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印度,遇見不一樣的世界

0

【寫在前面】:

印度,一個神秘而又神奇的國度。我們了解印度,除了那些開掛的行為藝術,便是寶萊塢的電影,從《三傻大鬧寶萊塢》到《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再到最近熱映的《摔跤吧!爸爸》,通過影像我們了解到印度人的生活與執著,也感受到他們生活中的幽默與智慧。

近些年來,印度的負面報導也很多,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但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它獨特的異域文化,璀璨的歷史文明,神秘的王朝建築都讓每一個渴望在路上的人痴迷,所以我出現在印度的街頭,站在了泰姬陵的腳下,聆聽了甘地的教誨……

美圖先看:

————————————————– —————

【印度歷史脈絡】:

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這片土地創造了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1500年,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

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

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

1757年印度淪為英殖民地。

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

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

【出遊必備物品】

1. 美元:以便兌換盧比。

2. 相機:記錄旅行中的美好。

3. 護照:出國護照就是你的身份證。(電子籤的憑證一定要保存好,出關需要)

4. 手機:建議出發前開啟國際漫遊的通訊業務,以免無法聯繫(0086+手機號碼)。

5. 漫遊寶:出國旅行的Wi-Fi自然不能少,網上都可以租用的,​​流量足夠用。有的人會在網上租用印度的電話卡,價格在100多左右,要交租金,也是可以的。

6. 充電轉換插頭:印度使用230V電壓,插座是三插圓孔。建議再帶一個插線板,旅行路上充電的電子設備畢竟很多。

7. 藥品:止瀉藥、消炎藥、降火的藥、驅蚊液等。

8. 洗漱用品:建議自帶,如牙膏、牙刷、洗面奶、沐浴液、洗髮水等。

9. 防曬用品:遮陽帽、防曬衣、防曬液、曬後修復、面膜等。

10. 食物:零食(以免吃不慣印度菜)、純淨水(印度很多地方的水都挺鹹的,沒法喝,不過印度的純淨水還好)。

11. 睡袋:如果你在印度選擇入住經濟型的旅館,最好帶上睡袋。

———————————————

【印度旅行前瞻情報】

1.【關於氣候】

印度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受東北風影響,夏季受西南風影響,氣候溫和。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次年3月)、熱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

涼季是印度最佳旅行季節(平均氣溫在14度左右),這個期間氣候宜人,節日密集,大多數當地人會在這段期間舉行婚禮。熱季不適合來印度旅行,因為這個時候天氣太熱,40多度是常態。雨季,對於旅行體驗和拍照都不太完美。

2.【穿衣指南】

印度北部全年日間氣溫較高,白天穿著夏裝即可。4-9月酷暑,日照極強,要注意防曬、中暑;5-9月的雨季,要帶上雨傘、涼鞋;10月-3月的涼季,帶上抓絨類外套應對夜間濕冷的氣候。

3.【時差】

印度的時區為東5.5區(UTC+05:30),與北京時間時差為2.5小時。例如,北京時間08:00,印度時間05:30。

4.【貨幣】

印度的貨幣為盧比(INR,符號“?”)。像Mastercard、Visa信用卡在印度的大城市消費很好用,但人民幣在印度幾乎不流通(在一些專門接待中國遊客的購物中心還是很好用的),遊客需從國內攜帶美元現金以兌換盧比。

5.【小費】

印度本不流行給小費,但西方遊客帶來了這樣的文化,也便成了理所當然。小費不在多,重在情誼,如果不希望支付小費,最好還是謝絕他們特別殷勤的幫助,尤其是在機場、火車站、長途車站這樣的地方。

6.【語言】

德里人主要使用的語言為英語、印地語(Hindi)、烏爾都語(Urdu)、旁遮普語(Punjabi)。網站、路標、出版物、超市裡的商品包裝大多為英語書寫,印度人很多都會講英語。

7.【印度北部交通】

#機場#德里是印度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首都的英迪拉·甘地國際機場,位於在新德里西南,距市中心16公里;市郊的巴蘭機場是南亞最重要的國際機場。

#公共交通#公交巴士是德里最主要的交通方式,承擔全市大約60%的客流量。作為首都,新德里的火車線路也很發達,體驗印度火車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嘟嘟車#它由tuk-tuk音譯,是一種公共交通工具,在印度很盛行。

8.【風俗禁忌】

印度是文明古國,也是宗教國家,有著不少風俗和禁忌,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1.印度人認為左手是不潔的,請不要使用左手與印度人握手,進食。

2.不要觸摸印度人的頭頂,這樣做代表不敬。

3.印度人視鞋子為不潔之物,進入住所、宗教聖地、部分店鋪及醫院需要脫鞋,並且不要用腳觸碰任何人。

4.印度擁有深厚的素食文化。印度人中有60%以上比例的人為素食者,其中不乏對於非素食持反感態度的人。

5.進入宗教聖地時要得體著裝,特別是不要穿著短裙、短褲、無袖裝,最好不要穿著印有神佛圖案的衣服。

6.與印度人正經交談時,目光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躲閃他人的眼神會被視為不敬。

7.情侶在公共場所有過於親暱的動作,包括摟抱,會被視為不妥當的行為。

8.不要問當地人有關他們種姓和膚色的問題。

9.不要公開評論宗教,切忌在宗教場所中對神像拍照。

————————————————– ————

【印度北部歷史文化線路行程】:

【Day1】:上海-新德里

【Day2】:新德里- 阿格拉

遊玩景點:泰姬瑪哈陵、阿格拉紅堡

【Day3】:阿格拉-道爾布爾-普拉特普

遊玩景點:馬其坤殿、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

【Day4】:普拉特普、齋浦爾

遊玩景點:月亮水井、強塔爾曼塔天文台、城市宮殿博物館

【Day5】:齋浦爾

遊玩景點:風之宮殿、印度廟、騎大象、琥珀城堡

【Day6】:齋浦爾、新德里

遊玩景點:總統府、國會大廈、印度門、印度聖雄甘地紀念碑、古達明那高塔

【Day7】:新德里-香港-上海

————————————————– ——

【Day1】滯留機場,深夜啟程

【行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新德里

清晨,到達上海站,本打算在人民廣場站附近吃些東西,但是這裡的店鋪尚未開張,只能走出地鐵站,在一條弄巷的麵館裡吃了碗麵,並在旁邊的便利店買了些零食和水,畢竟此行印度純淨水是不能少的。

上海的雨雖然了,但是路上的積水依然很多,拖著行李箱無處可去,只能前往浦東國際機場,等待大家的集合。到了浦東國際機場,在T2航站樓的窗口取好漫遊寶,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我們的飛機是國泰航空上海浦東轉香港至新德里的航線,但接下來的候機過程一波三折,但最後的結果還是挺完美的。

