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自由行,聖彼德堡【Part I】

0

太幸福了,這是一個偉大的都市。我是第2次來聖彼德堡,非常熟悉,也一直非常嚮往再次親密接觸。

早上6點半,冬天的聖彼德堡天還沒亮。我準備住宿在莫斯科火車站旁邊。因為搭乘捷運要倒一次車,而且上上下下提著行李箱也不方便。於是决定乘坐計程車。火車站門口有計程車,因為下雪了,地上有1寸厚的積雪。司機一看中國人就漫天要價,去莫斯科火車站大約7公里。開價800盧布,還價400盧布,最後500盧布成交。平時估計300盧布夠了,沒辦法,誰讓我們趕在下雪天,天不亮的時候呢。7點10分到達莫斯科火車站。我讓同伴看行李箱,自己一家一家找旅舘,飯店。由於是靠近火車站,所以飯店價格都很高。挑來撿去,最後決定住宿得好一點。挑了一家在火車站對面20米的旅舘,要一套最豪華的套間。房價是我們一個月當中最貴的,我們住宿4天半,2011元人民幣。因為我們預算31天自由行,每人花費10000元。到今天是第25天了,這是第17個地方,也是最後一站。目前為止我們的花費了還不到8000元人民幣。既然預算有的多,那就住宿好一點吧,別虧了自己。

下麵是聖彼德堡的莫斯科火車站。它在市中心,而且就在涅瓦大街上面。

涅瓦大街是聖彼德堡的主街道,建於1710年,全長約4.5公里,從涅瓦河畔的海軍總部一直延伸到亞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火車站。是聖彼德堡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私人旅舘就在樓上,我就住宿在這家咖啡館的2樓。

這是【莫斯科火車站】前面的【起義廣場】。方尖碑高高的聳立著。

涅瓦大街大致可分為兩部分,以莫斯科車站前的起義廣場為界,西側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涅夫斯基大街,東側至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大修道院的涅夫斯基大街,則往往被稱為舊涅夫斯基大街。

涅瓦大街的名字還與俄羅斯眾多歷史人物和事件緊密相連,也頻繁地出現在俄羅斯近現代文學作品中,例如果戈理的《涅瓦大街》,精准地刻畫了19世紀中期聖彼德堡的市井人生。

 

走過橫跨涅瓦河的大鐵橋便進入了進入市中心,漫步來到繁華熱鬧的涅瓦大街,美麗的城市建築赫然展現,令人目不睱接。這是一個同莫斯科建築風格完全不同的都市,莫斯科充滿了史達林時代那些高大宏偉略顯浮誇的建築,而聖彼德堡集歐洲建築之精華,其典雅藝術及歷史氛圍是平庸的莫斯科無法比的。涅瓦河及其支流外加大小運河穿城而過,十幾座大小形狀各异的橋樑點綴其間,岸邊聳立著18、19世紀的宮殿、教堂與豪宅。果然不愧是俄羅斯的歐洲之都。

這是一家專門賣中國人的商店,門口的中文寫的大大的。

對面有一幢像啤酒瓶的房子,格外引人注目。進去一看,才知道那是聖彼德堡最大的書店,還有很多當地人在購書。在中國新華書店,東方書報亭早已沒有生意了。這家非常有名的書店,位於漂亮的歌手大樓,這棟樓曾經是裝訂機公司的總部。這裡的書籍比較齊全,但價格也要比其他書店高不少。二樓有一家咖啡吧,價格很高,一個牛角麵包和一塊蛋糕再加上咖啡就要1000盧布,不過這裡有相當不錯的風景,可以很好的欣賞涅瓦大街和喀山大教堂的景色。

我們去了久負盛名的喀山大教堂。大教堂坐落於涅瓦大街,由安德烈·沃羅尼欣設計,建於1801至1811年,它的建築風格受到羅馬聖彼得教堂的影響,外貌具有典型的18、19世紀帝國建築特徵。教堂呈十字形排開,柱廊排列成半圓形,一直延伸到涅瓦大街上,掩映著背後高達70米的教堂圓頂。柱廊兩端矗立著俄軍統帥庫圖佐夫紀念碑和俄國陸軍元帥紀念碑。

