹽而致富。為了展示當地精製細鹽的雪白與潔淨,人們把它裝進用土法精緻燒製的彩色玻璃瓶裡,成為最具地方特色的旅遊紀念品,讓它帶著鄉土的味道走向世界各地。
新鮮的空氣、清澈的湖水、美麗的天鵝、蔥蘢的樹木、嬌豔欲滴的鮮花,在阿爾卑斯山的映襯下,這個世外桃源地方,所有的東西濃郁得讓人們久久回味。
梅爾克修道院
明黃色的梅爾克修道院高居山頂,俯瞰多瑙河。修道院堪稱巴洛克式建築的傑作,遊人可以登上裝飾豪華的皇帝台階,沿著長約200米的長廊前行。修道院內同時也是座博物館,擁有11間宗教相關的文物展示室。裡面最著名的是它的圖書館,據說當時為了重修修道院,龐大的資金只需要賣掉裡面的三本手抄本便可以籌到。
長廊的牆上掛滿了奧地利歷代君主畫像
旋轉的樓梯蘊含多少的皇家風範,古典而唯美,西方建築藝術的傑作!
教堂的穹頂被人們稱為“世界上最美的穹頂”
大教堂中的金神壇
維也納——世界音樂之都
維也納是奧地利的首都,是聯合國的四個官方駐地之一。它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樂之都”的盛譽,又有以精美絕倫、風格各異的建築而贏得的“建築之都”的美稱;以歷史悠久被稱為“文化之都”;以精妙絕倫的裝飾而被稱為“裝飾之都”。
美泉宮:被稱為維也納的象徵,是茜茜公主的夏宮,歐洲最美的巴洛克式的宮殿之一。美泉宮的名字來源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1612年至1619年在位),傳說1612年他狩獵至此,飲用此處泉水,清爽甘冽,遂命名此泉為“美泉” ,此後“美泉”成為這一地區的名稱。1694年由瑪利亞 ·特蕾莎女王下令修建。整座宮殿佔地2.6萬平方米,稍遜於法國的凡爾賽宮。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如今是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美泉宮及其花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拿破崙曾兩次佔領過維也納,兩次都居住在這裡。
對國人來說,熟悉美泉宮是因為美麗的茜茜公主,其實她在此居住時間不長。1830年茜茜公主的丈夫奧匈帝國的第一位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出生在美泉宮,他是弗朗茨二世的長孫,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童年和青年的夏季都在美泉宮度過。1848年他和茜茜公主繼任奧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國王后,美泉宮又經歷了一次輝煌的時代,它是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最喜歡和居住時間最長的住所,直到1916年在美泉宮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旅程。
美泉宮大門口矗立著一對仿古埃及的方尖碑石柱。方尖碑本是古埃及的傑作,是他們崇拜太陽的紀念碑。我曾在法國協和廣場、莫斯科勝利廣場看到過方尖碑。
美泉宮售票廳,團內一對小夫妻就是在這裡發生錢包被竊的事,好在錢包內只有2百多歐,女士的錢包還在,出門要當心。如今歐洲小偷都盯上中國人了。
在宮殿後面是一座巴洛克式的大花園,百花盛開之際,園中奇花異卉芬芳怡人,令人留連忘返,更增添了皇宮之美。
美泉宮的最高點有一座凱旋門。
氣勢磅礴的宮殿和巴洛克式花園,面積2.6萬平方米,僅次於法國凡爾賽宮。
美泉宮和新天鵝堡一樣,給遊客提供了中文解說器,同樣這裡是不允許拍照的,或許劣根性使然,我還是偷拍幾張,慌亂中幾張又拍糊了。
瑪利亞 ·特蕾莎女王女兒的照片。這位女王不簡單,她是歐洲丈母娘,一共生了16個孩子,其中11個女兒,5個兒子。儘管其中5個孩子少年早夭,可在長大成人的11個孩子中,兒子們不是當國王就是做皇帝,女兒們嫁到歐洲各國,不是當皇后,就是做女王。
女王(歐洲丈母娘)畫像(左),女王一家大小天倫之樂。
瑪麗婭·特蕾西婭執政時期是奧地利歷史上的鼎盛階段。她加強了中央集權,廢除了王家領地的賦役,促使出現自耕農,還推行了義務教育,為奧地利奠定了現代化國家的基礎。奧地利人尊稱她是“ 奧地利之母”。精力旺盛的瑪麗婭·特蕾西婭巧用善用聯姻和結盟的“哈布斯堡獨門暗器”,把女兒們嫁往歐洲各國,既為自己贏得了“ 歐洲丈母娘”的美譽,也維繫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
茜茜公主的老公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9世紀下半葉,奢華的帝都維也納有一位英俊的年輕帝王,統治著歐洲第二大帝國,他血統高貴,是600年曆史的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傳人,他異常勤奮,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洗冷水澡,睡行軍床,能熟練運用他的子民的八種語言,還有一位異常美麗的王后,他們過著王子公主童話般的生活。可是等到他68年的統治生涯結束時,一切都恍然如夢,他的弟弟被人在南美槍殺,妻子在日內瓦被一意大利人刺死,兒子年紀輕輕就自殺,選定的繼承人又被黑手黨刺死,他為此發動的報復性戰爭,1914年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把奧地利和德國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因肺炎發作逝於維也納,終年86歲。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數千萬人倒在血海中,也使他為之奮鬥一生的帝國風雨飄搖,這個人就是奧匈帝國的悲劇皇帝弗蘭茨·約瑟夫一世。
皇家宴會廳
茜茜公主畫像,剁手啊,給我拍糊了。
我給大家補上說明書中茜茜公主照
符合你記憶中茜茜公主的形象嗎?