11:30隊伍集合,逐步辦理了登記牌、行李托運和安檢。不過原本2:30航班因故取消,延期的3:20的航班又因為香港雷陣雨而延遲。這樣就造成了我們香港轉新德里的航班“完美”的錯過了,後經領隊與航務人員及國泰航空的協商,我們最終改成由東航直飛新德里的航班。

我們的航班也改成了晚上22:30的飛機,我也就相當於在機場呆了近12個小時,俗話說好事多磨,也就是這樣吧!總之,這樣的延誤並沒有影響之後的整個行程,這或許是最好的慰藉。飛機的延誤,國泰航空補償了我們每個人70元的晚餐券,當然候機廳裡的店鋪都是挺貴的,70元剛好一碗麵或飯的費用,吃好了,也便搭上了飛往新德里的航班。

————————————————– —

【Day2】阿拉格,走進神聖的泰姬陵

【行程】新德里-阿格拉(泰姬瑪哈陵、阿格拉紅堡)

飛機飛了6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新德里的上空,我睜開朦朧的睡眼,拉開機窗,此時儘管已是印度時間凌晨3點,但新德里的夜依然燈火通明,一大片一大片的燈火鋪點綴著漆黑的夜,對於這個神奇國度的嚮往也更加的強烈。

飛機穩穩的落在新德里甘地國際機場,長途的旅行多少還是有些痛苦的,但當走下飛機的那一刻,眼前的一切都充滿著新奇,獨特的異域風格和歡快的印度音樂讓我們不由的掏出相機去記錄這些與眾不同。

從電子簽窗口排隊陸續辦好信息採集,入關手續辦理,行李領取。隨後在領隊的帶領下走出機場,機場外的一波波熱浪讓我們瞬間感受到印度的熱情,機場外等待我們的是當地的地接導遊吉米,接下來的幾天行程都是由吉米帶我們走進印度,走進印北的歷史與文明。

在印度首先要學會一個詞,那就是“那摩斯戴”,它是印度人最常用的問候語,在印地語中,它的意思是“您好”,就像韓國的”阿尼阿瑟喲“,泰國的”薩瓦迪卡“。

酒店提供了豐盛的早餐,主要以西餐和印度餐為主,適當的品嚐一下咖哩還是很有必要的,當然很多人都吃不習慣這裡的餐,所以西餐的點心、土豆、雞蛋、麵包等等都可以填飽肚子,所以不要為印度的餐飲而太多擔心。我就是因為一些所謂過來人的話,帶來不少零食,最後返程的時候都沒吃完。

印度這裡的芒果很多,早餐的芒果汁是挺好喝的。

早餐後,我們便得趕路,從新德里趕往阿格拉,整個行程需要5個小時左右。

旅遊大巴在新德里的清晨穿梭,早起的印度人也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有嘟嘟車的飛奔,有大槓自行車的緩緩踩踏,有頭頂物品的婦女蹣跚而行……

新德里的市區裡很少有高樓的身影,茂密的城市公園為這座城市提供了綠蔭,也多少降去了一些溫度,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尋見,路邊的猴子,廣場上的鴿子等等。穿過城市的郊區,一股惡臭撲鼻而來,望向窗外,擁擠的貧民窟內房屋破舊、河流髒臭,這樣的環境也招來了不少蒼鷹,它們斡旋在空中,彷彿在等待著什麼。

印度的高速公路總體路況是挺好的,只是管理並不規範,在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高速公路只相當於我們這裡的省道,因為摩托車、嘟嘟車,甚至牛馬車都可以在路上行駛。即時規範嚴格的路段,也有推著摩托翻越欄杆的現象,同時路上招手搭車的印度人也隨處可見。

車中途在一個高速服務區停靠,4月初的印度北部艷陽高照,炎熱乾燥。服務區裡停靠了不少旅遊大巴,各個膚色的遊人或坐在餐廳裡吃著冷飲,或站在路邊觀看著街頭藝人的演出。在印度的廁所裡,很多當地人為了掙取小費都會友好的給如廁過的遊人擦手紙,如果不想給小費,最好不要去接這樣服務。

在印度,對於無緣無故的幫助最好要保持點距離,因為我們是外國遊客,他們希望自己的服務得到回報,這是人之常情。當然,印度人依然是友好的,當你的鏡頭對准他們的時候,他們常會揮手致意或微笑以對,在景區裡,甚至很多印度人會請求一起合影,雖然語言不同,但友善的微笑可以消除一切問題。

臨近中午,我們的巴士終於來到了阿拉格,沿路的頹敗與髒亂清晰的呈現出印度鄉村的模樣,阿格拉因為曾經莫臥爾王朝而名聲在外,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印度的標誌建築泰姬陵,還有阿拉格紅堡。

【阿格拉,印度北方邦西南部歷史名城,位於亞穆納河西岸,距德里南方240公里處,是印度北方邦最重要城市。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阿格拉便一直是印度的首都,莫臥兒王朝在此延續數百年,留下了精美王宮,還有刻骨銘心的愛情之陵——泰姬陵。公元1857年,東印度推翻了莫臥兒政權。1858-1947年間印度淪為英國統治的殖民地,從此阿格拉已經不再是印度的政治重地。】

阿格拉,相當於我們這裡的一個地級市。但是這個城市顯得更加的落後,擁擠的街道上嘟嘟車、自行車、汽車毫無章法的行駛,隨處可見的廢棄垃圾讓人彷彿回到了90年代的中國,北部的貧窮讓地方政府很難有財力去做城市的基礎建設和環境綠化。

下了車,入住酒店,把行李整理好,吃完午餐。

從酒店走出,膚色的差異讓我們特別的紮眼吧,那些等待生意的嘟嘟車司機和街上的行人總是盯著我們看,那種感覺特別不舒服,在酒店周邊逛了逛,便回酒店午休了。

從酒店出發,不到10分鐘的車程便到達了泰姬陵景區。

【泰姬瑪哈陵(Taj Mahal),亦稱泰姬陵。它位於阿格拉郊外,是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更是印度輝煌歷史的見證,有著”完美建築“、”印度明珠”的美譽。它被美國《國家地理·旅行家》雜誌評為是“人一生要去的五十個地方”之一。開放時間:6:00-20:00;門票:外國人一律500盧比+250盧比的稅;印度人30盧比。每週五隻對當地穆斯林開放。】

泰姬陵作為印度,甚至全球最著名的景點每天都吸引著大量的遊人,所以這裡也成為印度窮人乞討,商販兜售紀念品的匯集地。

當我們一下車,挎著小包的商販,披著紗麗的瘦弱婦女,瘦小的小孩……都圍上來,有兜售泰姬陵模型的,也有指著口乞求錢的,他們的確是可憐的,但是他們的窮追不捨也是令人厭惡的,為了避免招惹他們,最好不要搭理。因為每一個知名的景點門口,都有著這麼一群人。

從景區入口隨著擺渡車直達景區的售票處,擁擠的人流中到處是色彩絢麗的紗麗,取完票男女分流分別接受安檢,印度因為前幾年的外國女子受辱惡性事件讓這個國家的形象嚴重受挫,也引起了印度對於女性的權益的重視,所以在印度所有的景點安檢都實行男女分開。