喀山大教堂是聖彼德堡最大的教堂,也是俄羅斯最大的教堂之一,始建於1801年,如今仍在使用。這座教堂是為了存放俄羅斯東正教聖物——喀山聖母像而建的。這個聖母像曾有很多傳說,據說在俄法戰爭和二戰俄軍進攻期間曾顯靈,聖母像流下淚水並托夢,之後的嚴寒粉碎的敵人的進攻。1813年,曾借聖母顯靈戰勝法軍的俄軍統帥庫圖佐夫埋葬在了這座教堂中,墓邊從法軍繳獲的戰旗和頭盔彪炳著這位將軍的赫赫戰功。喀山教堂的半圓形圓柱長廊氣勢恢宏,但其實面朝涅瓦大街一側的半圓柱長廊並不是這座教堂的正門,當時是為了考慮美觀而添加了這麼一個走廊,但現在也都從這個門進入。由於這座東正教教堂仍在使用,所以參觀時請注意東正教禮儀,女性進入要記得披戴頭巾,男士也不能穿著短褲進入。

喀山大教堂的名稱來自於教堂內所供奉的喀山聖母像。據說它曾多次顯靈,在許多軍事衝突中庇護著俄羅斯人民免遭戰亂磨難。如今的喀山聖母像早已不在,但是俄羅斯人依然堅信,聖母會在俄羅斯再次出現災難的時候出現。

地址:喀山пл.,д.2號.到達管道:搭乘捷運綠線於гостиныйдвор站下車,出站後左轉直行,過兩條馬路即可看到半圓形的圓柱長廊;或出站後過馬路搭乘任意公交車,坐一站即到.開放時間:10:00至18:00。

喀山大教堂內安葬了俄羅斯著名元帥庫圖佐夫的骨灰,他墓碑兩邊掛滿了庫圖佐夫在俄法戰爭攻陷都市的市旗和鑰匙。

接下來我們去看最美的滴血大教堂。漂亮的洋蔥頭和莫斯科有的一拼。滴血大教堂位於格裡鮑耶陀夫運河旁,與米哈伊洛夫斯基花園和俄羅斯博物館毗鄰,是聖彼德堡少有的純正俄羅斯建築。181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因革命失敗,被“人民的意志”成員炸死,1883年-1907年間,滴血大教堂便修建於沙皇遇難地點,並囙此得名。

在涅瓦河附近可以去參觀到果戈理、柴可夫斯基的故居,還有位於涅瓦大街與大瑪律斯卡亞街相交之處的文學咖啡館,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正是在這家咖啡館喝完最後一杯咖啡後,直接奔赴决鬥地點“小黑河”的。下麵就是普希金紀念館。

滴血大教堂的設計是借鑒了聖瓦西裡升天大教堂的風格,五光十色的“洋蔥頭”頂建築十分奪目,禮拜堂最高處高達81米,氣勢頗為雄偉。而且教堂靠著河邊,有河流的襯托,倒映會非常的漂亮。大教堂輪廓也優雅,裝潢華麗,鑲嵌有複雜、顏色豔麗的影像圖案,並伴以豐富的彩色圖案瓷磚和搪瓷青銅板裝潢。其中鍍金的洋蔥頭聞名於世。從裏鮑耶陀夫運河另一邊可以拍攝到教堂的全貌。

滴血大教堂內部由7000多平方米的精緻馬賽克裝潢,主要描繪了聖經中的故事場景和人物。這些馬賽克是由義大利產的不同顏色大理石及俄國產的寶石精緻加工而成,近30名藝術家參與製作,堪稱藝術傑作。在沙皇遇難的矗立有沙特羅夫大理石半身像,以此作為對亞歷山大二世的紀念。

想進入大教堂的。大教堂的門票250盧布,可以隨便參觀,拍照。

滴血大教堂旁設有小市場,你可以買到許多有關大教堂及俄羅斯特色的紀念品,記得還價哦。教堂附近是米哈伊洛夫斯基花園的入口。

涅瓦河,源出拉多加湖,自東向西流,流經聖彼德堡,向西北流至芬蘭灣。河流三分之一位於聖彼德堡的範圍內,囙此被譽為聖彼德堡的母親河。涅瓦河在聖彼德堡市內水道縱橫,分支達50條之多,聖彼德堡市區被涅瓦河支流分成4個部分。使得聖彼德堡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