下一站:奧地利議會大廈
議會大廈前的高達4米的噴泉雕像是雅典娜女神。基座旁的塑像象徵著奧匈帝國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萊茵河、易北河和摩爾多瓦河。奧地利的議會大廈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國會大廈。
導遊說三角簷上雕刻的是弗蘭茨一世皇帝向17個民族頒發憲法的場景。我現在放大看,有些疑惑?就這樣頒發憲法?
下圖是奧地利市政廳
典型的歌特式建築,細膩又豪華的尖頂和雕刻。
市政廳外牆面在裝修,與在俄羅斯見到的一樣,他們裝修時會把外牆面用畫布畫出與原建築面一樣的效果圖,考慮的很周到,不影響美觀度,頗為藝術,遠觀很難看出在維修之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歐洲人的文明素養。中國這方面應考慮學習。
市政廳旁街景
議會大廈和市政廳都是可以免費進入參觀的,導遊說可以去裡面看看。但陽光很強烈,大家興趣不大,反倒是被路邊蔭涼處的街邊公園吸引,在前2個地方拍了幾張照片就到公園逛了。
公園內的飲水處
現在才發現有個豎大拇指的小伙,難道他看見我在拍照了?
長椅上休息,自拍下
來到了霍夫堡花園,歐洲國家的景點大多不收費,真好。
霍夫曼宮前的英雄廣場,拿旗子雕像是成功抵禦了拿破崙的卡爾大公爵像。
英雄廣場,國會大廈,市政廳三者相近,遊客可以租輛馬車環遊一番,但我們是靠徒步的。
半弧形的新霍夫堡皇宮展開兩翼擁攬著英雄廣場,似乎象徵著皇家對於那些對祖國和民族有貢獻的英雄們格外厚愛。
霍夫堡皇宮外門是弗蘭茨一世皇帝時代的產物。它由彼得諾比勒設計,並完全是由士兵們動手建造的。一八二四年,這座富麗堂皇的大門專門選在萊比錫大會戰(盟軍第一次從拿破崙軍隊手中收復失地)的紀念日落成,以此為弗蘭茨皇帝敗北雪恥。
行走在歐洲,總有有軌電車搖曳而過,時而有雙驅馬車嘚嘚跑過,馬脖子掛著的鈴鐺一路悠揚。這裡是奧地利維也納瑪麗亞特蕾西亞廣場。
在廣場中央豎立著奠定哈布斯王朝基礎被稱歐洲丈母娘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傳奇女王的瑪麗亞·特蕾西亞像,圖像兩側分別是女王的兩員大將,台階下面的則是莫扎特,即使在一個王朝的鼎盛時期,不僅僅是帝王將相,音樂家也仍然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哈布斯這個血統高貴的王朝在他們統治奧地利的700多年中,許多歐洲國家都離不開打打殺殺,可這位丈母娘好像在說:讓別人都去打仗吧!我們結婚吧!
這輩子沒機會做丈母娘了,就和這位強權人士合下影,沾點霸氣吧!
我身旁是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因為跟團遊,沒有時間進去參觀,對我這樣一位對歷史有著濃郁興趣的人來說頗為遺憾。聽人說,這裡面能逛上一天,可見展品之多。
下面都是在徒步遊覽中拍下的維也納街景
這裡是奧地利國家歌劇院門前,穿著紅色服裝的是售賣歌劇票的人員,在維也納到處都看見這類人,聽音樂會在這裡是生活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