泰姬陵主要由前庭、正門、莫臥兒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所組成。整個陵園呈長方形,長580米,寬300米,總面積為17萬平方米。

跟著人流走進泰姬陵的主景區,一座高大的紅色城堡立於前方,透過城門便可以望到遠方的白色的聖殿——泰姬陵。

從紅色的城門穿過,眼前豁然開朗,那是夢的勝境,從小學讀書時便被這樣一副畫面吸引,10多年過去了,從沒想過離它會如此之近。

站在泰姬陵的正前方,一道碧綠的水道直通泰姬陵陵寢,在陵寢東西兩側各矗立著一座清真寺,它們構造相同,左右對稱。陵的四方各有一座高達40米尖塔,塔內有50層階梯,專供穆斯林阿訇拾級登高而上的。

正門與陵寢之間是一個典型的波斯式花園,它的中軸線上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像徵生命和死亡。靜靜的站在泰姬陵的正前方,那種神聖感就像做夢一般。

沿著水道兩慢慢的行走,邊走邊拍,突然一個印度人來著我,我明白他要帶我拍一些不一樣的角度,的確那些角度還行,不過這樣的殷勤是帶著目的的,最後我被迫給了他10rmb的小費。

走到陵寢的腳下,套上鞋套,印度很多寺廟陵寢都是要脫鞋步入的。

泰姬陵的背後有一段動人愛情的故事,莫臥兒國王沙·賈汗與皇后梅塔茲·瑪哈結婚19年,1630年,皇后慕姆塔茲·瑪哈在一次生產中不幸離世。沙·賈汗為了悼念亡妻,耗資40000萬盧比,以2萬名建築師和工匠,花了22年時間,才完成了這座震驚世人的大理石藝術建築,作為愛妃長眠之所,所以印度人都稱泰姬陵為”Monument of Love”。

泰姬陵屬於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它集中了印度、波斯的建築藝術特點。陵墓主體建築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穹頂,整座主體都以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則鑲滿了各種顏色的寶石,拼綴成一些美麗的花紋與圖案。

在主體下方共挖了18個井,每個井都以一層石頭、一層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層層疊起,以減低地震對主體的傷害,可見沙·賈汗對皇后的愛護。陵墓內部只能通過室外陽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風內有兩個墓塚,而沙·賈汗與皇后的真正長眠地點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

在主體兩旁各有一座清真寺,它們以紅砂岩為材料建築,頂部是典型的白色圓頂,而興建這兩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或許就是為了維持整座泰姬陵建築的平衡效果,以達到對稱之美。

走出陵寢,在光滑大理石的地面上,無論印度人還是外國人都很自然的席地而坐,或聊天,或靜靜的看著這美麗的建築。

關於泰姬陵的淒美,不僅於的愛戀,還包含著沙·賈汗和慕姆塔茲·瑪哈自身的不幸。正如泰戈爾所說,它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在泰姬陵建成不久,沙·賈汗的兒子奧朗則布便篡位稱帝,將他軟禁在阿格拉的城堡內近10年,直到他離開人世。在最後的時光裡,他只能透過窗戶遠遠的眺望他的泰姬陵。幸運的是在他死後,也被葬在泰姬陵裡,讓這段美好成為永恆。

如今,泰姬陵已超越著簡單的建築學意義,它默默地美麗著,只為在世人心中留下那一點對愛情的美好嚮往。

從泰姬陵走出,驅車10分鐘便到了阿格拉紅堡。

【阿格拉堡:坐落在亞穆納河畔,佔地1.5平方公里,曾是莫臥兒王朝的皇城所在地,現在是伊斯蘭教王宮建築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遺產。門票:300盧比;開放時間:6:00-18:00。】

站在阿格拉堡前,高達十二米的紅色石城牆連綿的包圍著一座神秘的城堡,從護城河的橋上走過,走進莫臥兒王朝的榮耀與變遷。

整座紅色的城堡由阿克拜大帝始建於1565年,歷經莫臥爾3代皇帝的擴建完善,直到沙賈汗才完成,持續近95年,其中護城牆就建了9年,全部採用紅色沙岩砌成,所以阿拉格堡也有紅堡之稱。

沿著宮牆前行,很快便走進古堡的的核心區,整個古堡內的建築物曾多達500多座,但現今保存完好的並不多,主要的建築只剩下謁見之廳、賈汗基爾宮、八角瞭望塔和莫迪清真寺等建築。

我們走在這樣的城堡裡,不同的文化衝擊,總會被每一處鏤花,每一處圖案所吸引,或許我們並不知道它所包含的深意,但是美總是共通的,那來自建築的精緻與氣勢,來自雕刻的精湛與唯美。

隨意的走著逛著,穿過一座座建築,半知半解的去記錄每一處驚喜。這裡的王宮不像國內的宮殿,要有歷史的物件和擺設,這裡只有空空的建築本身。

這座八角形的石塔小樓便是著名的八角瞭望塔,從塔上可以看到對面的泰姬陵。據說,當年沙賈汗被他第三子幽禁在這座古堡時,就經常默默地坐在小樓中,眺望遠方的泰姬陵,內心的孤寂哀傷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明了。

沿著廊道慢慢的走著,走過賈汗基爾宮,來到紅堡中著名的”謁見之廳”,它是莫臥兒王朝帝王接見大臣、使節的地方。它們都是沙賈汗時代所建,建築材料大多采用白色大理石,廊柱設計及天花板的弧形雕刻豪華細膩,藝術氣氛濃厚。

在紅堡自然要了解莫臥爾王朝的緣起,莫臥兒”(Mughal)為“蒙古”的別稱,莫臥爾王朝是信仰伊斯蘭教突厥化蒙古人建立的,在這一政權的影響下,印度北部的伊斯蘭化加劇。

阿格拉紅堡的開創者,阿克巴大帝18歲時他便獲得了統治大權,他先後征服了印度次大陸大部分土地,建立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也開啟了莫臥爾王朝時代。1566年,他將帝國首都從德里遷至阿格拉,也便開始阿格拉紅堡的建設。

而在文化上,莫臥爾王朝雖推行伊斯蘭教,但為了團結廣大印度教徙,統治者也大量任用印度教徙,且免除了印度教徒的“朝拜稅”。阿克巴的宗教政策是相當寬容的,這也對他以後的統治者產生了影響,也漸漸促進了兩大宗教的融合。在他的提倡和保護下,文學、藝術、繪畫、音樂等,每一種藝術都出現了繁榮,所以在他的時代莫臥爾帝國到了時代達到鼎盛。

相對於泰姬陵裡,來到這裡的更多的是外國遊客,不同的膚色在這古老的宮殿裡尋覓屬於自己的驚喜與震撼。

傍晚走在阿格拉的街頭,慵懶的牛兒悠閒在走在路上,牛對於印度人來說是圖騰,也神物。這些牛不想我們這裡的牛肥壯,它們消瘦很多,但它們是自由的。印度教人是不吃牛肉的,但是他們會喝牛奶。