這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來聖彼德堡有兩個博物館不得不去,一個是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另一個就是俄羅斯國家博物館了。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坐落於冬宮,而俄羅斯博物館坐落於米哈伊洛夫宮(МихайловскийЗамок),這座宮殿是當年為米哈伊爾大公所建,正如兩個博物館的主次關係,這座宮殿是為了彌補米哈伊爾大公未成為沙皇的遺憾。

下麵這是【偉大的殉道者的聖Healer Panteleimon教堂】,地址在:UL。pestelya,2А。

下麵這是【聖安妮福音教會】,地址在:8Б,kirochnaya U。

 

著名的阿尼奇可夫橋。橋上的奔馬非常有名。

下麵這是【杜斯托也夫斯基文學博物館】。1821年11月11日,杜斯托也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的一個醫生家庭,也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在七個孩子中排名老二。杜斯托也夫斯基患有癲癇病,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杜斯托也夫斯基有兩段婚姻,1856年,在逗留於庫茲涅茨克期間,他與寡婦瑪利亞·德米特裏耶芙娜結婚,第一次婚姻並不幸福,瑪利亞於1964年4月15日病逝。第二任妻子是安娜·格利戈裏耶芙娜·斯尼特金娜,二人於1867年2月15日結婚。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作家。杜斯托也夫斯基出生於小貴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鄉間度過。1846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窮人》,受到高度評價。1848年發表中篇小說《白夜》。1849年因參加反農奴制活動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在此期間發表有長篇小說《被侮辱和被損害的》、《罪與罰》、《白癡》、《群魔》、《卡拉馬佐夫兄弟》等作品。杜斯托也夫斯基的小說戲劇性强,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複雜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出資產階級關係的紛繁複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

下麵這是katolicheskiy prikhod svyatoy ekateriny aleksandriyskoy教堂,地址在:涅瓦大街,32-34號。

在涅瓦大街,路德教會自1730年建成,

聖凱薩琳天主教堂於1716年成立了,是俄羅斯最大最古老的天主教堂

教堂外觀非常漂亮,是一座巴羅克風格的建築,內部的佈置簡潔明快,也是聖彼德堡一座比較有的天主教堂,信徒比較多,遊客不多,知名度和另外幾個教堂有差距

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坐落於冬宮,曾經是俄羅斯沙皇的宮殿,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擁有300多萬件的藏品。從1754年建造以來,冬宮不斷進行改造和擴建;從葉卡捷琳娜二世開始,藏品不斷豐富。藏品中囊括了歐洲各國的繪畫、素描、雕塑等藝術品,可以說是西方藝術史的寫照。雖然展品眾多,但館內有四樣珍品必看:埃及的木乃伊(展廳號100)、孔雀大鐘(204)、達•芬奇的聖母畫像(214)、倫勃朗的《浪子回頭》(254)。博物館非常大,不僅房間多,而且不少還互相連通,仔細遊覽可能要花上2-3天,時間緊的旅行者也最好能遊覽2-3小時。在服務中心可以拿到中文地圖。買完票左轉去存衣處寄存外套和背包,這些是禁止帶入的。通過安檢入口後,往前走10米左手處有語音導覽機提供,有中文語音,費用450盧布,需要押有效證件或者2000盧布,出口就在入口邊上,所以出門的時候便可退還。博物館有免費的輪椅提供,樓梯都有方便輪椅的自動扶梯,但使用時要請工作人員打開。每個展廳都會有工作人員,要是迷路或有疑問請找他們幫忙。現在,能通過安檢的物品都可以帶入展館,包括相機、食品、水、充電寶等,無需寄存。

接下來我們去了冬宮。根據俄羅斯自己介紹:華麗的冬宮現為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的一部分,這裡曾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現在是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這裡擁有300多萬件藏品,均為來自本國及世界各國的藝術品,油畫、雕像、地毯、傢俱和工藝品,內有400個展廳和陳列室,其中古希臘的瓶繪藝術、古羅馬的雕刻藝術和西歐藝術三部分藏品在世界收藏界享譽盛名