回到酒店,一頓晚餐,修修圖發個狀態便睡去。

印度的床很小,只有1.2米寬,睡起來還是不太舒服的。

————————————————– —–

【Day3】穿越神殿,在國家公園裡看荒漠綠色

【行程】阿格拉-馬其坤殿-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清晨,從阿格拉出發2個小時左右的行程便到達了馬其坤殿。

這是一個位於偏遠山區的般的印度神殿,周圍四下無人,只有一些教徒和當地的小孩在神殿裡靜靜的修行和玩耍。我們的旅遊巴士,打破了本屬於這裡的寧靜。

馬其坤殿是一座年代久遠的印度神殿,相傳為紀念奎師那護主,他曾收伏妖神卡爾亞曼,將其燒成灰燼,拯救全民免於恐怖之中。

整個神殿臨河而建,為紅磚建築,然而歲月的侵蝕,讓整個神殿多少有些頹敗和凌亂,我靜靜的走在神殿裡,雖然對這裡的一切都不是很懂,但是那種信仰的力量還是能夠真切的感受到。

正午的陽光依然很毒,參觀完馬其坤殿便前往拉賈斯坦邦東邊城市-道爾布爾。

我們入住的酒店是一座王宮酒店(UDAI VILAS PALACE),其實更應該是舊社會印度王公的私人園林。

純白色的宮殿建築風格,簡潔而又現代。開放的游泳池,豐盛的晚餐,愜意的環境都是一次完美的體驗。酒店離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很近,一路上我們入住的酒店大都是度假酒店,一般都位於城郊。

午後3:00多,太陽的熱度有些下降,我們來到了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英語:Keoladeo National Park),它是印度的最大的幾個國家公園之一,是著名的鳥類保護區,在冬季時,有許多候鳥會在來此棲息繁衍。

整個凱奧拉德奧國家公園佔地面積29萬平方公里,早在1985它便列入聯合國UNESCO文化遺址。這裡曾是過去王公貴族的守獵天堂,也是冬季中國、西伯利亞、阿富汗、土耳其的水鳥樂園。

在景區入口處,停放了很多三輪車,印度車夫悠閒的躺在後椅上聊天,當看到我們旅遊大巴到達的時候,一個個很快便排成整齊的車隊,等待著下午的出工。

景區很大,我們只能乘坐這樣的三輪車遊覽景區,這些車夫有年輕人也有老人,有消瘦的也有肥碩的,但他們的膚色都是挺黑的。

乘上一個年輕人的車,他大概30多歲,瘦黑瘦黑的,一頭油亮的頭髮梳的挺整齊的。一路上,我和朋友聊著天,他儘管聽不懂,卻時常回頭報以微笑,行程中如果遇到特別的野生動物,他也會指給我們看。

車是走走停停,最終到達一篇開闊些的觀景區,我們自行去拍照,由於焦距的限制很難排出有價值的圖片。據導遊講,每年冬季都會有360多種候鳥在此棲息,對於喜歡動物攝影的老法師的確是個完美之地。當然如果運氣好的話,還有機會看到鹿、印度朦、叢林貓、狐、豺、羚羊奇珍異獸。

在一片廣袤的草灘上,各式各樣的牛靜靜的立在草原上,或許這裡的牛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沒有外界的紛擾,也沒有被屠宰殺戮的奉獻,或許這也只存在於印度。

在回程到景區門口,進行三輪車結算的時候,發生了不太愉快的事情。我們印度的導遊吉米本打算按照平時標准給三輪車方面每輛車50盧比的小費,三輪車方卻要求100盧比的小費,最後他們談崩了,吉米只給了他們三輪車的費用。說實話,這些車夫的確挺可憐的,一天估計也就能拉2-3車的人,我不清楚景區給他們開多少錢,僅從小費50盧比,也才折合人民幣5-6元,他們的生活的確是蠻拮据的。

當然我們的印度導遊吉米是一個超好的人,沒有強制消費,處處也都在維護客人的權益,對於一些騙局和不值得購買的東西也時常提醒我們。他是印度北部,近克什米爾的人,他的生活也蠻傳奇的,他的老婆是一個台灣人,女兒也讀國三,他們一家都信奉佛教。每到印度旅遊旺季,他就在印度做導遊接中國團,到了印度的雨季便回到台灣生活,生活挺折騰的,但這就是他的生活。

晚上回到酒店,洗澡吃飯,每一天的行程都是挺輕鬆的,並沒有太累的感覺。

————————————————– —

【Day4】來到齋普爾,感受粉色之城的宮殿之美

【行程】月亮水井-強塔爾曼塔天文台-城市宮殿博物館

車在拉賈斯坦邦的高速公路上行駛,突然拐進一個鄉村,頹敗的村落裡,人們皮膚黝黑,無所事事。鄉間的小路狹窄而顛簸,密集的羊群漸漸地擋住前行的道路,汽車的鳴笛催促著牧人,牧人的皮鞭抽打著羊群,摩肩接踵的羊群卻只能緩緩挪動。

月亮水井景區越來越近,街上也熱鬧起來,幾輛旅遊巴士停靠在路邊,不同膚色人的遊人給這裡帶來了人氣,也帶來了一些福利。

當巴士停下的時候,衣著破舊而又瘦小的小孩就圍上來,乞求錢和零食,他們相對的單純,一點零食就能讓他們很開心,並報以感謝的笑容。這裡並沒有太多的商業氣息,水井保存的尚且完好,而旁邊的神殿則破敗很多。

來到印度拉賈斯坦邦艾芭奈麗村,主要的目的便是來看月亮水井。

繞過圍牆,從正門昏暗的門廳走進,突然便豁然開朗,封閉的方形圍城內,天地洞開。

在精緻古樸的拱門迴廊中心,是一口擁有1200年曆史的階梯井,它的外形龐大宛如一座神秘的地底宮殿,也像一座倒著的金字塔。

在公元10世紀時,印度夏特王為了保存珍貴雨水,在沙漠中興建了這座月亮水井,整個水井外輪廓呈正方形,隨著水井向下往內束起,整座建築呈倒正四面體。在那個時代,產生出這樣一座精緻而又充滿著幾何美感的作品,的確令人肅然起敬,尤其是那些辛勤的勞動者。

曾經,附近居民一年四季都從這口千年水井打水。它共13層樓深達30公尺,由3500個狹窄的對稱階梯構成,深入地下,彷彿一個沒有盡頭的地下迷宮。

階梯井是古印度文明的一個標誌性建築,提供了蓄水,納涼等多種用途。它們一般都在地底下直通一座蓄水深池,每到干旱季節,就可以通過調整階梯井底部的閘門來提升水位,這樣就確保了當地人全年都可以取水的目的。