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所在的東宮始建於1754年,占地達9萬平方米,共計1057個房間,是聖彼德堡最大、最有特色的俄羅斯巴羅克風格建築。在這裡,綠牆白柱飾以金色浮雕的華麗大宮殿,一列展開,富麗堂皇而不失沉穩。

現場購票可能須拍長隊,尤其是5月-9月的旅遊旺季時更是人滿為患,地址:ДворцоваяПлощадь,Дом2。到達管道:搭乘7、10、24、191路公交車,或1、7、10、11路無軌電車前往;或搭乘捷運紫線於Адмиралтейская/ Admiralteyskaya站下車,出站後左轉至路口,再右轉直行至涅瓦大街,左轉到頭,在右手邊便可看見冬宮廣場,過馬路直走便是參謀總部大樓,對面就是冬宮。捷運並不方便,建議步行、搭乘公交車前往。開放時間:週二、週四、週六、周日10:30-18:00,週三、週五10:30-21:00,售票視窗在閉館前半1小時關閉;週一不開放,1月1日、5月9日不開放。門票:博物館主樓600盧布,學齡前兒童、學生免費;每月第1個週四免費;拍古裝照、結婚照(限5人以下)約5000盧布。(俄文)網上購買一天580盧布,兩天1000盧布。包含冬宮和冬宮廣場對面的總參謀部大樓的展館。電話:+7-812-710-90-79。

要想參觀埃爾米塔日博物館的所有藏品可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或最知名的藏品有重點的參觀,你也可以在網上製定適合自己的參觀路線.。展覽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臘羅馬文化與藝術、東方民族文化與藝術、俄羅斯文化、西歐藝術史、錢幣、工藝7個部分,並按地域、年代順序陳列在350多間展廳裏,展覽線路加起來有30公里長,因而有世界最長藝廊之稱。

這是冬宮廣場。那高高的紀念碑聳立著。冬宮廣場(ДворцоваяПлощадь)氣勢亦然磅礴。那天在冬宮內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流連忘返地欣賞藝術珍品,正在走廊稍微歇息一下,轉頭向窗外,冬宮大拱門剪影下挺著對面廣場的亞歷山大紀念柱,恢弘雄渾,明黃的海軍部大樓在它身後像巨大的翅膀圍擁,白色立柱、青銅騎士像、白色勾勒的拱券,遠遠地呼應著冬宮的綠白立面,仿佛非現實的幻境。當坐在廣場邊緣的路階,人就像一個小點點,或者乾脆如階上苔痕。廣場中央是為紀念亞曆山大一世和1812年的對法戰爭勝利而樹立的亞歷山大紀念柱。花崗石柱高47.5米,圓柱直徑近4米,總重量600噸,卻不用任何支撐,設計師巧妙地依靠其自身重量將之直接屹立於基石。俄羅斯人自然也不放過柱頂作文章——手持十字架的天使踩著一條象徵敵人的蛇。

我們步行在【宮廷濱河路】上。看看有名的涅瓦河。下麵照片是曾被叫做施密特中尉橋,是聖彼德堡最早橋。經歷過很多次的維修重建。最大一次工程是在1930年拓寬了橋面,開橋的支撐點也移向橋中心。最早被命名涅瓦橋,然後又被叫做報喜橋(這個名字來自於坐落在左岸報喜廣場)。1855年又被叫做尼古拉大橋。1917年10月革命後到2007年又被更名為施密特中尉橋。據介紹,這座橋從建造到最後命名好像都與軍人的軍銜有緣分。沙皇尼古拉一世時開建這座橋,設計者是蓋爾別茲,傳說尼古拉一世為了獎勵蓋爾別茲,許諾每建好一個橋墩,就把他的軍銜提高一級。看到這座橋時,竟忘了數數有幾個橋墩,所以也不知道老蓋最後是什麼軍銜。起初,橋叫報喜橋,因為一個橋頭附近有座報喜教堂;尼古拉一世去世後,為紀念他,橋又改名為尼古拉橋;1918年,為了紀念1905年俄羅斯黑海艦隊波將金號鐵甲艦領導水兵暴動的施密德中尉,尼古拉橋便成了施密德中尉橋。建橋用了7年時間,1850年正式開通這座橋的故事還有呢。尼古拉一世一次從橋上經過,一輛破舊的馬車拉著一口簡陋的原木棺材迎面而來,車後還有兩個身穿破爛軍裝的殘疾人。尼古拉一世讓人打探究竟,送葬人回答,給一比特為上帝、沙皇和祖國忠誠服役30年的退伍老兵送行。沙皇下了車,跟在靈柩後一直走過了橋。施密德中尉橋橫跨在280米寬的涅瓦河上,成為涅瓦河與芬蘭灣的分界線。橋可以從中間打開,夜晚時分,橋面升起,大船穿過,這就是有名的開橋。