我沿著水井外的廊道慢慢的行走,在四周的廊道裡擺滿了精美的石刻,石刻的內容大都是印度教的圖畫,有印度教的神,也有它們的故事,儘管石塊殘損,但雕刻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

在水井的正前方是一座如同宮殿般的建築,這裡曾是印度王室成員納涼、沐浴的地方。王室打造這樣規模的水井,自然是為了方便自己的生活,當然現在水井內的水氾著綠光也不再能直接飲用,它存在的意義更多的是一種歷史文明的見證。它體現了乾旱地區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宗教需求,同時展現了古印度勞動人民的高超技術。

從月亮水井走出,步行100餘米便到了一座印度廟的遺址,整片遺址上只保留了一座供人祈福的廟宇,其下便是零零散散的石塊。

曾經這或許是一座人潮湧動,無比輝煌的廟宇,而現今落寞的頹敗鐫刻在每一塊石頭上,或許只有石刻上那精美的雕塑還能訴說曾經的輝煌,散落的石塊被整齊的排成一座圍牆簇擁著神廟,也簇擁了來往祈福的人們。

破敗的村落荒涼乾燥,旅遊巴士、拖拉機、羊群、赤腳的小孩等等在這並不寬敞的道路上擁擠前行,但是生活的艱辛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困惑,他們依然微笑的面對我們的目光。

從月亮水井的村落走出來,在拉賈斯坦邦的高速公路上一路奔馳,穿過鄉村,也穿過貧瘠。

拉賈斯坦邦位於印度西北部,這里大多土地都為荒漠戈壁,每年有近半年處於乾旱狀態。但是高速公路的路況的確挺好的,雖然一路的風光略顯蒼涼。

印度西部自古以來散落著諸多小公國,特殊的歷史創造並遺留了一批基本保持完好的城堡宮殿,他們像遺失的珠寶鑲嵌在廣袤的戈壁上,雖然粘上塵埃,但依然熠熠生輝。

1個多小時後終於到達了粉紅之城——齋普爾。

【齋浦爾是拉賈斯坦邦(Rajasthan)首府,1727年始建,和印度的其他古城不同,齋浦爾有著良好的城市規劃,首功當屬天才王公薩瓦伊·傑伊·辛格二世,1876年,齋浦爾為了迎接英國威爾斯王子(Prince of Wales)到訪,將舊城內建築物全部漆成粉紅色,外加白色邊框,所以齋浦爾有了”印度粉紅色之城”的美譽。在拉其普特人的色彩語言中,粉紅代表著好客。至今,齋浦爾還保留著面街房屋必須定期粉刷的法律規定。】

齋浦爾現分為新舊兩城,舊城有粉色的城牆環繞,整個城牆共開7道城門,每條街道,都可通往城市宮殿(City Palace)、琥珀堡、老虎堡、風之宮殿等齋普爾經典景點。新城道路寬敞,是火車、巴士運輸站及酒店等集聚地。

我們入住的酒店屬於城市度假酒店,也是此行入住質量最好的一家酒店,豐盛的美食,寬闊的泳池,以及綠色的草坪,以及酒店精緻的服務都是完美的。

午後,首先我們前往的是疆塔爾?曼塔爾天文台(Jantar Mantar),下了車,從略顯荒廢的廣場上走過,路邊排滿了經營紀念品的小商店,有的商家熱情的招呼,有的則愜意的躺在椅子上打盹,三三兩兩的當地人聚在一起聊天並打量著往來的外國遊人。

從景區正門走進,整個天文台的模型如同一個個大型的積木散落在整個景區,但是當走進去,聽導遊講解的時候,你便會被每一個天文建築所吸引並折服,從天體的運轉,到時間的刻度,每一處細節都展現了印度人對於天時的理解與追尋。

這些精巧的天文觀察儀器有世界最大的日晷、星座儀、子午線儀、黃道儀和天體經緯儀等,每個都有特別的用途,有的儀器至今還十分精確。

這個12個三角形的小建築,代表十二個星座,每個星座的角度及方向都朝著各自的星座。

這座天文台,是由傑伊·辛格二世於公元1728年所建,距今已有近300的歷史。

【傑伊·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做為莫臥爾皇帝奧朗則布(AURANGZEB)最重要的庭臣,他不僅是那個年代偉大的政治家、武士、梵文和波斯文學者,還是偉大的天文學家和建築師,齋浦爾這座城市就是在他的規劃下修建起來的,而天文台也是他一手打造,他是這座城市的功臣。】

傑辛格二世對天文學和數學的濃厚興趣,讓他引進了古希臘和伊斯蘭的很多天文著作,並修建了天文學圖書館,同時召集了當時有名的天文專家在這裡進行天象觀測和研究,並派出他們去葡萄牙、法國學習,這些優秀的天文學家回國後在齋普爾建造了疆塔爾?曼塔爾天文台。此外傑伊·辛格二世還在新德里、瓦拉納西、馬杜拉等地建造了天文台,不過齋普爾的天文台保存最為完整,規模最大,天文觀察儀器種類最多的。

午後的光線在天文台的刻度上緩慢挪動,精準的設計讓圍觀的遊人無不驚嘆。漫步在這乳黃色的模型森林裡,每一個模型都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宛如一個童話世界,尤其在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度裡,那種感覺更加的特別。所以齋普爾的天文台曾被評為世界十大被錯過的絕美建築。

門票100盧比;開放時間:9:30-17:00。

從天文台走出,隔壁便是城市宮殿博物館。

城市宮殿位於舊城中心,是印度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古蹟之一。皇宮是拉賈斯坦城邦臣服於莫臥兒帝國後,於1728年興建,至今馬哈拉加王族後人仍在此居住,值得一說的是,在印度的29個城邦中,只有拉賈斯坦邦還保留了皇帝的傳承。

從城市宮殿入口進入,一座淡黃的二層小樓經濟的矗立在廣場之上,它便是19世紀末期,由王公瑪多·辛格二世建造的,用以接待貴賓的迎賓宮殿 ( Mubarak Mahal),Mubarak Mahal在印度語中是“吉祥”宮殿、“希望”宮殿的意思。

整座建築融合了伊斯蘭、拉其普特及歐洲的建築風格,華麗精緻。目前,它已經被改造成一座展示王室的照片,生活用品以及華麗服飾的博物館。

整個宮殿的博物館都是禁止拍照的,迎賓宮殿並不大,也只有幾個房間的展示,二樓也並不對外開放。

在迎賓宮殿(Mubarak Mahal)的不遠處,還有一座展示拉賈斯坦城王室及士兵兵器的展館,密集的冷熱兵器擺滿了整個展窗,各式各樣的兵器也充分展現了西亞的兵器文化。

穿過迎賓宮殿北側由兩頭大象鎮守的拉津多拉門(Rajendra Pol),來到王公和大臣們議事的私人大廳 (Diwan-i-Kh),整個私人大廳位於廣場中心位置,四周則是高聳的粉色圍牆。

走進私人大廳,兩個銀質大罐特別醒目,它們每個高1.6米,重345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純銀製品。

說起這兩個銀質大罐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的時候,英國政府邀請英聯邦國家的元首前往弔唁,當時的拉賈斯坦邦皇帝瑪多·辛格二世也在邀請之列。而瑪多·辛格二世是一位虔誠的印度教徒,他不願意因使用英國的水而有負罪感。因此他命人用純銀打造了兩個可以盛4500多升水的銀質大圓桶,裝上恒河的水一路運往英國,供自己飲用與沐浴。

在唯美的廊柱下,一些身著鮮豔紗麗的印度婦女會有償為遊客的手上繪畫,這種繪畫有著近5000年曆史的“曼海蒂”的手繪藝術。

在印度,有著“沒有曼海蒂,婚禮不齊全”的說法。在婚禮的前一天晚上,新娘要由未來的婆婆點下第一筆手繪圖案,再由資深的手繪師接著畫完那些精美復雜的圖案,整個過程要持續七八個小時。第二天,新娘便帶著這些圖案將前往夫家開始全新的生活。

繪畫的材料取自一種叫“漢娜”的天然植物。當然在景區之裡,簡單的曼海蒂手繪只需要20分便可以完成,待顏料晾乾,多餘的顏料脫落後,留在手臂上的圖案便會清晰的顯現,這樣的手繪一般在手臂上可以保持10-20天這樣。

城市宮殿用紅黃兩種顏色分隔為宮殿群。紅色的是印度風格的太陽宮殿,也被稱為玫瑰宮。

私人大廳西邊是Pitam Niwas Chowk,在它的門口站著兩個守衛的士兵,他會主動的招手示意,當然拍完照你們都懂得,小費唄。

走進這個庭院,裡面4扇繪畫精美,獨具特色的門廳,它們分別是孔雀門、蓮花門、綠門和玫瑰門,也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

黃色的是伊斯蘭風格的月亮宮殿,現任齋普爾的國王就是住在這裡,那些宮殿也是不對外開放參觀,及時部分改造成博物館對外開放,也是為了收取門票。

庭院北邊紅色建築後面的黃色建築便是目前皇室辛格家族後裔的生活的宮殿,在宮殿的樓頂飄揚著象徵辛格家族的皇威旗幟,只要看到旗幟飄揚,就能說明皇帝住在裡面。

在皇室宮殿的入口只開一小扇門,一位士兵,一門大砲守衛在那裡。我有幸看見了一位皇室人員,他的黑色奧迪穿越廣場,停在門口,一位身材魁梧,西裝筆挺的中年男子健步走進那扇只屬於皇室的門,我想也只有他們才有資格把車這樣的開進皇宮之中。

整個皇宮規模巨大,建築奢華,由多個宮殿組成,單是城門就有8個之多,幾乎佔了舊市街四分之一面積。辛格家族在拉賈斯坦邦統治了500多年,很幸運他們沒有被時代拋棄。這是這個家族的幸運,也是這座城市的幸運,因為他們便是這段歷史的傳承,就像這些建築一樣。

從宮殿走出已是傍晚,旅遊巴士帶我們來到一個毛毯手工作坊,帶我們參觀了毛毯加工的各個工序,當然他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賣些東西給我們。

但是我想說的是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工人,衣著破舊的他們在我們的圍觀下不停的忙碌,去呈現自己的工作,他們低著頭,並不願與我們有眼神交流,看著他們瘦弱的身軀突然有點心酸,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或許過了生存這一關,才有人會去想這些無聊的問題。

————————————————– ——

【Day5】站在琥珀堡上,看歷史變遷

【行程】風之宮殿-印度廟-騎大象-琥珀城堡

清晨,大巴如約出發,車行駛在齋普爾老城裡,一座座粉色的建築整齊的排列,忙碌的印度人匆匆的略過,老城的街道相對還是有些擁擠和破敗,但這樣很印度。

車停在風之宮殿對面的馬路邊,我蹲下來試圖拍下風之宮殿的全景,卻記錄下腳步匆匆的印度人,每一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計而奔波。

風之宮殿建於公元1799年,從外面看,如同薄薄的一面牆,其實類似澳門大三巴牌坊的味道。整座建築是以窗戶為主體,共有953扇窗,整面牆漆上粉色配上白邊,十分精美。

在過去,皇宮內的王妃們通過鏤空的窗戶俯瞰城市街景和慶典,有能很好的隱藏自己不被外面的男人看到。而如今它只是一座沿路精美的地標建築,它也是來到印度必定要刷到此一遊照的地方。

穿過老城,沿著筆直寬闊的公路一直行駛來到一座印度廟,印度廟為純大理石打造,潔白無瑕十分精美。

在印度,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印度主要有9種主要宗教,除了我們熟悉的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之外,這裡還有印度教、錫克教、耆那教、拜火教、巴哈伊教和猶太教。

印度教(Hinduism)是印度真正的”國教“,超過80%的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他們主張“輪迴”、“因果”學說。傳統的印度教主張將人由貴到賤分為5個等級(祭司“婆羅門”、貴族和武士階級“剎帝利”、商人“吠舍”、農民“首陀羅”和賤民“達利特” ),這些知識其實在我們高中的歷史課本里也所涉獵。

赤腳走在寺廟中,炎熱的天氣似乎降溫不少,甚至有些涼爽。走進寺廟的大廳,兩位印度教的神像衣著華麗,生態慈祥。空曠的大堂內,幾位信眾靜靜的沉思默念,空氣極為安靜,我默默的邊走邊看,那種來自信仰的力量在這一路的旅行中給我很多的震撼。

在神廟的正面,一群錫克族年輕人聚在一起拍合影,他們友好的讓我也加入其中,雖然語言不同,但是善意的微笑是想通的。合影之後,還有一些錫克族女孩子還會主動的要求合影,我也很樂意去配合她們。

錫克教教徒的著裝非常有特色,最明顯的便是他們頭上會纏繞五顏六色的頭巾,在香港老電影常常會看到包著頭巾的印度軍人形象。

現在在印度,錫克族人是一批相對成功的群體,他們勇敢、不保守,很有做生意的天賦,所以他們在印度取得了很多成功。

從寺廟走出,巴士帶我們到城郊體驗騎大象,整個公園裡樹木蕭條,幾乎沒有什麼植被,在40°的燥熱裡,我是沒有什麼興致去騎大象,車上其他的人都爬上了樓梯去騎大象了。

我們呆在稀稀落落的樹蔭下,一群印度商販圍上來,不停的推銷著他們的小商品。只要我們詢了價,他們就會盯著你,不停的在比劃,不停的嘮叨,直到他們把東西賣出去。

在齋普爾有很多這樣的商販,如果我們不打算買,最好就不要去問價,甚至不要去看這些商品,否則他們就像蚊子一樣盯上你,讓你很不舒服。

騎大象含在體驗項目費用裡,但是客人還需要另外支付2美元的小費給帶路的印度人。

印度西部的炎熱對於水分消耗還挺快的,回到酒店也沒有太多的食慾,首先吃幾盤水果,然後才開始吃點實物,印度菜雖然口味重,但肉的味道還是差不多的,為了避免吃的太多,還是得控制食量。