這是冬宮橋,又名宮廷橋,也是聖彼德堡涅瓦河上的開啟式橋樑,北部連接瓦西裡島,南面連接冬宮濱河路,通往冬宮廣場,全長260.1米,寬27.8米。這座橋夜間打開,使得夜間都市各部分間無法徒步旅行,雖然有所不便,但緩緩打開升起,燈火璀璨的冬宮橋仍是聖彼德堡的一道美麗風景,也是都市的標誌之一。

瓦西裡島古港口是聖彼德堡最漂亮的地方之一。這裡曾經是聖彼德堡最繁忙的碼頭,與冬宮、彼得要塞相呼應,曾是帝國首都的中心。

現在這裡兩端各有一個紅色的海神柱,這是古碼頭的燈塔。另外,古碼頭可是觀看開橋、關橋和日出、日落的不二之選。紅色的海神柱又被叫做“吻柱”它曾是航海燈塔,在一些節日例如勝利日等還會點燃火炬。而每年5月至10月之間,涅瓦河對面的流動音樂噴泉的水柱噴射入空高達60米。地址:СтрелкаВасильевскогоОстрова。到達管道:搭乘捷運綠線於Василеостровская站下車,右轉並直行至河邊,再右轉走到底即到;或搭乘10、135、191路公交車於Биржеваяпл.站下車即到;由冬宮出發,過橋即到。

我們要去的彼得堡要塞於1703年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島上奠基,是彼得大帝最早破土動工興建聖彼德堡的地方,至今已屹立了超過300年。它始建於1703年5月27日,也就是聖彼德堡這座城市的誕生日。這座軍事要塞原為保衛聖彼德堡的堡壘,以防止瑞典人的進攻,但到後來卻成為了關押政治犯的監獄。這座要塞內最早都是木質建築,後來彼得大帝下令用石料重建。進入城堡會經過聖彼德堡門沙灘那邊是涅夫門,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位於要塞的中心。教堂的金塔尖高122.5米,在明信片中經常出現,金頂象徵著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這座教堂的墓地埋葬著從彼得一世到尼古拉二世的俄羅斯所有統治者。要塞中還有一個彼得大帝的現代雕像,別忘了握著他的手和張影。

聖彼德堡要塞當中最著名的當屬彼得保羅大教堂。教堂挺拔的鐘樓尖頂閃閃發光,可謂是俄羅斯在涅瓦河畔以及波羅的海邊領土的統治象徵。從廣場通往要塞城堡的大門叫彼得羅夫門,門上裝潢有象徵皇室至高無上權勢的雙頭鷹浮雕。

環繞要塞的城牆高12米、寬達2.5~4米,另外還有6個棱堡。其中面向涅瓦河的納富什金棱堡,每天正午時分會向空中發射一枚空炮彈,向全城居民報時。彼得堡羅要塞本是為了防衛以及發動戰爭之用,但幾次都沒有發兵,後來改成收押政治犯的監獄。

彼得保羅大教堂是俄羅斯古教堂,坐落在聖彼德堡市涅瓦河畔。1924年起該教堂被辟為博物館。彼得保羅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羅斯巴羅克式大教堂。

彼得保羅大教堂是彼得保羅要塞的主要建築,是聖彼德堡最古老的教堂,也是一座早期的俄羅斯巴羅克式教堂。它在初建時為木制結構,1712年改為石砌。教堂外表莊嚴肅穆,內部裝潢富麗堂皇,有鍍銅的吊燈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燈架。教堂內壁裝潢有43幅精雕細鏤的木刻雕像。教堂內有從彼得大帝到亞曆山大三世的俄國歷代沙皇的陵墓,許多大公也附葬於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