下午,一排排吉普車早早等待在酒店門前,擠上吉普,吉普車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裡肆意的穿梭,對於招手搭車的小孩,司機大哥便會減速,小孩輕巧的跳上車掛在吉普駕駛室的門把上,到了目的地,他們便會跳下去。

20多分鐘,我們的一列吉普便爬到琥珀堡的入口處。

【琥珀堡:它位於齋浦爾的城郊的一座能俯視全城的山丘之上,是印度古代藩王拉賈?曼?辛格於1592年建立的都城。整座城堡由奶白、淺黃、玫瑰紅及純白石料建成,遠看猶如琥珀,所以被稱作琥珀堡。】

這個時期是印度教的一個節日,整個琥珀堡的廣場上到處是敬拜修行的人們,他們衣著鮮麗,年齡涵蓋各個層次,宗教的組織方為這些信眾提供了免費水和實物,聽吉米講這樣的宗教活動要持續一周左右,期間他們不再參加生產生活,只來拜自己的神。

從功利的角度去看或許會說難怪他們這麼窮,這些人真可憐。但是換個角度看,他們或許也是幸福的,他們有自己的信仰,信仰指引著他們生活的方向。不像當下的中國,為了更多名利而身心疲憊,鋌而走險。

在太陽門入口處,一群印度人男女分開站在圍欄裡,警察維持著秩序,每個一段時間,印度男子便大聲的吆喝,或許這是一種宗教儀式,我不是很懂,但他們的面容寫滿了輕鬆與愉快。

琥珀堡地勢險要,內有寬闊的護城河,外有蜿蜒蜿蜒的阿姆巴爾古堡守護。站在古堡上一眼望去,遠方連綿的群山上矗立的堅固碉堡,如同印度版的萬里長城,完美而又立體的防衛體系共同捍衛著王都齋普爾。所以,齋普爾作為印度的首都長達6個世紀之久。

堡壘內的建築眾多,佈局嚴謹,裝飾華麗,主要由四個院落組成,有閱兵場,日常工作區,國王起居區和王妃居住區。儘管歷經數百年的歲月洗禮,它們依然保存完好,依然熠熠生輝。

公共議事大廳是當年藩王召見民眾的地方,它屬於典型的莫臥兒建築風格,與阿格拉紅堡的議事大廳極為相似,都是由一排排的雕刻精細的柱廊支撐,同時,這裡也是遠眺群山,俯瞰城市的好地方。

從議事廳走向王宮,需要穿過富麗堂皇的甘尼許門,甘尼許門的色彩豐富,構造精美,在門楣的正中刻畫的是印度教最常見的像頭神伽內沙(Ganesha)。

像頭神伽內沙是個印度神話和民間百姓中最受崇拜的智慧、財富之神。無論是在宗教還是非宗教的場合像頭神都受到普遍的崇拜。因為他們相信像頭神可以協助信眾接近神祗,同時也給他們帶來成功和幸福。

從大門走進,沿著步道繞過幾道彎,一座規整華麗的花園的院落便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就是曾經藩王起居的宮殿。

整個宮殿對稱嚴謹,坐南朝北,南方為王宮主體,其中最著名就是1675年建的玻璃的宮殿,大理石的牆面上鑲嵌了無數面小鏡子,在陽光下,流光溢彩,非常漂亮。這種鑲嵌鏡片和彩色寶石手法,與泰姬陵陵寢裡的寶石壁面十分相似。

在玻璃宮殿的對面是一排整齊漂亮的房子,每到夏天的時候,國王就搬到玻璃宮殿的對面納涼避暑,而冬日里便在玻璃宮殿裡享受陽光的沐浴。

再往裡走邊上王妃的住處。整個堡壘一層分隔成12所房子,每一所各住一位王妃。堡內也有12道獨立樓梯通往王妃們的房間,王妃們的居室中間用牆壁分隔,不能互通,她們每天都不會知道國王到哪位妃子的房間。如果妃子之間爭吵也要到中央的廣場去才能罵得成。當然這一切國王站在二樓陽台都可以一目了然,也輕鬆的掌握各個妃子的生活起居狀況。

在齋普爾這一地區,幾乎看不到殖民色彩的文化,只有濃郁的中世紀情調,印度教與伊斯蘭文化在這裡很好的融和,造就了印度西部獨特的歷史風情。

從城堡出來已近傍晚,乘上歸去的吉普,回到住處,好好的休整一下,明天又得從這裡撤了。

————————————————-

【Day6】你好!新德里

【行程】總統府-國會大廈-印度門-印度聖雄甘地紀念碑-古達明那高塔

作為一個生活規律的人,這幾天的生物鐘還是相當的準時,每天早上4點多便很難再睡去,今天也不例外,早起整理一下行李,因為今天要趕早前往新德里。從齋普爾到新德里需要近5個小時的車程,還好這一路的路況都很好,空調舒適的旅遊巴士也很容易便睡去。

臨近中午,我們逐步迫近新德里,路上的車子也明顯的多了很多,印度的車大都是兩廂緊湊性的,不像國內都追求氣派些的B級車,印度人對於車的需求更多講究實用。到了新德里的市區,吉米讓我們拉開所有的遮陽車簾,因為在新德里有明文規定,禁止遮擋車窗,小車也禁止粘貼亞光的車窗紙,幾年前那件侵犯外國女子事件對於這個國家的影響太大,所以有了這樣無奈的規定。

【新德里(New Delhi)是印度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北方最大的商業中心之一。新德里是在古老的德里城基礎上擴建而成,1911年開始動工興建城市,1929年初具規模。1931年起成為首府。1947年印度獨立後成為首都。】

車駛進市區,經過一排排外國大使館,我們停在了一家中餐廳,整個餐廳現代時尚,其實就是一家西餐廳,只是他們也提供一些中餐服務。原本我對這里中餐抱有很大的期待,只是結果卻很失望,雖然也是在炒,但是那種味道就是不正,當然還是比印度餐吃著舒服些。

午後,吉米讓司機師傅帶我們遊覽一下印度的總統府和國會大廈,由於總統府周邊不讓停旅遊大巴,我們也只是從車窗看看了這個印度政治的權利中心。

在總統府與國會大廈不遠處便是新德里的地標印度門,又稱德里門。因為在印度有兩個印度門,一座位於孟買,它建於1911年,為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到訪而建;另一座便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有時候為了區分,新德里的印度門往往會被稱作德里門。

德里門莊嚴肅穆,氣勢雄偉,遠遠望去就像法國巴黎的凱旋門。德里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新舊德里的地理分割點,在德里門以南為新德里,德里門以北為則老德里。

沿著德里門的大道一直走到它的腳下,作為新德里的心臟,廣場上到處是擺地攤和聊天會友的印度人,也有少部分來往的遊人。

紅砂石砌成印度門高達48.7米,寬21.3米,拱門高42米。拱門的上端刻著“印度”的英文字母與修建年代,門洞兩側的壁面上鐫刻著1.3萬多名陣亡將士的名字。

這里便要講一下德里門建設的緣由,為了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因邊界衝突而陣亡的印度軍人,印度政府斥資建設了這座地標建築,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成為印度永恆的紀念碑。三支旗桿懸掛著印度海、陸、空三軍軍旗,衛兵們每天9點、12點、15點輪流為它站崗執勤。

看完印度門,車行20多分鐘便到了印度之父甘地紀念碑處。

【甘地紀念碑,是後人對印度之父甘地表示尊重與緬懷的地方。在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後,根據印度教的習俗,他的遺體就被搬運到德里亞穆納河畔焚化,這片美麗的公園也便成為甘地的陵墓。】

經過嚴格的安檢,走進聖​​雄甘地的棲身之地,安靜的公園內樹木高聳,綠意盎然,步行300餘米便看到一座方形的陵寢建築。

在通往陵寢的路上,擺放了很多碑石,每一塊石頭上都用印度語寫下了甘地曾說過的話。

對於甘地的形象,熱愛歷史與政治的人大概都不會陌生,一位慈祥瘦弱的老者,他沒有頭髮,高高的鼻樑上架著一副纖細的眼鏡,他拄著拐杖,身體微微前傾。

他是印度的時代精神,是民族的脊梁。印度人一直在緬懷著他,在印度盧比上都印有他那經典的半生像。

對於甘地傳奇的一生,在這裡也有必要普及一下:甘地,全名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他帶領著印度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走上獨立之路,所以說他印度的”國父“。他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哲學思想在世界範圍內影響了各種民族獨立運動,鼓舞了周邊很多國家的民主運動。

甘地的理想是在社會矛盾尖銳、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印度實現宗教、種姓、性別上的平等,為此他一生絕食18次,在近80歲高齡時以險些喪命的絕食方式號召政府與民眾結束宗教敵對,以平靜而執著的“精神的力量”戰勝暴力與衝突。雖然甘地最後被不滿他的印度教徒所刺殺,但是他的精神和理念卻在印度紮下了根,一直影響至今。

甘地的陵寢分上下兩層,下層可以近距離的紀念甘地,但是需要脫鞋寄存。為了方便我走上了二層,二層雖然只能遠觀陵寢,鮮花簇擁中的長明燈,凝重而又安靜,前來祭拜的印度人虔誠真摯,儘管甘地已經走了,他的精神力量依然在激勵著為平等而奮鬥的人們。

走到停車場上,這裡的旅遊巴士明顯的多了,私家車也多了,市民的形象和氣質明顯要高於在齋普爾那裡的人民,或許這就是首都的魅力。

印度之行的最後一處景點便是位列印度七大奇蹟之一的古達明那高塔歷史遺址,到達古達明那高塔已近傍晚,維持交通的警察也快要下班了,悠閒的聊著天,打量著我們這些東方面孔。

沿著石板步道走進景區,一座紅色的高塔十分醒目,它便是古達明那高塔。【古達明那塔,又稱勝利塔,是印度歷史最悠久的宣禮塔。在1192年,德里蘇丹國庫特布沙希王朝的締造者庫特布丁?艾伊拜克開始興建此塔,並在伊勒杜迷失時期建成這樣規模的伊斯蘭建築群。1993年,古達明那高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可能是雨水要來的原因,鴿子不是的成群從天空飛過,飛舞的鴿子與古老的建築被相機定格成永恆,而鴿子的靈性與古塔的深沉相得益彰,恰到好處。

走近古達明納塔,整個古塔以紅砂岩和大理石為材料建築,塔共分五層,高達72.5米,直徑從底部的14.3米逐步縮小至頂層的2.7米,直指雲霄。

古塔的環繞塔壁上刻滿了可蘭經文及阿拉伯紋樣,在塔的某些部位更是以印度傳統藤蔓圖樣與花彩垂飾點綴,精美之至。當不僅僅是一座精美的宗教建築,同時它也有著軍事瞭望塔的功能。

古達明那塔遺址,原本是一座建於伊斯蘭教鼎盛時期的清真寺,它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伊斯蘭教的勝利,所以古達明那塔才有“勝利塔”的說法,塔上的銘文也寫著要讓真主的影子投射到東方與西方,這體現當時統治者的雄心與驕傲。

千年的歷史變遷,伊斯蘭教在印度的衰退,整個清真寺也顯得頹敗很多,殘損的砂石牆已風光不在,只有那精美的花紋還能尋見昔日的榮耀。漫步在這些古老的石柱下,撫摸著石刻上的流線,思緒便會被拉進千年的變遷裡。

古達明那塔遺址離德里國際機場很近,時不時的便有飛機從天空略過,轟鳴的聲音吸引著景區裡的遊人仰望著它,而它卻孤獨的劃過天際。

天空已經暗了,也起風了,點點細雨開始落下,我們從景區裡離開,回到守在外面的巴士裡。

夜的大幕漸漸的落下,在印度最後的晚餐我們還是選擇在中餐館,這個中餐館相對中午的要好很多,7天來第一次可以使用筷子了,雖然菜品還是差了那麼一點,但有幾個菜還是有那麼一點意思的。

吃飯完,站在新德里的街頭,擁擠的路上來往的車輛緩慢的行駛,即將告別這裡,雖然有些不捨,但我真的是想家了,我要回家了。

在機場取好登機牌,陸續辦行李托運、出關手續、登機。

———————————————-

【Day7】歸程,雖然留念,但真是想家了

【行程】香港國際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家

港龍航空的飛機相對東航的卻是舒服一些,從新德里3個小時左右就飛到了香港,在香港需要轉機,轉機的空閒有1個多小時的時間,逛了逛機場免稅店,買了一些港式點心,便再次起飛。

回到上海,也回到起點。回想這一路,真的很奇妙,這一路上無論看到的,聽到的,體驗過的都會成為一段難忘的人生回憶。在此之前,我從沒有想過第一次走出國門是去印度這樣的國度,帶著些許的無謂走完了印度文化遺產最豐富的幾個城市,見到了那些在書本上,影視作品中常出現的畫面,當我站在他們腳下的時候,那種興奮與感動,或許只有旅行者才能懂得。

如果讓我說一下印度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或許我還不夠格。但我想說出我看到的印度,它是一個貧富差距很大,人口眾多,相對貧窮落後的國度。印度人大都友善真誠,當然太多熱情的友善往往帶有一些利益目的。印度的歷史文明璀璨奪目,殖民的歷史並沒有破壞它的文明,完好的歷史脈絡給人不一樣的視覺與文明震撼。

印度旅行,值得每一個渴望在路上的人去踏足

Share.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