彼得保羅要塞中有彼得保羅大教堂、鐘樓、聖彼得門、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幣廠、兵工廠、克龍維爾克炮樓、十二月革命黨人紀念碑等建築物。

地址: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аякрепость.到達管道:搭乘捷運藍線於горьковская站下車,出站後右轉穿過花園,即可看到通往彼得要塞的橋.開放時間:聖彼得與聖保羅大教堂週一至週五10 :00 – 19:00,週六10 18:00 00 45,周日11::::彼得要塞通票成人600盧布00.門票19,兒童350盧布;聖彼得與聖保羅大教堂成人450盧布,兒童250;Trubetskoy Bastion監獄成人200盧布,兒童120盧布;“History of St Petersburg – Petrograd。“展覽成人200盧布,兒童120盧布1703至1918年。

下麵照片這是【弗拉基米爾公爵教堂】。在海軍部區的一個非常漂亮的藍白色教堂,教堂就在著名的馬林斯基劇院附近。教堂外有一個很大的花園,花園中有小噴泉。教堂可以免費參觀,這個教堂不屬於市中心的大旅遊景點。教堂中分成兩個區域,一個區域是非東正教徒的區域,裡面的覈心區域只允許東正教徒進入。教堂內不允許拍照。

海軍部塔樓建在涅瓦河南岸,海軍部濱河路,涅瓦大街西端,由紮哈羅夫設計,興建於1806-1823年。鍍金的尖塔頂部是金色船形風向標。它是該市最顯眼的地標之一。尖塔是老聖彼德堡的三條主要街道的焦點-涅瓦大街、戈羅霍娃街和沃茲涅先斯基大街。塔樓正面寬度為400多米。塔樓的基座部分為一個設計成類似凱旋門的拱形六門。門上裝潢有以海洋及俄羅斯海軍為主題的各種雕像及半浮雕。正門兩側擺放著兩組名為海神的龐大雕像群,採用切列賓涅夫及謝德林設計方案所雕塑而成。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根閃閃發光的鍍金長針,高達72米。它被安置在塔樓中央階梯式塔樓的屋頂上。長針直插藍天,在聖彼德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整個建築結合了古典主義建築藝術和俄國建築藝術的特點,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350塊壁畫,裝潢著整座塔樓。它過去是海軍部所在地,如今是海軍學校。碼頭上立有彼得大帝親自造船的雕像。聖彼德堡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可夫在1933年寫過一部短篇小說《海軍部尖塔》。

 

海軍部塔樓奠基於1704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根閃閃發光的鍍金長針,高達72米。它被安置在塔樓中央階梯式塔樓的屋頂上,長針直插藍天,在聖彼德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塔樓的基座部分設計成類似於凱旋門的拱形六門。門上裝潢有以海洋及俄羅斯海軍為主題的各種雕像及半浮雕。正門兩側擺放著名為海神的龐大雕像群,採用建築師切列賓涅夫和謝德林設計的方案雕塑而成。整個塔樓以其嚴謹簡明的設計風格與主題明確隆重的雕像群,象徵著俄羅斯水手們的英勇精神。整個建築結合了古典主義建築藝術和俄國建築藝術的特點,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和350塊壁畫裝潢著整座塔樓。

地址:OL。1號.到達管道:搭乘捷運紫線於адмиралтейская站下車金鐘,左轉至路口,右轉走到涅瓦大街,再左轉即可看到大樓金頂;搭乘10、135路公交車,或K187、K209路小巴於адмиралтейскийпр站下車,過馬路即到(建議在遊覽冬宮與伊薩克大教堂時路過即可)。

海軍部塔樓有一個側面正對著“十二月黨人廣場”。這一廣場是為紀念1825年12月在這裡發動反對沙皇獨裁統治的鬥爭而命名的。廣場上矗立著彼得大帝騎馬的塑像,這就是著名的“青銅騎士”,。著名雕塑家法兒科內創作的這一藝術佳作,被安置在一塊巨石上,駿馬前腿騰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騎上,兩眼炯炯有神,目視前方。這位偉大的馬上皇帝,打下了强大,廣袤的俄羅斯。他和中國的康熙皇帝同一個年代,同樣2比特受到後人尊敬的皇帝。因為他們的年代國家强大,人民富庶,安康。

Share.

About Author

Comments are closed.